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回答问题。 苏洵《六国论》原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回答问题。 苏洵《六国论》原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
admin
2021-06-02
30
问题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回答问题。
苏洵《六国论》原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课文介绍
该课文选自某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同单元另外三篇课文为《伶官传序》《祭十二郎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单元说明
本单元主题为“散而不乱.气脉中贯”。作者贯注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是沟通各个部分的精气血脉。本单元所选课文,风格各不相同,但从其内在的思想逻辑和情感逻辑看,都是前后贯通的,体现了文学名篇艺术上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相关要求
阅读古今中外论说名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
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汲取思想、情感和艺术的营养,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
学生情况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班额50人。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
问题:
设计一个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以下【研讨与练习】。
【研讨与练习】
本文到第3段末尾,论点已阐述清楚,而后面两段突破了议论文由总到分、再到总结收尾的常见结构模式。那么后面两段的作用究竟是什么?
选项
答案
活动主题:解读《六国论》最后两段 活动方式:诵读法、师生问答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活动过程: 一、文章诵读 1.将全班学生分为三组,三组依次朗读前三段。 2.全班齐读第4、5段。 3.结合论述内容,进一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二、问题探究 环节一: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 1.学生课前搜集《六国论》写作背景的相关资料,课上展示并交流,教师总结并明确。 明确:当时,契丹、西夏相继崛起,给北宋王朝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北宋朝廷为求苟安,施行妥协、退让政策,每年向两国交纳大量的“岁币”,但契丹、西夏的侵略活动并未因此停止.人民的血汗就在这种纳赐之中付之东流。苏洵对此痛心疾首,于是写下《六国论》,借古喻今,警醒北宋统治者放弃赂敌偷安的外交政策,励精图治,增强国力,与敌抗衡。 2.小结:苏洵作此文,目的不是论述“弊在赂秦”的观点,而是借古喻今,希望北宋统治者以史为坚,改弦易辙,励精图治,寻求富国强兵之道,以御强敌。 环节二:分析第4、5段的写作意图 问题1:第4段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内容上,第4段是议论后的总结,通过假设论述,得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的沉痛的历史教训:结构上,承上启下,为第5段的引申论述做铺垫。 问题2:第5段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第5段在第4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引申,劝诫北宋统治者不可重蹈六国灭亡之覆辙。 问题3:前三段的论述已经比较全面且完整,按议论文的正常逻辑,论点阐述清楚,只需再次简单强调论点作结即可,作者却写了这么多,赘余吗? 明确:不赘余。文章在议论的同时兼有抒情。不管是止于第3段,还是在第4段简要总结,都只能达到“谈古”的目的,但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来看,“论今”才是其写作的主要目的。情感上,作者是仇视秦国、同情六国的,转换为当下的形势,六国即北宋。作为北宋的子民,作者此时虽哀其不争、怒其偷安,但更多的还是期望北宋统治者能够改变外交政策,变得强大起来。 三、活动总结 结束语:《六国论》一文在将总论点与分论点论述清楚之后,并未套用传统议论文由总到分、再到总结收尾的常见结构模式结束论证,而是进行了进一步总结与引申,达到了借古论今的目的,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展现了作者以天下之忧为己忧的爱国情怀。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2ck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教学片段选自两位英语教师的课堂实录(片段中T指教师,S指学生)。Teacher1:T:Whatdidyouhaveforbreakfastthismorning?S:Ihaveabottleofmilk,aneg
下面是某教师的课堂教学片段。T:Lookatthesentencesandfillintheblankswith"that"and"what".(1)Sheisnolonger______sheusedtobe.
下面是某高中课堂实录的教学片段。T:Thankyou.Lookatthepicture.WehavelearnedWangHui’sexperiencesinEngland.Todaylet’stalkabouth
请阅读下面一份学生的书面表达以及教师的评语,并回答问题。Hi,Suzanne,Firstofall,welcometoChina.Infact,manystudentshavethesameproblemlike
词汇的呈现内容有哪些?简述词汇意义的常见呈现方式,并举一例说明。
设计任务:请阅读下面学生信息和语言素材,设计一个20分钟的英语写前准备活动。教案没有固定格式,但须包含下列要点:teachingobjectivesteachingcontentskeyanddifficult
下面是两位教师针对高一年级学生的作业布置。教学内容为“Earthquakes”。Teacher1:Step4:Homework1.Copythephrasesandsentencepatternsonyour
下列教学片段选自某高中课堂实录。T:Todaywearegoingtotalkabout"travelling".Mike,haveyouevertraveled?M:Yes,Ihaveeverbeen
关于“加减消元法”有如下教学片段,请进行分析.“我们的小世界杯”足球赛规定: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勇士"队赛了9场,共得17分.已知这个队只输2场,那么胜了几场?又平了几场呢?解:设“勇士”队胜了x场,平了y场.
人教版高中必修教材每册书课内学习计划都包含“梳理探究”部分.并且每册有3个专题,其涉及面广泛,有的侧重对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有的则通过自主思考和合作研讨培养探究能力。对该“梳理探究”部分的实施建议恰当的是()。
随机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在一次问题探究课上,老师从一本外文图书中选取了一组历史人物(17—18世纪)进行调查,要求每个学生选出对人类民主政治贡献最大的一位人物,结果下列三位人物被讨论、评价的次数最多。请依次指出图中三位历史人物的姓名以及国别。
在Excel中输入数字字符串“1234’’,下列输入方法正确的是()。
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洁净区指有较高洁净度或菌落数要求的生产房间,一般规定为()
恩格尔于1977年提出的现代医学模式是
无核密度仪利用发射的电磁波在材料中的能量吸收和损耗来检测材料的密度。()
线性工程等节奏流水施工的组织方法具体如下:①通过分析,找出对工期起主导作用的施工过程;②将线性工程对象划分为若干施工过程;③根据完成主导施工过程工作的队(组)或机械的每班生产率确定专业队的移动速度;④根据这一速度设计其他施工过程的流水作业,使之与主
有效役龄是指()所经历的实际时间。
因果图可用于下列()方面。
甲(男)与乙(女)结婚。二人结婚时签订书面协议,约定婚后所得财产归各自所有,各自对外所欠债务由各自清偿。婚后,由于甲炒股需要资金,向朋友丙借款5万元。对于炒股一事,乙一直认为风险太大,不同意,但甲执意不听。一日,二人又为此事发生争执,甲将乙打伤,乙伤心欲绝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