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并结合背景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祖既受命,改周之六官,其所制名,多依前代之法。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等省,御史、都水等台,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国子、将作等寺,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武侯、左右

admin2013-05-20  59

问题 阅读材料并结合背景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祖既受命,改周之六官,其所制名,多依前代之法。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等省,御史、都水等台,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国子、将作等寺,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武侯、左右领、左右监门、左右领军等府,分司统职焉。三师,不主事,不置府僚,盖与天子坐而论道者也。三公,参议国之大事,依后齐置府僚。无其人则阙。祭祀则太尉亚献,司徒奉俎,司空行扫除。其位多旷,皆撮行事。寻省府及僚佐,置公则坐于尚书都省。朝之众务,总归于台阁。
——《隋书》卷二十八志第二十三百官下
材料二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徵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日「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自高宗已后,为宰相者必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虽品高者亦然;惟三公、三师、中书令则否。其后改易官名,而张文璀以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同三品」入衔,自文罐始。永淳元年,以黄门侍郎郭待举、兵部侍郎岑长倩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平章事」入衔,自待举等始。自是以后,终唐之世不能改。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其后,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中,张说为相,又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一日吏房,二日枢机房,三日兵房,四日户房,五日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
一一《新唐书》卷五十一志三十六百官一
由上述两则材料可以看到隋唐中央官制变化有什么样的规律?

选项

答案①地方权力逐渐向中央集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这个过程巾中央行政体制逐渐改革,政务机构进一步扩大,行政体制不断完善。 ②皇权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③经过制度上的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一个全新的适应大一统帝国重建局面的政治体制建立起来了,对于后代国家最终大一统产,上了极人影响。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uGUi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