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隋朝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朝代?

admin2019-05-15  59

问题 为什么说隋朝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朝代?

选项

答案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朝代,这主要表现在制度建设方面: 第一,三省六部制的定型。三省六部制在隋朝定型,唐朝时仍承袭隋制,继续实行三省六部制。隋朝建立之初,就恢复汉魏旧制,设置三师、三公、五省等中央机构。三师不主事、不置府僚;三公是一种代表荣誉的虚职;五省即尚书、内史、门下、秘书、内侍,但实际上真正负责国家政务的是尚书、内史、门下三省。三省互相牵制,内史省是决策机关,长官监、令;门下省是审议机关,长官纳言;尚书省是行政机关,长官令、左右仆射。尚书省下设吏部、礼部、兵部、度支(后改为民部)、都官(后改为刑部)、工部六部,各部长官为尚书。三省职同秦汉时期的宰相,历史上一般称为三省制度。三省之名在魏晋时早已存在,而三省并立,各有分工,三省长官共同向皇帝负责则始于隋,三省六部制自隋定型。唐朝建立后依然沿袭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指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中书省主起草诏令;门下省主审议诏令;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贯彻各项诏敕和政策。 第二,隋炀帝时期,设置太常、光禄、宗正、卫尉、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国子、将作等十一寺,为事务机构。到唐朝时,十一寺演变为国子、少府、军器、将作、都水五监和太常、光禄、宗正、卫尉、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九寺。 第三,在地方官制上,隋初沿齐、周时的州、郡、县三级制。之后又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裁汰一批冗员,节省了政府开支,提高了行政效率。隋炀帝时又实行郡县二级制。唐代时沿袭隋朝,实行州、县二级制,州设刺史,县设县令,县下设乡、里。 第四,科举制度的创立。南北朝后期,士族把持选举的局势开始发生变化,选举已不全凭门第,开始注意到才干。隋文帝即位后,正式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实行州县地方官荐举人才的办法,令各州每年向中央选送人才参加秀才、明经等科的考试,考试合格者录用为官,至隋炀帝时,又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产生,出现了读书、应考、任官三位一体的选官方法。科举制度为唐朝及其以后的封建统治者所沿用,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提高了政治效率,同时也适应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第五,制定《开皇律》。隋文帝即位后,令人在以前旧律的基础上改定新律,制成《开皇律》,共十二篇,刑名分死、流、徒、杖、笞五等。《开皇律》在制定的过程中废除了一些酷刑,法行宽平的原则适应了新王朝建立之初世望宽平、人心思稳的政治需要。《开皇律》继承了中国封建法制的基本精神,为历代封建法典所沿袭。《唐律》就是直接沿袭《开皇律》而来的。 第六,改革府兵制。府兵制始于西魏、北周时期,隋文帝对府兵制进行了改革,实行兵农合一,把府兵制和均田制结合起来,加强了主要是用来镇压人民的封建武装力量,也加强了对农民服兵役的控制。府兵一面在州县落籍,垦种田地,“一与民同”,从事生产;一面仍保留军籍,轮番宿卫。设置十二卫统率府兵,每卫置大将军,总隶于皇帝。府兵的基本组织单位兵府,到隋炀帝时改称鹰扬府,由郎将和副郎将统领。唐朝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府兵制,府兵的基本单位改为折冲府,府兵轮番到京城宿卫,折冲府在设置上贯穿“内重外轻”的原则,府兵的调遣权力由尚书省兵部掌握,调兵必须有皇帝的敕书和兵部的符契,将士和士兵的关系也并不是固定的,防止将帅拥兵跋扈,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这些大都是沿袭隋朝的府兵建制而来。 第七,经济上,隋朝实行的均田制也是沿袭前代而来。隋文帝即位之后,立即颁布均田令。自诸王以下至于都督,皆给永业田,京官、外官各有职分田,官署给公廨田,以供公用。农民、奴婢、耕牛的授田皆依北齐制度,丁男另有桑田或麻田20亩,是为永业田。奴婢依良人办法受田。唐朝前期继续推行均田制,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与均田制相适应,隋朝沿袭北朝以来的租、调、力役制度并进行了改革。丁要负担赋役,老则免去赋役。租调负担,一般以床(一夫一妇)为单位来计算。丁男一床,每岁出租粟三石,调视桑田和麻田不同而异,桑田调绢[*]一匹,另加绵三两;麻田调布一端(当时六丈为一端),麻三斤。未婚丁男和奴仆租调减半。力役负担,仍依北周制度,每岁服役一个月(即十二番)。唐朝在隋朝赋役制度的基础上正式确立了租庸调制。 由此可见,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实行的一系列制度,既承接着前朝而来,又对唐朝甚至是以后朝代的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产生了重要影响,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朝代。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zKPi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