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 1.1986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其中第九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那时还没人意识到“学区房”的存在。随着公办小学和初中招收“就近入学”政策的实行,学区房

admin2015-08-18  41

问题 给定资料   
    1.1986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其中第九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那时还没人意识到“学区房”的存在。随着公办小学和初中招收“就近入学”政策的实行,学区房也从此悄然升温。有研究学者更是表示,只要有就近入学政策的地区,就会有学区房现象。
    小学就近免试入学、小升初多校划片人学、取消“共建”……各地一系列意图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利好,看似杜绝了“递条子”“送票子”,却造成楼市先行,让“拼房子”愈发猛烈。据了解,尽管全国楼市都弥漫着浓浓的观望情绪,但学区房价格并没有受到影响,成交量也稳步上升。
    学区房作为房地产市场的延伸产品,同样也是现行教育体制下的一个独特的现象,其价格主要与区域内的教育资源挂钩。尤其是一些优质小学及中学周边学区内,俨然一副“高烧”景象。有购房者直言,我们买的不是房,是入学名额。
    按照教育部2014年的新规定,到2015年,19个大城市所有县(市、区)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100%的小学实现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人学。2014年4月底,北京西城区又出台教改新政策,推出12所普通小学试点按比例直升优质初中。
    一系列新政让想要购买西城区学区房的高阳认为.要想上名校,还是落户学区房最“靠谱”,“以前单位有共建学校,现在没这个政策了,也不让跨区择校,倒是不用费心走关系了,买套学区房最稳妥”。
    但是,想让孩子的户口落在好学区内,这代价可就高了。“都说房地产市场低迷,可是学区房怎么逆势上扬呢?”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学生家长刘子源非常苦恼。为了不让孩子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和学习环境,本已在北京东四环有一套住宅的他,打算卖掉自己的房子,做好重新当“房奴”的准备。  
    房地产中介公司“我爱我宋”的置业顾问李肖肖举例说,位于北京西城区虎坊路的高家寨小区是享受到本轮“政策红利”的一个老小区,其房价受学区因素带动一路走高,“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房子,前几个月每平方米还在4.5万元左右,自从新教改将所属学区的福州馆小学划人直升北京八中的片区,房价就迅速突破了5万元。”因此,学区房不仅不会贬值,反而升值空间巨大,国家对青少年的教育有多重视、家长对孩子期望有多大,学区房的价值就会上涨多快。
    北京海淀学区房信息咨询网的刘经理也坦言,只要二手房沾上了学区的“血统”,立刻就会身价倍增,“现在,海淀区五一小学学区的房价在5.6万元左右,自从有消息说该小学可以高比例直升北京十一学校后,成交量‘噌噌’涨,咨询电话都快被打爆了”。
    分析学区房红火的原因,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还是教育资源不均衡作祟。学区房是房地产市场上的“怪胎”,由于义务教育时期中小学间的办学质量差异巨大,无论政府在入学政策上怎样改革,在教育资源不平等的局面下都难奏效。要解决学区房过热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要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化。
    业内人士表示,谈学区房问题绕不开教育资源均衡,解决学区房过热问题也难有确切的时间表,“教育资源均衡化是一个长远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政府坚持不懈地加大投入和实施力度,改变资源配置模式。确保学校间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趋近一致。唯有实现中小学教育资源的适度均衡,学区房才有可能‘退烧’”。
    2.“每天来到学校,孩子们都会围上来热情地打招呼,以满满的正能量开始一天的工作。”已经来到学校两年的教师张炎笑着说。2012年包河区开展城区学校和偏远学校“硬捆绑”,他就来到了新街小学,两年时间,不仅孩子们变了,老师也一样在成长。
    “优秀教师到偏远学校‘支教’,很多地方都在做。但支教老师往往待一年就要回到原学校,教育方法、课程设计等都很难延续下去,教育不均衡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甚至反而让学生出现选择混乱。”合肥市包河区教体局局长陈雪梅说。
    包河区实行的学校“硬捆绑”,就是为了保证市区重点学校的各项管理都能在偏远学校生根发芽,使偏远学校能一直享受优质教学资源。所谓“硬捆绑”,类似于并校,只不过两个校区相距较远。
    2012年,合肥市包河区屯溪路小学和位于烟墩街道的新街小学合并,屯溪路小学副校长王玲带着12名老师来到了新街校区。
    “屯溪路小学统一为新街校区配置教师、设备,各项管理和课程设置全部统一,原来的老师根据情况或继续任教或分流到教辅岗位。”王玲说,并校让教师在两校之间的流动更加顺畅。
    在张炎的眼里,虽然只有两年时间,新街小区的孩子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刚来的时候孩子躲着老师走,一些孩子上课也讲合肥方言。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与屯溪路校区相比差距很大。”
    “现在上课大家抢着回答问题,同学们的成绩也和城里的学生差不多了,我拿到了包河区普通话竞赛的第一名。”新街校区六年级学生李迎春自豪地说。
    “要使一个学校的孩子都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不是一两个教师就可以办到的。”张炎深有感触地说,“两个学校实行‘硬捆绑’,可以有一个团队到新街校区开展教学工作,相互配合,统一管理,各项规范和想法真正得以落实。”
    模式推广存局限,解决教师身份问题是关键。教师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动起来并留在学校踏实教学,得益于包河区在经费、教师生活、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
    “到偏远校区教学的老师,包河区都按照支教标准对待,每个月会发放约500元的教学补贴。”陈雪梅介绍,另外教育部门也会及时解决教师的交通、生活等问题。王玲则表示,在偏远校区任教的教师会在教师职称评定时优先考虑。
    但是,包河区的“硬捆绑”经验在推广上存在一定局限。包河区的城区学校数量和实力要远高于偏远及农村学校.可以实现优质校与薄弱校的“捆绑”。但对于那些农村学校为主体的县城来说,“硬捆绑”的操作空间则非常有限。陈雪梅坦言:“‘硬捆绑’主要为靠近市区的近郊县区提供了一个解决教育均衡问题的选择。”
    其实,不仅仅在合肥,近几年,全国很多省市都在探索通过教师流动等措施来推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市区教师定期支教…‘优质校与薄弱校联合集团化办学”“网络远程教育”等,这些措施早已实施多年,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邬志辉认为,要想真正均衡城乡教育差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让教师流动起来.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成本的增加。“学校‘硬捆绑’之后,除了发放教学补贴,还需要每天安排校车接送住在市区的教师。”王玲表示,仅校车一项,学校每年需多支出10万元以上。
    这些经费的支出对于那些财政相对紧张的县区来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邬志辉认为,在推行校长教师流动制度的过程中,经费压力、教师家庭因素等问题是目前大部分区县尤其是经济困难的偏远区县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为了提高教师交流的积极性,包括包河区在内的很多区县,都选择了保留教师在原学校的人事关系。有专家指出,这些做法迫于现实无奈,但长期来看其实不利于区县内教师更大规模地流动。
    只有将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破除传统的人才单位所有制,教师流动才能真正流畅起来。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指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改革涉及教师管理体制机制的突破,涉及编制、岗位、职称、聘任、考核、培训、待遇等多方面教师政策的调整。因此,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改革必须与教师人事制度综合改革紧密结合,整体推进。
    邬志辉认为,除了教师的身份问题,建立制度化的校长教师轮岗制度还有不少难点。“同样在农村,不同学校的偏远程度和基本条件相差很大,如何合理公平地分配教师前往不同的学校交流任教,这考验着当地相关部门对于这一政策的具体落实能力。”邬志辉说。
    目前,包括安徽在内的多个省份已经开始探索教师的“无校籍”管理,期待能从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解决教育资源均衡问题。
    为了“拯救”远郊的学校、平衡教育资源,莫斯科政府决定每年支出100万卢布(约合17万人民币)为偏远地区学校购置现代化设备。亚历山大表示:“我们的任务——保证每个学校享受,同等的教育资源。简单地说,当地政府不应只是给学校做评级,更应制定详细的考察参数。”在前100的好学校中,40所学校获取了区域创新平台的资格:每年将会获得共100万卢布,用于购买现代化设备。学校也会更注重学生的身体健康。
    安东诺夫表示:“学校不应该一直差下去。否则,孩子们只会一直留在远郊,留在差学校里。我们需要消除教育不平等的现象。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将100万卢布分到20个最差的学校,以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保障他们的正常工作和管理。现在已初见成效,参与考核的学生成绩正在提高。”
    3.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职业教育不够重视。每年高考过后,考生和家长都盯着各类一本、二本高校,高职高专则难以进入其选择范围,即使高考成绩低于一本、二本分数线,也往往不愿“放下身段”。
    自“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在中央和各地的关注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办学模式不断创新。招生规模和毕业生就业率再上新台阶.驶上了发展“快车道”。
    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全国共有职业院校1.36万所,年招生1016.72万人,在校生2933.83万人。然而,结构不尽合理、办学条件薄弱、体制机制不畅以及观念认识滞后等因素依然阻碍着职业教育的发展。
    没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厦就会失去坚实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2014年6月22日,中国政府网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未来有望打通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构建学生成长“立交桥”。
    《决定》提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届时,中职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职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中职教育在校生达到2350万人,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1480万人,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生达到一定规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达到3.5亿人次。
    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余祖光指出,近年来职业教育在调动多元办学主体积极性,特别是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大胆试验,已经取得较大范围的成功。《决定》的出台,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都将具有深远意义。
    依据《决定》的要求,各地应统筹中职校和普通高中招生工作,落实好职普招生大体相当的要求,鼓励优质学校通过兼并、托管、合作办学等形式,整合办学资源,优化中职教育布局结构。同时,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人制度,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
    “打通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突破。”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说,过去很多人把职业教育看作“断头路”,而今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沟通,职教生的选择更加多样,成长“天花板”终将打破。
    与此相配套,《决定》提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单独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考试招生办法,为学生接受不同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机会;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推进学习成果互认衔接。
    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马树超指出,近半个世纪以来,许多国家建立了新型的传统大学的替代性机构,其共同特点是适应地方产业转型和劳动力市场升级需要,鲜明地以就业为导向进行办学。在我国专科层次高职教育规模持续扩大、人民群众受教育需求日益旺盛的情况下,有必要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4.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职业教育都很成功。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欧元区深陷衰退泥沼,高失业率尤其是年轻人高失业率,成为欧元区各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但相比其他国家,德国25岁以下年轻人失业率仅为7.6%(2013年3月),在欧盟国家中最低。德国未来工作研究所劳工市场政策主任希尔马.施耐德认为,德国年轻人失业率低主要归功于德国特有的双轨制职业教育体系。据德国联邦政府数据显示,每年有60%的德国青少年选择接受双轨制职业教育,学生一半时间在职业学校学习。一半时间在企业实习工作,这既可使企业根据自身需要更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人才,还可确保较高的学员聘用率。
    在德国,双轨制职业教育的主要经费由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欧盟以及企业、工会、行业协会、私立机构等共同承担,其中企业承担职业教育学制的较大部分开支。这样,学生从十五六岁开始便进入就业体系,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国家教育经费。学校方面的开支主要来自联邦州和乡镇的税收收入。企业还负责承担学生在企业进行职业培训的所有费用,并向学生支付一定的生活津贴。联邦政府在双轨制职业教育体系中扮演“指挥棒”的角色,制定统一的职教法律法规,规范职教机构资质和管理;同时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吸引更多企业参与进来。各州政府负责学校的内部事务,包括课程安排、教师培训等。地方政府负责学校的外部事务,包括校舍兴建、教学资料购置等。
    美国职业教育机构按层次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以综合中学为主体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培养熟练技术工人和初级从业人员;另一类属高中后阶段,以社区学院为主,主要培养技术员类人才。
    加拿大是世界发达国家之一。其独特的职业教育体系对加拿大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加拿大教育体系主要有三种架构:一种是小学6年,中学分流成两个组别,学习组5年。就业组4~6年,中学毕业后两个组别均可进入学院学习。学院又分两个组别,大学预科组读2年,职业技术组读3年,两组毕业后均可进人大学本科组学习,再读3年取得学士学位。第二种是小学8年,中学4年,中学毕业可分别进入学院和大学学习。此外,学生离开学校后,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从工作岗位上重新返回同等水平的学校继续接受教育。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就有着进行职业技术教育的传统,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明治维新后,日本提出了“殖产兴业”等新的治国方略,开始兴办近代职业教育,旨在通过发展实业教育,掌握欧美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日本是个“教育立国”的国家。作为其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技术教育,更是受到充分的重视。战后为了全面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在各个时期制定了一系列法令、政策、计划,并采取了各项具体措施,使职业教育不断得到改善与扩充。如今,在日本已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比较完整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现行的体系包括学校内的职业教育、企业内的职业训练和公共职业训练三大部分。其中,学校职业教育统属文部省管理,企业内的职业训练和公共职业训练统属劳动省管辖。
    5.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世纪之初的1000美元上升到目前的6000美元以上,社会开始由生存型消费进入发展型消费阶段,广大人民群众对通过接受良好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发展能力、改善生活质量,以及更好地服务国家社会的愿望愈加迫切,也更为多样化。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就是要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依归,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以改进政府教育管理方式、激发释放学校办学活力、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为重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以及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改革发展。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   
    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只有通过以上改革,才能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教育的现实需求。
作答要求   
根据“给定资料2”,就如何改变偏远地区教育落后问题提出对策。
要求:对策具体,有针对性;不超过300字。

选项

答案针对偏远地区教育落后问题提出如下对策: 一是开展城区学校和偏远学校“硬捆绑”。由优质学校为偏远学校配置教师、设备,各项管理和课程设置全部统一,并让教师在两校之间实现顺畅流动,使偏远学校也能一直享受优质资源。 二是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加大对偏远地区学校的财政投入,为偏远地区购置现代化设备,平衡教育资源。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消除教育不平等现象。 三是着力解决教师生活、职业发展问题。对偏远地区的教师除按支教标准对待外,还应发放教学补贴,及时解决教师的生活、交通问题,并在进行教师职称评定时优先考虑。 四是建立制度化的校长教师轮岗制度。探索教师的“无校籍”管理,从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解决教育资源均衡问题。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vdye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