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工程
背景资料: 某大型顶进箱涵工程为三孔箱涵,箱涵总跨度为22m,高为5m,总长度为33.66m,共分三节,需穿越5条既有铁路站场线;采用钢板桩后背,箱涵前设钢刃脚,箱涵顶板位于地面下0.6m,箱涵穿越处有一条自来水管需保护。地下水位于地面下3m。箱涵
背景资料: 某大型顶进箱涵工程为三孔箱涵,箱涵总跨度为22m,高为5m,总长度为33.66m,共分三节,需穿越5条既有铁路站场线;采用钢板桩后背,箱涵前设钢刃脚,箱涵顶板位于地面下0.6m,箱涵穿越处有一条自来水管需保护。地下水位于地面下3m。箱涵
admin
2017-03-22
86
问题
背景资料:
某大型顶进箱涵工程为三孔箱涵,箱涵总跨度为22m,高为5m,总长度为33.66m,共分三节,需穿越5条既有铁路站场线;采用钢板桩后背,箱涵前设钢刃脚,箱涵顶板位于地面下0.6m,箱涵穿越处有一条自来水管需保护。地下水位于地面下3m。箱涵预制工作坑采用放坡开挖,采用轻型井点降水。项目部编制了轨道加固方案,采用轨束梁加固线路,以保障列车按正常速度行驶;制定了顶进时对桥(涵)体各部位的测量监控方案,经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按原进度计划,箱涵顶进在雨期施工前完成。开工后,由于工作坑施工缓慢,进度严重拖后。预制箱涵达到设计强度并已完成现场线路加固后,顶进施工已进入雨期。项目部加强了降排水工作后开始顶进施工。为抢进度保工期,采用轮式装载机直接开入箱涵孔内铲挖开挖面土体,控制开挖面坡度为1:0.65,钢刃脚进土50mm;根据土质确定挖土进尺为0.5 m,并且在列车运营过程中连续顶进。箱涵顶进接近正常运营的第一条线路时,遇一场大雨。第二天,正在进行顶进施工时,开挖面坍塌,造成了安全事故。
问题:
指出项目部编制的轨道加固与测量监控方案及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并写出正确做法。
选项
答案
(1)存在的问题如下: ①大型箱涵采用轨束梁加固; ②仅对桥(涵)体各部位监控量测; ③方案批准手续不正确。 正确做法如下: ①孔径较大的箱涵可用横梁加盖、纵横粱、工字轨束粱及钢板脱壳法加固; ②在顶进过程中,应对线路加固系统、桥(涵)体各部位、顶力系统和后背进行量侧监控; ③测量监控方案应纳入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经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有变更时要办变更审批。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vbCw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题库二级建造师分类
0
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
二级建造师
相关试题推荐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温度系指混凝土振捣后,在混凝土( )深处的温度。
地下燃气管道埋设的最小覆土厚度,埋设在庭院不得小于()m。
适用于黏土、轻亚黏土、粉细砂土中的下沉方法是()。
某桥梁工地的简支板梁架设,由专业架梁分包队伍架设。该分包队伍用2台50t履带式起重机,以双机抬的吊装方式架设板梁。在架设某跨板梁时,突然一台履带式起重机倾斜,板梁砸向另一台履带式起重机驾驶室,将一名起重机驾驶员当场砸死,另有一人受重伤。事故发生后,项目经理
预应力张拉中“六不张拉”不包括()。
在注浆控制中,在自稳性好的软岩中,多采取()注浆方式。
石灰土基层中,粉碎土块的最大尺寸不应大于( )。
沥青混凝土面层集料的最大粒径宜从上到下逐渐增大,中、下面层及连接层的集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层厚的( )。
某城市高架桥工程,桥梁下部结构为Φ1.2m×2根钻孔桩上接承台、墩柱,上部结构为后张法预应力梁。1、灌注水下砼时,对导管用气压法进行了试验,检测导管合格。立即开始灌注,在接近钢筋骨架时,为防止骨架上浮,决定加快浇筑速度,当砼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时,提
随机试题
下列内容属于行政征收的有()。
WearelookingforareliableagentinthecomputerindustrytorepresentourcompanyinShanghai.
升主动脉的分支是________,降主动脉以膈为分界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患者,男性,64岁。反复胸闷、心悸10余年,持续性。入院查心电图示:心房颤动。最应采取的有效治疗为
主要投资于信誉度高、有长期成长前景或长期盈余的公司股票的基金是()。
某软件企业是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2012年度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为200万元,该企业2012年应纳的企业所得税额为()万元。
下列不属于国家为保证学生的受教育权而做的努力有()。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 问题: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2,2,3,4,9,32,()
著名历史学家帕森斯认为,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希腊、以色列、印度和中国四大古代文明,都曾先后以不同的方式经历了“哲学的突破”阶段。所谓“哲学的突破”,即对构成人类处境之宇宙的本质产生了一种理性的认识。所以,最初产生了一个历史的高峰,即历史的“轴心时代”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