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选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的语段,完成1课时的教学简案。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admin2022-08-29  34

问题 阅读下面选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的语段,完成1课时的教学简案。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教学过程。

选项

答案教学过程 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将全文大意疏通,也通过第一段的学习了解了孟子提出的观点,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文章的第二段,看孟子是如何来加强自己的观点,以及这段文字的主题和写作特色。 背诵:背诵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设置问题: ①本段以何种方式引出中心论点? ②作者的写作意图何在? ③“本心”的本质是什么? 小结: ①文中的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说理的逻辑性。 ②这种“羞恶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只有贤者才不会丧失。为什么有些人会丧失呢?是因为他们为物欲所蔽。例如,有人不食“嗟来之食”,这说明他有羞恶之心,可后来却不辩礼义而接受万钟之禄,这就是物欲使他的羞恶之心失了。可见.要做到“舍生取义”,就必须使自己的羞恶之心不为物欲所蔽,坚守本心。 课后作业: ①将课文第二段翻译到笔记本上,完成测评有关题目。 ②梳理本文论证思路,列出提纲。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vgdq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