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节,即节日、纪念日。世界上任何被广泛认可的节日的起源往往与信仰、崇拜、祭祀和纪念有关,或者与一定范围内的乡风民俗有关;其形成、被认可和广泛传承的过程大都有一定的民间群众基础,与民族民俗是分不开的。我国是个多神信仰的国家,有些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被奉为神明

admin2018-09-08  20

问题    1.节,即节日、纪念日。世界上任何被广泛认可的节日的起源往往与信仰、崇拜、祭祀和纪念有关,或者与一定范围内的乡风民俗有关;其形成、被认可和广泛传承的过程大都有一定的民间群众基础,与民族民俗是分不开的。我国是个多神信仰的国家,有些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被奉为神明加以崇拜和祭祀,由此在民间自下而上产生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民俗节日或纪念日,也就是传统的庆祝或祭祀的日子。
     中国社会科学院H研究员说,“节”是民众自己的事情,它的产生来自民众集体的需要和智慧,是每个人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并且具有集体性;“假”是国家、政府的事,是国家、政府把民众的事纳入政策、计划之中。节日假与平时假有很大不同,平时假一般是个人休闲、娱乐,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各自可以自由选择;节日假则不一样,节日具有独特的文化功能,包含着诸多感情因素,有安抚心理的作用,如赶回家过年,如清明节想方设法祭奠自己的先人,从身心上调动我们对亲人、对家乡、对祖国的情感,唤起民族文化的记忆和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唤起我们社会成员之间同宗同祖的亲和力。这是平时假日所完全没有的。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文化是一组行为模式。传统节日因为传承了特定的行为模式和文化内涵,构成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血脉与集体记忆。
     2.上千条空中航线,9万多公里铁路,近400万公里公路,40天的时间,亿万人辗转于各种交通工具,只为了回家过年。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近两年的春运客流量在30亿人次左右。这些数字折射出“回家团圆”是春节永恒的主题。与此同时,春节贴春联、挂福字、吃年夜饭等传承千年的习俗依然是春节的“必修课”。显然作为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作为炎黄子孙不能忘怀的鲜明文化符号和文化记忆,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从未消退。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传统春节的人文内涵正受到现代文明的严重冲击。近些年,国人明显感受到春节的年味淡了、节日气氛不浓厚了。某知名网站近日的一项调查显示。93.6%的受调查者感觉现在年味儿变淡了。其中51.8%的人表示年味儿“淡多了”,41.8%的人认为“有点淡”,认为年味儿没变淡的人仅占4.6%。生产和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的巨变,信息沟通和交通技术手段的日益发达完善,使一些产生于农耕文化的传统节日原有的内涵和功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面前失效或淡化,比如中秋节乡思、旅愁的释放功能减弱,月宫神话魅力丧失,月球的神秘感消失。
     3.“端午节很重要吗?为什么要放假?”山西某大学外语学院两名大一学生这样反问记者。14日下午,记者在外语学院遇见小庞和小杨时,这两名女生正在校园里四处打听哪里有电玩城。当记者问怎样过端午节时,她们说:“什么过不过?我觉得除了放假稍微长点,跟平时周末没什么区别,平时学习紧张,难得放个假,要好好玩个痛快。”“其实我们很不能理解端午节为什么要放假,端午节有那么重要吗?”她们这个小长假的游玩日程是“第一天唱歌、打游戏,后两天去平遥古城玩”。
     当记者问太原理工大学学生小樊哪一天是端午节时,小樊想了半天仍一脸茫然,他解释说:“端午节跟我还:真没什么关系,端午节不就吃个粽子吗?其实,吃不吃都无所谓,怎么过节不重要,只要放假就行。”
     记者走访发现,对很多年轻人来说,端午节小长假重点在于小长假,端午节似乎只是一个由头,人们可以借此聚会、逛街、购物、出游,或者干脆宅在家里观看世界杯。“我们现在缺的是休息和闲暇,只要有假期,端午节还是清明节都不重要。”一家知名电脑公司太原分公司经理高轩说。
     “假日是公民的福利,想干什么都可以,而节日要按节日的方式过。”著名作家冯骥才认为,不少人特别是年轻人不知道节日文化的内涵,节日生活空空荡荡、无事可做,久而久之,这些节日便退化成一个个普通的假日,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4.吃之于中国传统节日几乎是天然的重头戏。一谈起过节,人们最先想起的就是“过节要吃什么?”中秋节吃月饼,端午节吃粽子,春节吃饺子。每个传统节日似乎都在跟着一个“吃”字转。“民以食为天”是农耕社会追求温饱的价值取向潜移默化于各种文化与精神活动中。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国人对于传统节日以吃为主基调的行为模式越来越多地提出反思与质疑,这是对于生理需求得到保障后的超越,也是对于传统节日内涵流失与本义曲解的不满与不安。因为除了吃,传统节日还有着丰富的内涵。历史上过端午节,人们除了吃粽子,各地还有喝雄黄酒、插艾草、挂菖蒲、赛龙舟、系五色丝绳、缝荷包等诸多的民俗,在这些民俗的背后包含了许多值得传承的文化财富和思想精髓。现在的情况是:一边是对传统民俗的遗忘,一边是对节日气氛缺失的抱怨,两者纵横交错暴露出国人的矛盾心理。
     人们在这些节日里除了吃就是看电视了。据统计,全国有90%的家庭春节是在电视前度过的,看电视成为人们在传统节日里最重要的文化活动。电视台每年为了给广大群众奉上这盘节日“大餐”,也越来越用心了,然而也越来越满足不了人们的兴趣和口味了。显然,春晚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对文化生活的需求。然而除了电视节目之外,其他的传统节日活动却早已被遗忘,踩高跷、玩狮子、舞龙等有着浓厚的中国文化色彩的活动早已被人们遗失了,并且也没有其他能体现中国节日内涵的活动创新。
     节日民俗是一个民族的盛典,它绝对不是简单的吃喝穿戴。“所以,很多时候老百姓过节时常常感到很失落,不知道节该怎么过了,这种失落实际上是一种精神上的失落。”冯骥才如是说。
     5.“王经理,再帮我准备100盒‘含金’月饼。”某日中午,南海一私营企业销售经理许川(化名)刚拜访完一拨客户后,打开车尾箱发现,周一买来的100盒月饼已所剩无几,赶紧再次拨通了一大型酒店的月饼销售经理电话。每年中秋节前一个月开始,许川都会开始痛苦的送礼历程,“没办法,我们搞销售的,有求于客户,不招待好,生意就被别人抢了,所以每逢过节都跟打仗似的”。所谓的“含金”月饼,是一句行话。许川将其翻译成通俗语,“光送月饼,客户懒得要,也吃不完,一定要在月饼中夹带消费券、金币等贵重礼品”。许川举例说,各大酒店推出的月饼一般都分A、B两种,外包装几乎一样,但价格往往相差很大。“具体差异,就要看我们向酒店方所提的‘含金量’要求而定,我今年送的最贵的一盒过万元了,因为里面放了金条。”
     在禅城汾江路一家星级酒店做销售经理的肖龙(化名)则透露了各酒店之间的“中秋之战”,“有人说有月饼的地方就有江湖,这么说一点不夸张”。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本无可厚非,但是当原本为普通时令食品的月饼贵到普通民众都舍不得买,当本应是以“合家团圆”为主题的中秋节,从一个增进家庭情谊的传统节日慢慢变成了维系社会社交资源的重要契机时,中秋节已不再是我们记忆中的那个中秋节了,套用一种比较滥俗的说法,如今的节日已经成了很多人的“劫日”,那些传承了千百年的节日,则因为变形走样而失去了色彩和生机,甚至变得有些面目可憎。可实际上,无论是节日食品的“异化”,还是节日传统的式微,都不是中秋节这个节日遭遇的困境,而是几乎所有传统节日都正在面临的危机,节日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也是维系社会交往和国民认同的重要纽带。当“异化”改变了公众对节日的情感认知,蚕食了公众对节日价值的认识。很多传统文化都将无可依附。在目前的文化语境下,即使我们所有的传统节日都“申遗”成功,也不会和我们的生活产生太大的关系。
     6.在研究如何承续和发展传统节日方面,专家们存在着不同的意见。东南大学的A教授指出,由于普遍缺少传统文化和民俗知识的教育,我们的年节文化符号和功能意义已被很多人所曲解或淡忘,不少人盲目跟风,人云亦云,使节日习俗产生了明显的异变。比如,说春节倒贴“福”字为“福到”,说元宵节吃元宵是为“团圆”,把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鹊桥取名为“七巧桥”等,都是由于知识的缺失而对传统节日事象的妄说。
     此外,近些年来,西方文化中的有关“情人节”的话题备受年轻人的青睐。于是一些商家、学者和媒体纷纷参与其中推波助澜,不仅把中国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赋予了“中国情人节”的元素。并开始打“中国情人节”的牌子,甚至有些不负责任的学者还把中国的“元宵节”“中秋节”统统都与“情人节”扯上关系,大有一番把中国的传统节日“改朝换代”的趋势,大有一番不去做“情人”的文章,就不叫过节的倾向。
     虽然节日属于民俗,具有多元性、民间普遍性和发展性的特点,但在一片大唱“中国情人节”的声浪中,我们是否想过在我国历史文化背景中,“情人节”的元素和内涵是不可能形成社会推崇的、普遍的民间基础,没有民间基础也没有节日之说,也就不可能存在“情人节”的元素和内涵,A教授认为,这些都是应该警惕的。
     北京师范大学B教授认为,我们的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传统节日正在不断地增添新的内容,比如北京春节地坛庙会经常有许多民俗风情出现,有些并不是固有的,而是外来的东西。2008年北京春节地坛庙会的标志物鲤鱼旗,就来自日本。在日本,端午节的肘候要挂鲤鱼旗,家里有几个小孩就挂几条旗。这是“全球化时代中国传统节日的新变化”。他说,“我们传统节日的创新,最终要服务于人民的生活需要,以人为本。”中国社会科学院C研究员以甘肃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为例,说明今天各地流行的节庆活动,不少是在各种现实力量的促发下生产或再生产出来的,所以,对于目前的节日现状,不必过忧虑。传统是被不断发明、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现有的传统并非一成不变地来自过去的某个原点,其中甚至常常融入当代的内容,今天出现的文化现象,实际上也正在为促进向后世延续的传统增加新的因素。
     7.经济在增长,民族文化认同感也在坚守,韩国的主要节日和中国一样,大多也是植根于农耕时代,但是他们在传统文化身上注入了现代的元素,成功地实现了现代转型,并得到了国际认同。20世纪90年代末,韩国提出了“文化立国”战略,确定将低消耗、无污染,立足于创新创意的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国家经济发展支柱加以扶持。资料显示,2010年韩国文化产业规模为72.58万亿韩元(约合650亿美元)、约占韩国当年GDP的6.2%。
     政府鼓励民居拥有者继续在传统的瓦房和草屋里生活,建筑外观不能被随意改变,以形成体现传统乡土风情的“民俗村”,各级政府和民间团体还举办“文化遗产年”“旅游年”等活动,设立“泡菜节”“假面舞节”等年度庆典来进一步宣传韩国传统文化。
     为发掘韩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韩国还专门设立了“无形文化财产厅”,组织专家发现并认证值得保护的传统文化项目,韩国的传统说唱、假面具、造纸等传统手工艺,宫廷御膳、礼仪、传统风俗节庆,传统医药等被当作“无形的文化财产”加以保护。
     此外,在韩国还善于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工业手段相结合,创造新价值。电视剧《大长今》中的饮食文化,《新娘十八》中的家族文化和婚俗文化等,包含了众多的韩国饮食、服饰、医学、婚恋等传统文化元素。除电视剧出口获得的一次性收益外,韩剧还带动了旅游热、韩式美食养生热和韩国传统文化体验热,创造了极大的综合效益。在韩剧中,传统的文化元素在里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韩国的年轻人打扮时尚而现代,在地铁里、公交车上,他们听着喜欢的音乐,与西方年轻人一样喜欢NBA、喜欢互联网,但是在传统节日和结婚时却是一定要穿韩服画韩妆而不是披婚纱画现代妆的。政府的投入、各项政策的实施、根植在国民思想深处的民族自豪感、一大批民族文化者的努力工作等,推动着这个国家生机勃勃的传统现代文化发展。10万人口的东海市,有政府建设的免费开放的各种传统文化博物馆6个。在博物馆和民族特色公园里,无论是不是节假日,最多的参观者是中小学生。景福宫里有个主题展览叫“韩国人的一生”给人印象深刻。他们用蜡像、声、光、电、影等传统和现代科技手段,把祈子、怀孕、出生、长成、结婚、工作、花甲祝寿、去世及葬礼等韩国人一生中的重要节点,都细腻具体地展现出来,尤其是礼节、服饰、饮食体现得最充分。
南宋思想家朱熹曾说:“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请你从“给定资料”出发,结合实际,以“增强民族自信重建节日文化”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要求:主题正确、内容丰富、论证深入、语言流畅,900~1100字。

选项

答案 增强民族自信重建节日文化 “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意思是说自己尊重自己,则别人都会敬佩你,自己轻慢自己,则别人都会轻慢你。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当代。我国有着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资源,却缺乏足够的自我重视,因而亟须对节日文化进行保护、传承和创新,彰显文化的自信与民族的自立。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我国传统节日传承了特定的行为模式和文化内涵,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与集体记忆,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然而,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变,传统节日的人文内涵正受到现代文明的严重冲击。现代年轻人对节日文化的内涵知之甚少,传统文化活动贫乏、缺少创新,节日被严重商业化……各种问题日益突出。节日文化亟须重建。 重建节日文化,要制定具体措施,保护现有节日传统。要把国家保护包括传统节日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政方针,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这是一项带有根本性的保护措施,也是最具长远性和科学性眼光的保护措施。同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通过尊重、顺应和提供便利与保障等综合性措施,切实保护节日文化,如节日放假、举办活动、交通保障、舆论导向等。 重建节日文化,要加强学习和认识,传承弘扬节日传统。认真地学习和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是深刻继承和大力弘扬的前提与基础。正确认识传统节日,传承好传统节日,是我们对于祖先文明创造的一种尊重,也是我们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手段,更是现阶段我们在大力推进经济建设、提高全民物质生活水准的同时,切实推进文化建设、全面提升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具体体现。 重建节日文化,要不断开拓创新,更新完善节日传统。我们的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传统节日要不断地增添新的内容,服务于人民的生活需要,以人为本,适当注入现代元素,才能使文化传统具有更加顽强的生命力,从而不断发展下去。今天出现的文化现象,实际上也正在为促进向后世延续的传统增加新的因素。 重建节日文化,不但要有诚挚的感情、理性的思想,更要有正确的方式和方法,从健全法制和依法保护做起,从符合实际的工仕做起,这样才能使我们盼传统节日文化在保护、传承与创新中生机长存,使中华民族更加自信、自强、自立。

解析 本题是命题作文,标题“增强民族自信重建节日文化”与“给定资料”紧密贴合,考生要结合对“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这句话的理解,根据“给定资料”,选择合适的立意进行写作。
“给定资料”通篇围绕“节日文化”进行展开,“给定资料1”讲传统节日的起源及其意义;“给定资料2”讲我国传统节日受到现代文明的严重冲击;“给定资料3”讲现代年轻人不懂得节日文化内涵,使节日失去了原有的意义:“给定资料4”讲传统节日的文化活动单调,缺少创新;“给定资料5”讲传统节日文化因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而被“异化”;“给定资料6”讲传统节日结合现代元素的创新;“给定资料7”讲韩国传统文化保护的成功经验。
“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意思是说自己尊重自己,则别人都会敬佩你,自己轻慢自己,则别人都会轻慢你。从“给定资料”出发,并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参考例文确定的立意为:对节日文化进行保护、传承和创新,从而彰显文化的自信与民族的自立。
文章首段从朱熹的这句话切入,结合资料,引出总论点。第二段简要叙述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下文对策的提出进行过渡和铺垫。第三、四、、五段为三个分论点,分别从节日传统的保护、传承和创新三个方面对总论点进行充分论证。最后一段重申总论点,结束全文。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xTfe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