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用其他语言作答不得分;作答时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铅笔作答不得分。 2.请仔细阅读给定资料内容,然后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作答。 二、给定资料 1.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浙江省的产业结构经历了频繁的变动

admin2012-03-19  44

问题 一、注意事项
1.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用其他语言作答不得分;作答时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铅笔作答不得分。
2.请仔细阅读给定资料内容,然后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作答。
二、给定资料
1.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浙江省的产业结构经历了频繁的变动调整,但其基本面貌的变化并不明显,轻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格局始终未变。影响全省经济全局的支柱产业未发生根本变化。在国内外环境日趋复杂,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浙江经济发展急需找寻新的发展动力。
   从自然资源条件看,浙江省是一个资源小省,经济发展受土地、能源、水资源等瓶颈制约相当突出,但浙江省人力资源却十分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为低廉。这种资源结构将浙江省推上了依赖外部资源、走发展轻加工业的路子,从而决定了在浙江省产业结构中,纺织业、制造业等产业居于主导地位,而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等产业处于边缘地位的状况,同时也使得资源产业的瓶颈效应较为突出,容易对经济发展构成制约,在产业发展技术分析中,资源生产和供应业的影响及变化系数在所有产业部门中始终排位靠前便是这一资源禀赋约束的体现。
   由于建国以来浙江省长期处于国防前线,国家投资少,受计划经济控制程度较弱,特殊的历史条件造就了浙江省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的市场主体结构。民营企业在资本积累、技术水平、劳动力素质等方面的相对劣势决定了它们更多的依靠自身经营机制优势,选择门槛低、技术壁垒少的轻工业部门作为进入领域,促进了轻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产业结构的形成。
   以轻小起家的浙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城一品”的块状经济模式,形成了程度较高的产业集聚,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依靠产业集聚产生的整体规模效应,浙江经济发展形成了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然而,产业集聚的块状经济模式,在整体规模优势的背后是企业个体的小、弱、散,在国内外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可以说浙江的经济和民营企业同时陷入了困境。此外,块状经济发展的水平也是造成浙江省内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原因之一。块状经济发展便利、特色明显、水平较高的地区,经济也较为发达。省内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较大,而且呈逐渐拉大的趋势。发达地区又由于块状经济自身的问题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效应不明显。
   2.2008年浙江省生产总值为21486.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的产出为1095.8亿元,占总产出的5.1%;第二产业的产出为11581.4亿元,占总产出的53.9%;第三产业的产出为8809.7亿元,占总产出的比重达到41%。三次产业构成比例由1978年的38.1:43.3:18.6调整为2008年的5.1:53.9:41,第一产业下降33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分别上升10.6、22.4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演变程度不断加深。但第三产业的比重相对于发达国家60%以上的水平仍有很大差距。第二产业又多以传统产业为主,这些产业的发展又相对迟缓,正逐渐丧失了比较优势,一些新兴产业的规模依然显小,水平也有待提高。第一产业在比重不断下降的同时,又由于自然禀赋和财政投入的不足,发展相当滞后,对经济发展构成不利影响。
   3.《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浙江省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产业升级实现新突破,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规模,传统产业竞争优势显著增强,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民营经济实现新飞跃,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海洋经济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增长点,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得到大提升。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新突破。都市区龙头带动作用和中心城市集聚辐射能力显著增强,县城、中心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欠发达地区跟上全省发展步伐,城乡一体化发展迈上新台阶。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突破。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进一步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循环经济形成规模,可持续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创业创新环境实现新突破。产业集聚区建设初具规模,各类开发区(园区)优化发展,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加快提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体制机制再添新活力,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创业创新环境更加优化。要实现这些突破,浙江经济急需找到一个着力点、一次契机和一个可综合布局的突破口。
   4.浙江地处我国的东部沿海,全省海域面积是陆域面积的2.6倍。拥有丰富的港、渔、景、油、涂、岛、能等海洋资源及其组合优势。海岸线6696公里,居全国首位,规划万吨级以上沿海港口深水岸线506公里,约占全国30.7%;海岛2878个,陆域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3061个,约占全国44%,是我国海岛最多的省份,其中海岛县6个,是全国的一半;可开发潮汐能装机容量占全国40.8%,潮流能占全国1/2以上,东海石油资源主体部分位于浙江海域。浙江省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无论是从资源的绝对量还是相对量来看,在全国沿海地区中都居于前列。
   浙江沿海和海岛地区位于我国“T”字形经济带龙头的南翼和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海域位于长江黄金水道入海口,毗邻台海,是我国沿海通道纵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三角地区与海峡两岸的联结纽带,具有深化国内外区域合作、加快开发开放的有利条件。
   浙江海洋产业体系较为完备,像港口物流业,2009年完成货物吞吐量7.1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118.4万标箱,分别居全国第2位和第3位;宁波—舟山港已跻身全球第二大综合港、第八大集装箱港,其中大宗商品吞吐量约4亿吨,连续三年居全球第一。此外,石化工业产值约4500亿元,居全国第4位;船舶工业产值738亿元,居全国第3位;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能源、海洋装备制造、海水利用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成为海洋经济新的亮点。
   作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近年来,浙江省海洋经济开发的规模逐年增大,已经形成了较完备的海洋产业体系,海陆一体化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的海陆联动经济开发格局渐趋成型。
   5.宁波—舟山港是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油品、煤炭等)枢纽港和第八大集装箱干线港,在全球航运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浙江要重点发挥宁波—舟山港的深水岸线、区位条件和产业与市场依托,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战略物质储运基地……这是在第二届苏浙沪知识界人士联谊会上,来自港航领域的专家对宁波—舟山港这一浙江海洋经济开发核心的功能定位提出了设想。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总规划师徐伟金表示,港口的功能不仅在于发挥货物集运输作用以及提供物流等增值服务,还在于利用港口及其腹地资源,建设一批国家级战略物质储运基地和一批企业重要物质商业储备基地,以平衡国际物质供应价格大幅波动乃至无法供给带来的负面冲击。围绕港航强省建设,加快构建港口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集疏运网络和金融信息支撑体系。进一步深化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加快港口开发建设,拓展航运通道,推进海河联动、海铁联运,发展港口联盟,完善港口集疏运基础设施,加快建成集散并重的综合性国际枢纽港。加快建设矿石、油品、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粮油等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积极发展液体化工、塑料、钢材等现期货业务,统筹规划重要资源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基地。加快培育航运市场,大力发展内河航运,积极发展远洋运输,深化航运金融服务,完善航运物流信息系统,不断强化金融支撑和信息支撑。
   6.杭州湾地处浙江北翼,该地区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经济资源,经济总量大,发展水平高。这一地区拥有一大批成规模的传统产业集聚区。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也开始在环杭州湾崛起。杭州湾产业区要把握国际产业梯度转移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加速、三次产业互动融合、集群化发展、差异化竞争加剧等趋势,立足特色块状经济优势,发挥港口、滩涂等资源优势,利用后发优势改造提升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重点地开拓临港重化产业。要选择基础条件好、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强、市场占有率高、赢利能力佳的产业,着力集成优势、重组产业与整合园区,强化创新、人才、流通功能平台建设,重点培育电子信息、现代医药、石化、纺织、服装等标志性产业集群,成为浙江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支柱力量。
   7.温台地区北接宁波、绍兴,南邻福建,西连金华、丽水,东临东海,位于我国沿海中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南缘,陆域面积2.119万平方公里,占浙江全省的20.9%。该地区市场化水平高,民营经济活跃,民间资金充裕,拥有一大批发达的传统特色产业,一大批富有活力的专业市场及其依托的小城镇,有些块状经济已经形成特色产业、专业市场、小城镇三位一体联动发展的格局。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绝大多数企业已从资本原始积累转向企业扩展、升级阶段,为培育国际性产业集群、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了坚实基础。温台地区要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产业、城市、生态融合发展,建设成为能够联动环杭州湾地区、辐射金衢丽地区、呼应长三角与珠三角开发的国际性产业集群集聚区、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陆海联动开发先行区。温台地区将以沿甬台温铁路、台温高速公路和沿海大通道三大交通干线为依托的区域发展主轴。推动轴线上城市(镇)、产业区、交通节点等的整体优化和协同发展,带动国际性产业集群和沿海城市群的形成,构造温台沿海地区整体发展的“主动脉”。另外还要大力培育优势显著的国际性产业集群和功能完善的沿海城市群。大力培育电气机械、交通运输设备、轻工机械等三大装备制造型产业集群,成为温台地区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支柱力量;改造提升服装服饰、日用小商品、工艺品家具、家用电器、通用机械、包装印刷等六大轻加工型产业集群,成为温台地区参与国内外经济竞争的基本力量。进一步突出温州、台州中心城市地位,基本形成两大区域发展极核,逐步形成温州大都市区与台州都市区;进一步增强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提高中心城镇发展素质,形成组合有序、功能互补、布局合理的区域城镇体系;完善重点园区的城市服务功能,形成若干沿海现代化新城区。通过大力发展以国际性产业集群为核心、沿海城市群为依托,形成沿甬台温铁路、台温高速公路和沿海大通道集聚发展的先进制造产业带,以临港工业、海产品精深加工、海洋渔业、海洋旅游为重点,形成以海岸带、主要岛屿、港区、沿海城镇为平台的海洋产业带,以绿色农产品生产及加工、休闲观光旅游、生态型工业为重点,统筹城乡发展,形成以内陆山区小城市、中心镇为依托的生态型产业带。这无疑是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发达产业带动弱势产业的一个有效着力点。
   8.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研究部负责人沈玉芳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竞争实际上就是在区域和区域之间进行的,核心竞争就是城市群,区域发展的根本在于城市圈。确立城市群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思路,对于浙江发展海陆联动的海洋经济,接轨上海和江苏,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力发展杭州、宁波、温州三大沿海都市圈,既可以作为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的主依托,加强海洋基础研究、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加强海洋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又可以发挥对周边相对落后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9.由浙江省发改委牵头制定的《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报批稿,日前经省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工作小组审议并获原则通过。根据《规划》,浙江将布局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在未来10年中,将集中力量推进这9个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和发展。这些产业集聚区将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相结合的示范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先行区,成为有效提升传统产业层级和水平,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载体和平台。
   10.在“海岛开发开放: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新亮点——2010专家报告会”上,众多专家学者热议浙江海岛开发。“作为海洋资源大省,浙江的海岛资源类型丰富,区域条件优越,沿海经济依托雄厚,海岛综合开发的潜力巨大。”而一些本来资源丰富、条件优越的海岛地区却由于没有得到有效开发而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当地经济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急切需要得到提升。
   据了解,与会专家给浙江众多的海岛提了许多“大胆”的设想:比如舟山在建设成为国家战略物资物流基地的同时,可以发展物流CBD产业;朱家尖岛可以学习迪拜模式,开发高端旅游项目……
   而浙江省发改委地区处处长张善坤则表示,浙江已对陆域面积较大、深水海岸线资源或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条件较好的岛屿,进行了有序的开发。基本建成了一批旅游岛、港口岛、工业岛等,目前还挑选了一批重要海岛进行了详细规划。
   “事实上,浙江海洋经济开发过程中,已经有广厦在舟山岱山投建石油储备项目、岱山的风能发电项目、华立生物乙醇项目等不少尝试。”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区域发展处处长、浙江海洋发展规划研究咨询中心副主人兼秘书长周世锋告诉记者,尽管目前世界上民间资本介入海洋和海岛经济开发的可借鉴案例不多,但是在“新36条”下,民资的机会显然比以往大了很多。
   同时,他还表示,民资参与海洋经济是发展方向,尤其是在旅游、水产品加工、休闲娱乐、船舶制造等行业。而在一些需要特大资金、技术支撑的领域,如石油化工等行业,民企可以“傍一傍”央企,还可以寻求与大型跨国公司合作。
   11.根据《浙江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预计,2015年,浙江省仅海洋先进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港航金融和信息服务业等四大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就要达到2100亿元左右。面对这波海洋新浪潮,面对冉冉升起的海洋新兴产业,浙商永远不会甘当配角。一大批依托海洋资源的新兴产业的开发,既可以为浙江的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推力,又可以为浙江民营企业找到一条发展的新路径,在目前民企发展遇困,转型升级乏力的情况下,这无疑是一次一举多得的机会。
   12.2010年前10个月,在浙江最大的造船和航运基地舟山,船舶行业非信贷融资额新增12.8亿元,为同期信贷新增额的6.25倍。同期,舟山银行业金融机构出现了造船业贷款余额下降、航运业贷款略微增长的局面。据浙江银监局调查,船舶行业融资模式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融资租赁、集合票据、上市融资、战略投资等渠道资金来源比重呈上升趋势,船舶行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多元化融资特征显现。浙江沿海和海岛地区将打造成以宁波一舟山港为核心的我国最大的大宗商品储运、加工、贸易基地和重要的集装箱干线港,成为我国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这给资本丰裕又急切需要找到新的发展方向的浙江民营企业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13.“浙商在进入新能源领域时,更多的是生产设备,鲜有参与能源投资的。”运达风电的总工程师叶杭冶的这句话,实际上说出了很多浙商的内心。一方面,他们看好新能源的市场,开始跑马圈地。另一方面,刚刚起步的浙商们又不知道该如何真正进入,欲行又止,依然在探索比较合理的盈利模式。
   “首先,对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按照合理成本加合理利润的原则,由省物价局按规定积极向国家争取核准电价。在国家核准前,由省物价局采取临时电价等措施,予以扶持。省建设厅、省财政厅会帮助企业积极向国家争取对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补助。而风电项目的上网电价实行政府指导价,省电力公司要保证接纳新能源发电上网,并全额收购所发电量。目前大部分的新能源发电项目都享受一定的补贴。”资源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目前政府扶持政策的几个方面,此外,一些新能源高新技术企业也享受减免税率的优惠政策。
   14.现在,浙江丰富的海洋资源正由“沉睡”资源变成“流动”资本。省政府出台《关于开展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工作的意见》,正式启动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工作。海域使用权人向金融机构提出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申请后,经过使用权价值评估、抵押登记、缴纳海域使用金等流程后,就可以获得贷款。据了解,海域使用权被称为“沉睡的海洋资产”。在我国,海域所有权归国家,但只要依法取得使用权,个人或单位就可以通过海域使用实现收益,如旅游开发、海水养殖等。
根据给定材料,分析浙江省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哪些优势。
   要求:分析准确,表述规范。不超过100字。

选项

答案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在于: 一是浙江各类海洋资源丰富,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 二是浙江沿海和海岛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三是浙江具有较为完备的海洋产业体系,发展海洋经济基础雄厚。

解析 本题主要涉及到材料4,材料4介绍了浙江发展海洋经济有三方面的优势:一是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二是浙江沿海和海岛地区位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黄金地带,地理位置优越;三是海洋产业体系较为完备,一些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3Jye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