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填

admin2016-01-29  20

问题     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准考证号。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给定资料
    1.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就粮食安全问题,李克强总理总结道,“国际经济形势跌宕起伏,而国内发展总体平稳,农业始终发挥着基础作用,粮食连年增产支撑着发展。”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石,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障。
    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党和国家对于粮食安全的高层设计是非常完整和系统的。但是我们仍然要在保障粮食安全的道路上积极探索,解决在具体落实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解决变化中的具体区域、具体环境中所面临的没有预想到的困难等。
    居民家里不自主储备备用粮食,一旦粮食产区发生自然灾害等严重影响粮食产量的事件,导致粮食供给减少,将严重影响百姓的生活和社会稳定。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是生存的根本问题。
    “米缸建在市场上”的现状,对目前我国的粮食仓储物流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如果百姓自己不储粮,那么国家必须要储好粮、储够粮。其次,必须保证粮食的周转流通顺畅,保证粮食的平衡供应,保证不发生相对过剩和相对紧缺的状况,保证粮食存量的充分激活。但是。目前我国的仓储系统各个方面都还很不规范、不完善,很多仓库存放条件不达标,导致储备粮大量损失,粮仓库损毁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过度依赖运输系统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如果发生自然灾害等状况交通受阻,可能造成粮食消费区缺粮甚至断粮的情况发生。
    城镇化建设对粮食生产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国际经验表明,社会向城镇化转型会导致粮食消费增加和粮食生产减少,双重作用导致粮食供需不平衡加剧。我国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压力.对粮食安全体系提出新挑战。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建设用地不断蚕食粮食耕地。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建设用地会对粮食生产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直接造成耕地面积减少、粮食供给能力减弱。一些地区,把水源附近的肥沃土地用于建设,不仅导致良田受损,而且破坏和污染了水源,甚至有大量的建设用地挤占了淡水资源面积,严重破坏粮食生产和淡水资源。虽然我国坚持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但是占补平衡政策所补偿的耕地质量和肥力不足,只是数量意义上的占补相对平衡。
    我国粮食需求结构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口粮需求、饲料粮需求和工业粮需求。口粮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正逐步提升。饲料粮和工业粮需求的数量和质量也同步大幅增长。目前百姓对食用油、肉蛋奶和精加工食品需求迅速增长,这引发饲料粮需求的快速增加。饲料市场需求旺盛,引发优质专用大豆、高质量玉米需求量大幅走高,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出现禽畜与人争粮、与人争优质粮现象。
    2.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中国代表米西卡在接受某报专访时表示,危及中国粮农安全的因素是食物的浪费。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13亿吨的食物被浪费,这些损失发生在食物生产、存储、加工和消费等环节。直到2013年,中国才开始提倡光盘行动。他认为中国食物浪费的最主要环节不是在前端的生产或加工上,而是在餐桌上。中国被端上餐桌的食物还是太多了。减少食物的浪费是避免粮食安全出现问题的方法之一。
    某报:除了粮食的产量和获取能力之外,粮农安全是不是也包括食品质量的安全?
    米西卡:这是粮农安全的另一个重要角度。就食品安全而言,中国可以说略微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但食品安全不仅要求食物是健康的,而且还必须是营养的,比如说是有机的食品。
    如果使用了过多的农药,就会造成土壤和水体的严重污染。一旦土壤和水源遭到了破坏,那么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作物、饮用水和加工后的食品,一切餐桌上的食物都会被农用化学品所污染,从而变得不那么安全。
    过去10年,中国充分利用了土地,却也付出了代价。土壤吸纳了超过它所能承受的化学品,造成了污染。
    因此,中国粮农安全的最大争议也就来自于食品安全。真正的粮农安全是指每一个人都能始终获取足够的、健康的、有营养的安全食品。所以,食品安全的问题会威胁真正的粮农安全。
    某报:对于转基因食物,你的立场是什么?
    米西卡:从FAO的角度来看,我们不能替人们觉得。我们只能告诉人们,食用转基因食物有好的一面也可能有坏的一面。
    从技术的角度而言,转基因是有益的,这种技术可以改良粮食的种植并提高产量。比如在朝鲜和蒙古,当地的人们需要粮食,转基因的种植技术可以促进粮食的生产和供应,不失为解决粮食短缺的好办法。对于非洲等地,转基因技术可以带给当地更抗虫、抗旱的种子,带去更高效的粮食生产,这都是转基因非常好的一面。
    人们所害怕的是植物上的转基因应用可能会影响到动物或人类的基因,从而对人们的健康产生危害。这也可能是事实。另外,如果大公司掌握了转基因技术研发了种子,那么很可能会产生粮食的垄断,从而推高食品的价格。现在的粮食80%是来自于小型农场或农民家庭。所以,这也要看转基因的技术将被如何使用,如果生产的粮食会损害人们健康或者被少数人垄断,那就会是个严重的问题。
    3.    题目:______
    粮食是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粮食产业是保安全、保稳定、保民生的战略性基础产业。粮食安全可以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社会稳定等各个方面影响国家安全,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来审视。粮食安全出问题极易引发社会动荡,并可能招致外部威胁和侵害。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隐忧。为准确把握“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从我国粮食安全的几个主要关系人手,找出中国粮食安全状况的特点、面临的风险及对策。
    小标题一:______
    粮食安全依托于生产环节及收购、储存、运输、加工、转化、批发、零售等流通环节构成的粮食产业。粮食生产对于粮食安全是骨髓造血,产量不足可导致“贫血”,质量不好可导致“白血病”。粮食生产具有丰歉交替的波动性,波幅和波长受土地和水资源、气候、种粮积极性等影响,应通过储备“蓄水池”进行调节和平衡。过度生产会造成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和粮食质量问题,以至于谷贱伤农。
    流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流通对于粮食安全是血液循环,流通不畅则可能导致“脑血栓”“心脏病”。当前保障粮食安全难度主要在于:一方面,土地后备资源开发接近极限,农业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粮食继续增产难度加大;另一方面,粮食流通仓储设施不足,物流通道不畅,运输方式落后,应急供应网络不健全。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粮食安全的定义是,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获得保证健康生活所需的食物,满足膳食喜好。如供给足、成本低,消费者就容易有浪费的冲动。抛洒遗留、保管不善、餐桌厨房浪费等是显性浪费。超过健康生活所需而消费的粮食或食物是隐形浪费,由此带来营养过剩问题还会引发医疗资源方面的隐形浪费连锁反应。粮食消费量在底线消费和浪费性消费之间具有弹性。
    小标题二:____
    总量基本平衡是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的前提。但仅有总量平衡,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不合理也不能实现粮食安全。总量不足往往是偶发和短期的,区域性短缺却是普遍和长期的,区域粮食不安全可能被总量平衡所掩盖。
    我国粮食总量基本平衡,但区域分布和品种结构矛盾带来的粮食安全隐患日益突出,“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增大,成为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威胁。一是生产更趋集中。13个主产省粮食产量的占比上升到76%,北方7个省产量占主产区的比重上升到61%。二是单品种粮食生产更趋集中,主产省也存在结构性矛盾。小麦集中在黄淮海地区,籼稻集中在长江流域,粳稻集中在东北和江苏,玉米集中在东北和冀鲁豫。三是库存集中,长距离跨区域流通量大。目前主产区和主销区粮食库存分别占全国的75%和9%,而消费量分别占62%和17%。全国省间粮食净调入量达1600多亿公斤。一旦产区发生自然灾害或粮食运输受阻,这种隐患将发展成阶段性粮食短缺,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危害难以预料。
    小标题三:________
    要让市场在粮食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就要靠改革。粮食短期内难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或缩短生产周期大幅增产,又需防范人为炒作制造价格波动,因而产业本身单位经济利润有限。世界各国都针对这种特殊性强化政府调控,消除粮食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改革应以是否有利于粮食安全,是否有利于高效流通,是否适应粮食市场的特殊性为标准,防止片面、绝对地追求市场或政府的作用,既要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增强保稳的定力,又要确保市场微观层面灵活而有序。
    4.粮食安全包括数量安全、质量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四个方面,其中,农业生态系统安全是最基本的,因为这是为人类安全提供基本保障的,所以要不惜代价地保护农业生态安全,不能让农业的生产产能和综合产出的水平超出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中国要走自己的可持续农业之路。
    工业污染、城市污水、过度使用化肥……在种种污染源侵蚀下,万物赖以生存的大地如今满目疮痍,土壤安全正岌岌可危。土壤污染问题正逐步动摇我国粮食安全根基,在垃圾围城、土壤重金属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愈演愈烈的今天,无好地可用、无好粮可吃等问题正引发民众担忧。
    “看到哪个县出了毒大米,那个省的大米都不敢买了。”多位广州市民表示。而年加工量达4万吨的广东某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则透露,由于土壤污染,该厂的产品在某批次被检出镉超标后,声誉一落千丈,销售量锐减一半。“消费者不知道土地到底被污染没有、污染有多大,即使产品都是检测合格才出厂,很多人也不相信。”
    对此,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玉米分会副秘书长刘笑然表示,民众出于天然的安全性保护心理,很难会选择出现“镉大米”等问题的农产品地区所产粮食,这往往导致“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一个镇出问题,全市甚至全省都被市场“抛弃”。
    当前,我国粮食生产在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农业机械化等关键环节形成了一套有效的保障机制,去年粮食总产量达60193.5万吨,同比增长2.1%,取得“十连丰”。但高残留、“毒大米”、重金属超标等问题频频出现,土壤污染问题已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并造成一定的社会恐慌,使粮食质量出现信任危机,并危及我国粮食安全。
    2013年,广州市的一项抽检结果显示44.44%的大米存在镉含量超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据分析,“镉米”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一些大米产地土壤遭受镉等重金属污染,在食品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土壤污染治理已刻不容缓。而随着“镉米”事件持续发酵,从大米生产企业到大米市场.再到农户,整个产业链条都遭到冲击,一些粮企要么停产要么减产,粮食库存不断增加,大米价格持续下滑,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告诉记者,当前我国每年受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这些粮食可养活4000多万人。不管是土壤重金属污染还是面源污染,所带来的危害不断通过农产品影响人们健康,加上以往土壤污染数据不透明及环境污染问题多发,还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恐慌心理。
    5.江苏省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多年来能够稳定粮食生产,关键在于历届省委、省政府对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以及一系列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如江苏提出的“一个保护、三个确保”“一免四补”等具体政策措施。
    “一个保护、三个确保”即保护6423万亩基本农田,确保全省粮食种植面积8000万亩左右、确保水稻面积3300万亩、确保实现口粮本省自给的粮食安全目标。“一个保护、三个确保”,实际上相当于地区粮食总量调控的“生产配额”。“一免四补”,即全省免征农业税,同时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补贴,这些也已经极具“定额补贴”的味道。
    江苏这些行政措施,在市、县层面上都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落实,确保了江苏粮食的安全生产,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更使江苏在改革开放后的四次粮食波动中,任凭风浪起,稳住钓鱼台。现代农业发展到今天,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任务,江苏现在的使命就是要把粮食生产从行政措施的层面,推进到制度设计的层面,进一步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江苏提出的“一个保护、三个确保”“一免四补”是行政措施,同时也是“配额生产、定额补贴”的雏形。今后我们要把这种措施科学地转变为顶层制度设计,即把现在的这种地区配额逐步落实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经营企业)和农户的配额,然后根据配额实施补贴,这样才能有效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按实际粮食播种面积或产量对生产者补贴”,也才能真正提高“补贴精准性、指向性”。
    实施生产配额的国家基本上都是采取配额到家庭农场和农户,然后根据配额实施补贴。通过定额补贴和保护价收购的利益驱动,吸引农户签订合同,自愿参与政府配额,将水稻、小麦等主粮的阶段性必保面积稳定下来,并努力推进优势粮食产业带的建设。与发达国家以控制面积为主的出发点不同,我国实施配额的主要目标是保证一定的粮食面积。为了保障农民收入,政府根据粮食生产成本和合理利润确定农民售粮的目标价格,对出售价格低于目标价格的配额内粮食给予直接补助,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目前,主要是稳定和完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补贴和价格补贴等措施。在国家财力许可的范围内逐步加大收入保护水平。政府会根据种粮成本、历年粮食价格水平和国际粮价变化趋势,确定最低保护价,在粮价低于最低保护价时,由国家粮食储备体系按保护价收购农民出售的粮食,并增加粮食出口;在市场粮价超过正常价格时适量抛售,并适度增加粮食进口,实现对粮食生产的反周期调控。
    在2004年国家改革开放后第四次粮食波动时,为有效避免粮食生产的大起大落和陷人多多少少的怪圈,江苏省提出“配额生产、定额补贴”的粮食生产制度建议,全国50多家报刊进行了登载,多数人比较赞成,但同时觉得农户的种植规模偏小,不易配额。10年后的今天,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建设、土地的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江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比重64.9%)的扩大,直接配额到新型主体和农户已成可能和现实。实施这一制度的切人点,就是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直接签订粮食种植合同,然后国家根据实际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对生产者补贴,通过数年磨合,使这一制度成熟、稳定,最后达到“补贴精准性、指向性”的目的。这样,有利于从根本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目标的有效实现。
    6.十八届三中全会针对农业发展提出“要健全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目标。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英国表示,政策是好的,关键靠执行,要把科技、政府、市场结合起来,最终依靠我们自己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朱英国表示,保证粮食安全的关键是要确保粮田不被占用,这就需要统筹协调城镇化和粮食安全的关系。“政策是好的,但还要看能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如果协调得好,真正做到城镇化健康发展.那么,城镇化和粮食安全不仅不存在矛盾,而且还应当是统一的,因此现阶段各级政府还要重视协调,不要因为城镇化而占用粮田。”
    “比方说,我们可以培养有知识的基层干部,能够把政策运用好、执行好。现在很多村子里都有村官,这些村官应当带头保证粮食安全,懂得把村里的粮食生产和城镇化工作规划好,既不占粮田,又保证城镇化。”朱英国说。
    与此同时,“此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对于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而言也是有贡献的。”朱英国说。
    他认为,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经营主体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在农业生产中,如果能形成集中生产,农业会发展得比较好。倘若还是采用小农经济的方式去种田,不光农民可能赚不到钱,粮食安全也没法保证,而以种田大户的形式种田,既能种好粮田.又能保证粮食安全,同时农民自己还会有收益。”
    “因此,现阶段我们还是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改革,实现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信息化,保证和提高农田的效益,确保粮食安全。”朱英国说。
    其实.农业发展和确保粮食安全的“主人公”归根结底在于农民,“而现在农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真正种田的以老幼病残者居多,因此,我们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培养新型农民,推动农业现代化,让懂得现代化技术,能运用现代化技术的人来种田。”朱英国说。
    在朱英国看来,利用科技发展农业也是未来确保粮食安全的“法宝”。“粮食安全要靠科技创新,不仅要提升粮食产量,更要提升粮食品质,特别是要在粮食作物的抗逆性和适应性方面下功夫。做到良种、良法、良产和良态,即粮食品种要好,耕作方法要好,粮食产量要好,生态安全性要好。”
    “因此,保证粮食安全要把科技创新、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结合起来,最终实现习总书记所说的‘粮食安全靠我们自己’的目标。”朱英国说。
    7.国际社会一直存在“中国粮食威胁论”的声音,世界主要产粮国不断强化对粮食出口的政治干预。近年来,一些粮食主产国颁布了粮食出口禁令,影响全球粮食供求关系,但却将粮价上涨的原因不负责任的归于中国等新兴国家消费的增长。不仅给我国进口粮食造成巨大的财政压力,还有巨大的政治压力。
    中国能否养活自己?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毕美家表示,按照国际可比的谷物概念作为粮食口径,2013年中国粮食自给率超过97%,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在粮食安全问题上,中国不仅没有对世界造成威胁,反而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
    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口量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库存也不断增加。进口增加主要原因不是国内出现短缺,而是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低于国内,当然也有为满足国内多样化消费需求而适量进口进行品种调剂的因素。
    世界是开放的,“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合理利用,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从2010年起,中国粮食价格已全面高于国际市场离岸价格。为降低成本,一些国内企业加大了粮食进口量。2013年,中国粮食丰收,国际主要产粮国也普遍丰收,国际粮价持续走低。在国际粮价低的时候,适量进口调剂国内余缺,既符合中国国情,也是顺应农产品贸易国际化趋势的现实选择。
    中国适度进口粮食,也是满足国内多样化消费需求的需要。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对粮食品种的多样化需求在不断增加,特别是一些高端优质大米、优质强筋和弱筋小麦供给不足,需要适量进口进行调剂;玉米作为重要的能量饲料、工业原料,也有一定量的进口。
    毕美家说,中国进口的粮食品种主要是作为蛋白饲料的大豆。国际上并不把大豆统计在粮食中,如果单算谷物,中国进口的数量并不大,2013年是1400多万吨。占国内谷物产量的比重不到2.6%,占国际市场的份额在4%左右。
    粮食供给坚持立足国内、实现基本自给的方针,不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也是争取有利国际环境的重要保障。可见,“中国粮食威胁论”无从谈起。
“给定资料7”提到了“中国粮食威胁论”,而国内粮食安全形势也不容乐观,土壤连年污染,城镇化的不断推进都对粮食安全提出严峻挑战,面对国际和国内的双重压力,请你以“保粮食稳民心”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中心明确,思想深刻:
    (2)内容充实,论证有力;
    (3)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4)1000-1200字。

选项

答案 保粮食稳民心 国以民为先,民以食为天。粮食产业是保安全、保稳定、保民生的战略性基础产业。粮食产业是第一产业.是工业和服务业的基础。粮食安全出问题极易引发社会动荡,并可能招致外部威胁和侵害,所以,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来审视。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但也存在环境污染、城镇化对土地侵占的内部侵扰和国际社会“中国粮食威胁论”带来的外部压力。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之下,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我们要花大力气解决问题,坚持粮食自给,确保粮食安全,驳斥国际社会不负责任的不实言论。 环境治理,涵养粮食“水源地”。按照粮食生产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原则,抓好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坚持走节水增产的道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增强法制管理,明确管理责任,避免生态环境污染;实现农业污染的治理现代化,利用生物技术降解土壤遭受的化学污染,并将可利用的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增强农民科学种田的意识,让其了解土壤污染对自己和后代的危害,使之自觉减少农药的过量使用;加强检测检验,努力构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绿色无公害产业链条。 合理规划,城镇化与粮食安全协调推进。城镇化是社会发展趋势,如何权衡好城镇化进程和粮食安全的问题需要不断思考。保证粮食安全的关键是要确保粮田不被占用,这就需要统筹协调城镇化和粮食安全的关系。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培养有知识的干部,使其能够运用和贯彻好方针政策,懂得合理规划粮食生产和城镇化的关系,在具体建设过程中不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确保耕地数量。同时,推广现代农业,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保障农田效益。科学规划和推进城镇化,使其与粮食安全相统一,从而确保粮食安全。 立足国内,开展多边粮食贸易。我国是农业大国,确保粮食安全,进口粮食只是对我国国内生产的补充.必须与技术创新结合起来。鉴于目前世界粮食供给有限、出口政治干预和“粮食武器”等问题存在,我国有必要开展多边粮食贸易。我们要有效利用国际市场,实现适当利用进出口调剂余缺的有机结合。在农业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设立农产品贸易机构,与多个国家签订粮食进口协议,与部分重要产粮国建立长期稳定的农业合作关系。鼓励粮食企业开发国内所有耕地、走出去跨国承包土地,对其提供直接技术援助,建立稳固的国外粮食供给来源,增加粮食安全系数。 粮食关乎国计民生,关乎社会发展和稳定。粮食安全一直是我国政府执政的头等大事,必须要始终紧绷这根弦,时刻保持危机意识,确保粮食安全,稳民心,促稳定。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xGrl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申论题库选调生分类
0

相关试题推荐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