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工程
进行强夯试验时,需观测强夯在地基土中引起的孔隙水压力的增长和消散规律,以下测压计中合适的有( )。
进行强夯试验时,需观测强夯在地基土中引起的孔隙水压力的增长和消散规律,以下测压计中合适的有( )。
admin
2016-07-06
46
问题
进行强夯试验时,需观测强夯在地基土中引起的孔隙水压力的增长和消散规律,以下测压计中合适的有( )。
选项
A、电阻应变式测压计
B、立管式测压计
C、水压式测压计
D、钢弦应变式测压计
答案
A,D
解析
强夯在地基土中引起的孔隙水压力的增长和消散规律需要动态观测,电阻应变式与钢弦应变式测压计都连接有电缆、信号线和读出设备,可进行实时记录;立管式和水压式测压计不宜做动态观测,难以反映瞬间孔隙水压力的变化。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zjcf777K
本试题收录于:
专业知识(上午)题库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分类
0
专业知识(上午)
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
相关试题推荐
某地下车库(按二级桩基考虑)为抗浮设置抗拔桩,桩型采用300mm×300mm钢筋混凝土方桩,桩长12m,桩中心距为2.0m,桩群外围周长为4m×30m=120m,桩数n=14×14=196根,单一基桩上拔力设计值N=330kN。已知各土层极
某工程单桥静力触探资料的如图所示,拟采用第④层粉砂作为桩端持力层,假定采用钢筋混凝土方桩,断面为350mm×350mm,桩长16m,桩端入土深度18m,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1994)计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uk,其结果最接近
某场地分布有4m厚的淤泥质土层,其下为粉质黏土,采用石灰桩法进行地基处理,处理4m厚的淤泥质土层后形成复合地基,淤泥质土层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k=80kPa,石灰桩桩体承载力特征值fpk=350kPa,石灰桩成孔直径d=0.35m,按正三角形布桩,桩距
某建筑物地基需要压实填土8000m3,控制压实后的含水量w1=14%,饱和度Sr=90%、填料重度γ=15.5kN/m3、天然含水量w0=10%,相对密度为ds=2.72,此时需要填料的方量最接近于()。
现场用灌砂法测定某土层的干密度,试验成果如下:试计算该土层干密度最接近()。
某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上一座7层民用建筑,外墙基础底面边缘所围面积尺寸为宽15m、长45m。拟采用正三角形布置灰土挤密桩整片处理消除地基土层湿陷性,处理土层厚度4m,桩孔直径0.4m。已知桩间土的最大干密度为1.75t/m3,地基处理前土的平均干密度为1.3
某炼油厂建筑场地,地基土为山前洪冲积砂土,地基土天然承载力特征值为100kPa,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80kPa,采用振冲碎石桩处理,桩径为0.9m,按正三角形布桩,桩土应力比为3.5,则桩间距宜为()。
在饱和软黏土地基中开挖条形基坑,采用8m长的板桩支护,地下水位已降至板桩底部,坑边地面无荷载,地基土重度为γ=19kN/m3,通过十字板现场测试得地基土的抗剪强度为30kPa,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规定,为满足基坑抗隆起
某不扰动膨胀土试样在室内试验后得到含水量W与竖向线缩率δs的一组数据见下表,按《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1987)该试样的收缩系数λs最接近()。
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可按下式计算式中有m和β两个系数。问下列()种说法是正确的。
随机试题
下列关于计算机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行会阴左侧后一侧切开术的方法是
患者,男,54岁,患冠心病10年,突然神志丧失,呼吸不规则,即刻进行心肺复苏,心脏按压的频率为()
甲、乙、丙共谋犯罪。某日,三人拦截了丁,对丁使用暴力,然后强行抢走丁的钱包,但钱包内只有少量现金,并有一张银行借记卡。于是甲将丁的借记卡抢走,乙、丙逼迫丁说出密码。丁说出密码后,三人带着丁去附近的自动取款机上取钱。取钱时发现密码不对,三人又对丁进行殴打,丁
案例:下面是学生小刘在解答一道题目时的解法。问题:写出正确的解析;
男女智力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女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男性大。()
有五张卡片。他们的正反面分别写有0与1、2与3、4与5、6与7、8与9,将其中任意三张排放在一起组成三位数,共可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邹衍提出五德学说。“五德”是指金、木、土、水、火所代表的五种德性,而每一种德性对应一种颜色。在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早期时,每个朝代的天子会因崇尚不同的德性而穿相应颜色的袍服。例如,商代崇尚“金”德,故商代的天子一般穿()色的袍服。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问题。表中所列矿砂及其精矿种类中,2017年12月进口金额超过全年月均数值的种类有几个?
执行USESCIN0命令的结果是()。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