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工程
透层是为了使沥青面层与基层结合良好,在基层上浇洒( )而形成的透入基层表面的薄层。
透层是为了使沥青面层与基层结合良好,在基层上浇洒( )而形成的透入基层表面的薄层。
admin
2019-07-21
39
问题
透层是为了使沥青面层与基层结合良好,在基层上浇洒( )而形成的透入基层表面的薄层。
选项
A、乳化沥青
B、SBS改性沥青
C、快、中凝液体石油沥青
D、煤沥青
E、液体沥青
答案
A,D,E
解析
选择透层材料最重要的是渗透性要好。乳化沥青、煤沥青、液体沥青的渗透性均比较好。而SBS改性沥青的渗透性不好,且不经济。快、中凝液体石油沥青渗透性也不好,主要用于粘层。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upmu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题库一级建造师分类
0
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
一级建造师
相关试题推荐
某年5月10日14时15分,某公路改建工程发生一起路基边坡坍塌事故,事故造成2名职工、1名行人死亡。某年5月10日上午10时,某市公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项目部在离坍塌约13m处进行爆破作业。爆破作业后,挖掘机驾驶员程某发现爆破上方有一块较大的危石,并将情况向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座特大型桥梁工程,施工前由建设单位组织了图纸会审,设计单位进行技术交底,施工单位参加。发现其中基础设计由于地质条件的改变,需要进行局部设计变更,为了节省时间,建设单位委托施工单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设计进行适当调整。在各方努力下,工程顺利完
某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项目是双洞隧道。其中左洞(起止桩号K3+300~K4+200),右洞(起止桩号K3+250~K4+300)穿越的岩层主要是坚硬岩,岩体较完整,块状或厚层状结构;采用新奥法钻爆施工。两洞口处设有明洞,边坡比较稳定。隧道洞身线路为人字坡。
水泥稳定基层中,对水泥最主要的技术要求是()。
某公路桥梁,下部构造为桩柱式实心桥墩,重力式桥台。施工单位工程部门在编制工程质量控制体系实施细则时,对墩柱施工中规定质量控制关键点如下:(1)墩身钢筋骨架质量控制;(2)墩身平面位置控制;(3)墩身模板强度、刚度和支撑定位控制;(4)墩身混凝土分层浇筑振捣
某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跨度为90m+155m+90m,箱梁宽14m,底板宽7m,箱梁高度由根部的8.5m渐变到跨中的3.5m,根据设计要求,0号、1号块混凝土为托架浇筑,然后拼装挂篮,用悬臂浇筑法对称施工,挂篮采用自锚式桁架结构。施工单位根据该桥的
某公路施工公司在进行公路施工时,由于隧道塌方,当场有8个工人受伤,在送往医院的过程中,有2人伤势过重死亡。事故发生后,质量监督站初步确定该事故为重大质量事故。发生质量事故后,实行的“三不放过”原则是什么?
某公路隧道长3000m,穿越的岩层主要由页岩和砂岩组成,设计采用新奥法施工,分部法开挖,复合式衬砌,洞口段由于洞顶覆盖层较薄,岩隙发育,开挖中地表水从岩石裂隙中渗入洞内,在施工过程中,隧道发生过规模不等的塌方。在隧道施工中,施工单位认真做好了四个方面的防尘
属于柔性结构物的挡土墙是()。
在浇筑箱梁顶板和翼板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开裂,浇筑顺序应为()。
随机试题
试分析注水量上升的原因。
冲突双方采取求同存异的方式避免冲突的激化,这属于
下面哪些是遗传学特殊诊断方法
已知基础梁上墙体高12m,墙厚为370mm,单面抹灰,采用MU10烧结普通砖M5混合砂浆砌筑,柱距6m,基础梁长5.95m,伸入支座0.5m,混凝土采用C30,纵筋采用HRB335钢筋,箍筋采用HRB235钢筋。基础梁断面尺寸为b×hb=370mm×450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体系构成中,由()来明确工程项目质量责任主体构成、合同关系和管理关系,控制的层次和界面。
(2000年考试真题)企业对现金清查中发现的确实无法查明原因的账款,应将其计入()。
港珠澳大桥全长近55千米,其中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达35千米。岛隧工程是最具控制性的部分,其中连接大桥东、西人工岛的沉管部分是国内首条于外海建设的超大型沉管隧道。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全线贯通。读下图港珠澳大桥超大型沉管隧道施工难度大主
下面是“观察物体”一课的课堂导人,请根据案例回答问题.师:同学们认识老师手上的这个水果吗?对,杨桃.今天老师就要给大家讲一个画杨桃的故事.师讲故事:一天,美术老师带来了杨桃,让大家仔细观察之后把它画下来,淘气也画了一张.同学们看了都笑话
教师劳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材料1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于2019年9月12日专程前往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瞻仰双清别墅、来青轩等革命旧址,参观香山革命纪念馆,观看《为新中国奠基》主题展览,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全国胜利和党中央筹建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