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工程
背景: 某城市桥梁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承台最大尺寸为:长8m、宽6m、高3m.梁体为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跨越既有道路部分,梁跨度30m.支架高20m。 桩身混凝土浇筑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到场就施工方法对作业人员进行了口头交底,随后
背景: 某城市桥梁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承台最大尺寸为:长8m、宽6m、高3m.梁体为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跨越既有道路部分,梁跨度30m.支架高20m。 桩身混凝土浇筑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到场就施工方法对作业人员进行了口头交底,随后
admin
2018-05-11
98
问题
背景:
某城市桥梁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承台最大尺寸为:长8m、宽6m、高3m.梁体为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跨越既有道路部分,梁跨度30m.支架高20m。
桩身混凝土浇筑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到场就施工方法对作业人员进行了口头交底,随后立即进行1号桩桩身混凝土浇筑,导管埋深保持在0.5~1.0m左右。浇筑过程中,拔管指挥人员因故离开现场。后经检测表明1号桩出现断桩。在后续的承台、梁体施工中,施工单位采取了以下措施:
(1)针对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编制了专项方案,采取了如下防裂缝措施:
①混凝土浇筑安排在一天中气温较低时进行;
②根据施工正值暑期的特点,决定采用浇水养护;
③按规定在混凝土中适量埋入大石块。
(2)项目部新购买了一套性能较好、随机合格证齐全的张拉设备,立即投入使用。
(3)跨越既有道路部分为现浇梁施工,采用支撑间距较大的门洞支架,为此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并对支架强度作了验算。
问题:
指出背景中桩身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错误之处,并改正。
选项
答案
桩身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拔管指挥人员离开现场是错误的。 正确的做法:拔管应有专人负责指挥。 导管埋深保持在0.5~1.0m左右也不正确。 正确的做法:导管埋置深度宜控制在2~6m,并经常测探井孔内混凝土面的位置,及时地调整导管埋深。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u8Cw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题库二级建造师分类
0
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
二级建造师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关于常用预应力筋进场时验收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泥质防渗层的施工中,含水量最大偏差不宜超过( )。
热力管道穿过楼板处应安装套管。套管应高出地面()mm。
《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焊条必须具有( )。
低压地下燃气管道与给水管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 )m。
埋地排水用硬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管道安装完毕检查合格后,做闭水检验时,向管道内充水并应保持()。
【背景资料】某城市热力管道工程,施工单位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平面控制网点和城市水准网点,按照支线、支干线、主干线的次序进行了施工定线测量后,用皮尺丈量定位固定支架、补偿器、阀门等的位置。在热力管道实施焊接前,根据焊接工艺试验结果编写了焊接工艺
某给水厂采用地表水常规处理工艺流程。某项目经理部承建该给水厂的构筑物施工,其中清水池长32m、宽23m、高4.5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根据场景,作答下列题目:为防止清水池底板产生裂缝,施工时应采取()措
管棚超前支护是为了在特殊条件下安全开挖,预先提供增强地层承载力的()支护方法,对控制塌方和抑制地表沉降有明显的效果。
随机试题
海上运输货物全部灭失或完全变质,或不可能归还被保险人的海上损失称()
类风湿关节炎的典型病变之一是类风湿小结,类风湿小结主要发生于
催化dUMP转变为dTMP的酶是
A、属多肽类抗生素,对多数革兰阴性杆菌有杀灭作用B、属多肽类抗生素,主要用于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严重感染C、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用于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D、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主要用于耐青霉素的金
某市一居民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生产销售同一型号的空调。2016年1~11月实现销售收入7000万元,与收入相配比的销售成本4200万元(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60%),缴纳增值税450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45万元,取得国债利息收入50万
2007年1月1日,乙建筑公司与客户签订一项固定造价建造合同,承建一幢办公楼,预计2008年6月30日完工;合同总金额为16000万元,预计合同总成本为14000万元。2008年4月28日,工程提前完工并符合合同要求,客户同意支付奖励款200万元。截止20
追求整体性课程目标是当前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一种趋势。()
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和社会的进一步转型,在躁动一时的新潮美术沉寂之后,美术界逐步放弃了参照西方现代艺术样式的文化反叛,进入了贴近中国文化艺术传统和现实生存体验的自主探索阶段。美术创作开始了相对稳定的调整与回归,各类画种从不同角度和层面研究传统,寻找“中国语言
试析维也纳体系解体的原因及其过程。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