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课程内容标准: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材料二 某版本教科书中有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教学内容如下。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课程内容标准: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材料二 某版本教科书中有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教学内容如下。
admin
2021-02-12
79
问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课程内容标准: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材料二 某版本教科书中有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教学内容如下。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我们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或冰,钢铁制品在潮湿的地方会生锈,煤、木材和柴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放热,等等。从化学的角度看,物质的这些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呢?让我们先来做几个实验。
实验1-1 (1)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如图1-1)。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或盛有冷水的小烧杯)移近试管口,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2)如图1-2所示,取少量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或蓝矾)放在研钵内,用研杵把胆矾研碎。观察并记录胆矾发生的变化。
(3)在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研碎前、后的胆矾,并加入少量水,振荡得到澄清的硫酸铜溶液。再向2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并记录试管中发生的现象。
(4)如图1-3所示,在盛有少量石灰石(或大理石)的试管里加入适量稀盐酸。注意观察并记录试管和烧杯中发生的变化。
在实验1-1(1)和实验1-1(2)中,液态的水经过沸腾变为水蒸气,冷却后又变成液态的水;块状的胆矾经过研磨后变成粉末状的胆矾,虽然水和胆矾发生了形态的变化,但并没有生成其他物质。这种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作物理变化。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等都属于物理变化。在实验1-1(3)和实验1-1(4)中,胆矾和石灰石(或大理石)在变化中都生成了其他物质。这种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作化学变化,又叫作化学反应。木柴燃烧、铁的生锈等都属于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上述可观察到的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例如,点燃蜡烛时,石蜡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而石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却是化学变化。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他们刚刚接触化学这一门课程。
要求:
根据上述3个材料,完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方面)(不少于300字)。
选项
答案
教学设计 ①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学会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物质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通过生产、生活实际感受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认识化学的价值,体会化学的魅力。 ②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及运用。 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③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④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演示实验】教师演示“火柴梗被折断”“玻璃破碎”“火柴梗燃烧”等小实验,让同学们思考,这些变化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学生一:“火柴梗被折断”“玻璃破碎”后,火柴梗和玻璃还存在;“火柴梗燃烧”后,火柴梗消失了。 学生二:“火柴梗被折断”“玻璃破碎”后,火柴梗和玻璃还是原先的物质,“火柴梗燃烧”后,火柴梗变成了其他物质。 学生三 【教师总结】同学们都说得很对,那么这些实验到底可以反映出这些物质的哪些性质和变化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环节二:新课教学 1.物理变化 【教师演示】教师进行有关物质变化的小实验。实验1:水沸腾的实验,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实验2:将蓝色块状胆矾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 【教师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学生回答】变化过程中物质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物质的成分没有发生变化,并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教师总结】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作物理变化。能通过概念列举生活中的物理变化的实例吗? 【学生回答】弹簧的伸缩,水的三态变化,玻璃碎了,打开酒瓶盖能闻到酒香等。 【教师总结】物理变化的主要特征就是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比如弹簧的伸缩就是形状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就是状态的变化,至于能闻到酒香的原因,其实是由于酒挥发,也就是酒从液态变为气态,这也属于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学生实验】在2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研碎前、后的胆矾,并加入少量水,振荡得到澄清的硫酸铜溶液。再向2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并记录试管中发生的现象。 【教师提问】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监色沉淀。 【教师总结】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氧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 【学生实验】在盛有少量石灰石(或大理石)的试管里加入适量稀盐酸。注意观察并记录试管和烧杯中发生的变化。 【教师提问】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 【教师总结】结合反应物碳酸钙以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可以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教师提问】这两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 【学生同答】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 【教师总结】有新的物质生成的这种变化叫作化学变化。能通过概念列举生活中的化学变化的实例吗? 【学生回答】小材燃烧.铁锅生锈,食物腐烂等。 【教师总结】日常看到的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环节三:拓展提高 【教师提问】如何准确地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学生同答】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重点知识,教师补充。 作业:查阅资料寻找古诗中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下节课交流总结。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5aP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按照结构形式划分,音乐体裁可分为奏鸣曲、回旋曲、交响曲、卡农、()、变奏曲、协奏曲等。
体验性是音乐学习的突出特点。音乐创作、表现和欣赏都离不开日常亲身参与和体验。音乐教学的过程应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没有参与体验,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教学。下列哪一个选项不属于体验性音乐学习?()
王老师在讲授《沃尔塔瓦河》的过程中,在经过了欣赏作品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后,播放王世光作品《长江之歌》进行对比鉴赏,最后得出两个作品都表现了作者对各自祖国的热爱之情,学生能够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深刻内涵。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的基本理念。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义务教育阶段的9学年分成三个学段,即()。
音乐课上,教师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参与到齐唱、合唱、轮唱中,并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做出客观的评价。以上教学属于音乐课程内容中的哪一个模块?()
“刘老师让学生欣赏了胶州秧歌《春天》的视频后,引导学生模仿视频中的动作,最后让学生分组创编秧歌并表演。”上述教学活动属于高中音乐课程的哪一个模块?()
音乐课上,老师带领大家欣赏了中国经典二胡曲《二泉映月》,并介绍了有关作曲家阿炳的生平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在欣赏完此曲后,又紧接着聆听了外国作曲家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春》,将两种不同的乐器进行了对比。这体现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哪
基因工程是在现代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并有赖于微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运用。基因工程基本操作流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甲是_______,完成图中剪接过程需要________酶的作用。
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简图,图中甲~庚分别代表不同的生物。请据图分析回答: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随机试题
在SDH体系中,SPI功能块的名称是()。
下列属于改良主义者的观点的是()。
消费者购买行为受哪些主要心理因素的影响?()
结合作品论述艺术作品的层次。
第1胎,41周妊娠,头浮,试产4h,宫缩50s/2~3min,胎心132次/分,突然阴道多量流水,清亮,儿头仍高浮,胎心90次/分。可能的诊断为()
出口口岸()币制()
中国古代书院的特点。
求下列函数的渐近线:
Observethatfortheprogrammer,asforthechef,theurgencyofthepatron(顾客)maygovernthescheduledcompletionofthetask,but
•Readtheextractbelowfromtheannualreportofabedmanufacturer.•Inmostofthelines(41-52)thereisoneextraword.I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