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王某在清理父亲的遗物时发现一块奇石,误认为其父所有,遂将其雕刻成石雕,其好友刘某见后十分喜欢,以价格5万元购买之。后张某向王某索要该石时,方知道该石系其父借用观赏。该石当时价值8000元。双方就返还该石发生纠纷。张某诉至法院。石雕的所有权应归谁?( )
王某在清理父亲的遗物时发现一块奇石,误认为其父所有,遂将其雕刻成石雕,其好友刘某见后十分喜欢,以价格5万元购买之。后张某向王某索要该石时,方知道该石系其父借用观赏。该石当时价值8000元。双方就返还该石发生纠纷。张某诉至法院。石雕的所有权应归谁?( )
admin
2009-05-12
50
问题
王某在清理父亲的遗物时发现一块奇石,误认为其父所有,遂将其雕刻成石雕,其好友刘某见后十分喜欢,以价格5万元购买之。后张某向王某索要该石时,方知道该石系其父借用观赏。该石当时价值8000元。双方就返还该石发生纠纷。张某诉至法院。石雕的所有权应归谁?( )
选项
A、张某
B、王某
C、刘某
D、张某和刘某
答案
C
解析
本题涉及添附取得所有权问题。添附是指不同所有人的财产或劳动成果合并在一起形成一种不能分离的新的财产,如果要恢复原状则在事实上不可能或者在经济上不合理。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确定这个新物的所有权的归属。添附包括附合。混合和加工三种形式。本案中,王某误认为该石为其父所有而进行雕刻形成的石雕为加工物,该加工物石雕价值显然大于原材料石的价值,因此,以归加工人所有为宜。但加工人王某取得该加工物的所有权后,应给材料所钉人张某800元的价值补偿。依民法原理,财产所有人可以对该财产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本案中,王某对该石雕因加工而取得所有权,可以依法处分该石雕。刘某与王某所订立的买卖该石雕的合同由于双方均具有缔约能力,其意思表示真实,a买卖标的物石雕属法律上的自由流转物,符合合同生效的要件,是合法有效的合同,因此,刘某可以基于有效的买卖合同而取得该石雕的所有权。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zCJ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一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一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人民法院可以对以下哪些案件采用独任制审判?
某甲为了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假称自己系A公司业务员,以采购为名,骗取某服装厂厂长的信任,以A公司名义与服装厂签订了一份虚假经济合同,骗取服装后转卖,获利70多万元,所得赃款被其全部挥霍。某甲的行为构成( )。
张某是某基层人民法院法官,在经办一个他老朋友魏某的合同纠纷案件过程中,张某接受魏某贿赂2万余元,张某从而故意提高了合同对方的赔偿数额3万元。请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根据我国法律,在王某涉嫌盗窃一案中,能担任辩护人的是______。
张某盗窃价值15000元的财物后逃到外地,因害怕从重处罚,就向原居住地的公安机关写一封信,如实地交代了自己的罪行和赃物隐藏地点,张某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逮捕。.张某的行为属于______。
依照《政府采购法》,下列情形中的货物或者服务,哪些可以采用邀请招标方式采购:
人民法院审理王某故意伤人一案时,认为王某的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不是必须追诉的,于2002年3月2日裁定终止审理。对该案提起公诉的检察机关不服,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问检察机关提起抗诉的最后期限是:
张某与李某同为某农村村民,二家素来有仇。一日张某的房屋被人放火烧毁,损失惨重。同村村民王某看见李某当天从现场经过后,大火就烧起来了,王某立即向公安机关报了案,但公安机关以证据不足不予立案。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甲因对村长乙及有些村民不满,在2002年5月1日至2002年5月4日间,共放火四次,烧毁房屋5座。甲的行为构成______。
随机试题
设二元函数z=sin(x2+y2),则=__________.
可鉴别诊断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发生左心衰竭的征象是
建筑结构按8、9度抗震设防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某工程项目业主邀请了三家施工单位参加投标竞争。各投标单位的报价如表8-3,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如表8-4,若以工程开工日期为折现点,贷款月利率为1%,并假设各分部工程每月完成的工作量相等,并且能按月及时收到工程款。
对井下各水平中央变(配)电所、主排水泵房和下山开采的采区排水泵房供电的线路,不得少于()回路。
制作陶瓷基复合材料的主要目的是增加( )。
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包括:持有公司()以上股份的股东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按照货物征收关税,下列企业可以作为代收代缴义务人的有()。
某乡由于夏季电力供应不足,需要在下周停电3天,要求这3天不全部相连,则该乡共有()种停电方案。
德、俄、法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充分说明()。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