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道德的发展演化中,公私之辨始终是一条主线。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已经提出“夙夜在公”的道德要求。以下与“夙夜在公”反映的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的道德传统不一致的是

admin2013-07-28  31

问题 在中国传统道德的发展演化中,公私之辨始终是一条主线。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已经提出“夙夜在公”的道德要求。以下与“夙夜在公”反映的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的道德传统不一致的是

选项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C、“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D、“义以为上”、“先义后利”、“见利思义”

答案A

解析 中国传统道德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中国传统道德的发展演化中,公私之辨始终是一条主线。“公义胜私欲”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要求。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已经提出“夙夜在公”的道德要求,认为日夜为公家办事,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尚书》也有“以公灭私,民其允怀”的思想,认为朝廷官员应当以公心灭除自己的私欲,这样就可以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和依附。西汉初年的贾谊在他的《治安策》中提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都显示了强烈的为国家、为民族、为整体而献身的精神。正是从国家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原则出发,中国古代思想家强调在“义”和“利”发生矛盾时,应当“义以为上”、“先义后利”、“见利思义”,主张“义然后取”,反对“重利轻义”和“见利忘义”。B、C、D内容与“夙夜在公”的道德要求相符合,不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是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的传统道德,与“夙夜在公”的道德要求不相符合,A正确。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c8da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