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50年代初,中央决定在黄河上游建三门峡水电站,特请苏联专家拟定水利工程计划。当时苏联境内很少有泥沙量大的河流,他们的专家缺少泥沙河流治理的经验,方案的整体思路就是蓄水拦坝。1955年初,原列宁格勒设计院拿出设计方案,同年

admin2015-01-27  39

问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50年代初,中央决定在黄河上游建三门峡水电站,特请苏联专家拟定水利工程计划。当时苏联境内很少有泥沙量大的河流,他们的专家缺少泥沙河流治理的经验,方案的整体思路就是蓄水拦坝。1955年初,原列宁格勒设计院拿出设计方案,同年6月,水利部召集70名学者和工程师在北京开会,给苏联专家的方案提意见。当时中苏两国处于蜜月期,再加上当时国内政治气氛很浓厚,与会者几乎全部异口同声,赞成三门峡大坝即刻上马,只有清华大学教授黄万里提出反对意见。黄万里说,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建立在一个错误设计思想基础上的工程,因为它违背了“水流必须按趋向挟带一定泥沙”的科学道理,三门峡修建拦河高坝,泥沙会在水库上游淤积,会使上游的水位逐年增高,把黄河在河南的灾难搬到上游陕西。黄万里特别强调不能将排沙孔堵上,因为按照苏联专家的意见,施工结束时必须将排沙孔全部堵上。最终,设计图纸被原封不动地照搬了。黄万里后来被定为右派。
    三门峡工程于1957年4月动工,1960年9月建成。1960年起,潼关以上黄、渭河大淤。这个大淤是许多人事先预料到的。大坝在第二年淤沙达16亿吨,也使黄、渭之水壅高。到1964年11月,三门峡库区共淤积泥沙50亿.吨,黄河回水大有逼近西安之态势。同时泥沙横向冲击,两岸农田淹没80万亩,一个县城被迫搬迁。
    80年代,政府以每个排沙孔1000万元的代价将其炸开。但是之前所造成的损失却是不可估量的:大片大片的农田被淹没,土地严重盐碱化,成千上万的居民背井离乡,间接的经济损失更是天文数字。假设当初决策者不堵上排沙孔的话,损失可能就是微乎其微了。有时候,一个细节的忽略,往往会造成重大灾难;一些细节的不完善,往往使整体的性质发生变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堵塞排沙孔确实有画蛇添足之嫌,是三门峡工程的一大败笔。
                                               摘编自凤凰网
如何理解“一个细节的忽略,往往会造成重大灾难”?

选项

答案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普遍性的特点。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解析 本题的两个问题分别考查的是“马原”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中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联系的内涵和特点”、“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苏联专家的设计失败是因为没有很好地处理好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普遍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联系具有普遍性。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交换作用中,不存在完全孤立的东西。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统一的联系之网上的一个网结,并通过这个联系之网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所以,在实际工作中,细节的忽略,往往会造成重大灾难。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wa7a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