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课程内容标准: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材料二 某版本教科书中有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教学内容如下。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课程内容标准: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材料二 某版本教科书中有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教学内容如下。
admin
2021-02-12
77
问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课程内容标准: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材料二 某版本教科书中有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教学内容如下。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我们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或冰,钢铁制品在潮湿的地方会生锈,煤、木材和柴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放热,等等。从化学的角度看,物质的这些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呢?让我们先来做几个实验。
实验1-1 (1)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如图1-1)。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或盛有冷水的小烧杯)移近试管口,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2)如图1-2所示,取少量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或蓝矾)放在研钵内,用研杵把胆矾研碎。观察并记录胆矾发生的变化。
(3)在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研碎前、后的胆矾,并加入少量水,振荡得到澄清的硫酸铜溶液。再向2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并记录试管中发生的现象。
(4)如图1-3所示,在盛有少量石灰石(或大理石)的试管里加入适量稀盐酸。注意观察并记录试管和烧杯中发生的变化。
在实验1-1(1)和实验1-1(2)中,液态的水经过沸腾变为水蒸气,冷却后又变成液态的水;块状的胆矾经过研磨后变成粉末状的胆矾,虽然水和胆矾发生了形态的变化,但并没有生成其他物质。这种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作物理变化。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等都属于物理变化。在实验1-1(3)和实验1-1(4)中,胆矾和石灰石(或大理石)在变化中都生成了其他物质。这种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作化学变化,又叫作化学反应。木柴燃烧、铁的生锈等都属于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上述可观察到的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例如,点燃蜡烛时,石蜡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而石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却是化学变化。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他们刚刚接触化学这一门课程。
要求:
根据上述3个材料,完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方面)(不少于300字)。
选项
答案
教学设计 ①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学会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物质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通过生产、生活实际感受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认识化学的价值,体会化学的魅力。 ②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及运用。 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③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④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演示实验】教师演示“火柴梗被折断”“玻璃破碎”“火柴梗燃烧”等小实验,让同学们思考,这些变化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学生一:“火柴梗被折断”“玻璃破碎”后,火柴梗和玻璃还存在;“火柴梗燃烧”后,火柴梗消失了。 学生二:“火柴梗被折断”“玻璃破碎”后,火柴梗和玻璃还是原先的物质,“火柴梗燃烧”后,火柴梗变成了其他物质。 学生三 【教师总结】同学们都说得很对,那么这些实验到底可以反映出这些物质的哪些性质和变化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环节二:新课教学 1.物理变化 【教师演示】教师进行有关物质变化的小实验。实验1:水沸腾的实验,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实验2:将蓝色块状胆矾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 【教师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学生回答】变化过程中物质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物质的成分没有发生变化,并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教师总结】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作物理变化。能通过概念列举生活中的物理变化的实例吗? 【学生回答】弹簧的伸缩,水的三态变化,玻璃碎了,打开酒瓶盖能闻到酒香等。 【教师总结】物理变化的主要特征就是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比如弹簧的伸缩就是形状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就是状态的变化,至于能闻到酒香的原因,其实是由于酒挥发,也就是酒从液态变为气态,这也属于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学生实验】在2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研碎前、后的胆矾,并加入少量水,振荡得到澄清的硫酸铜溶液。再向2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并记录试管中发生的现象。 【教师提问】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监色沉淀。 【教师总结】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氧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 【学生实验】在盛有少量石灰石(或大理石)的试管里加入适量稀盐酸。注意观察并记录试管和烧杯中发生的变化。 【教师提问】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 【教师总结】结合反应物碳酸钙以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可以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教师提问】这两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 【学生同答】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 【教师总结】有新的物质生成的这种变化叫作化学变化。能通过概念列举生活中的化学变化的实例吗? 【学生回答】小材燃烧.铁锅生锈,食物腐烂等。 【教师总结】日常看到的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环节三:拓展提高 【教师提问】如何准确地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学生同答】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重点知识,教师补充。 作业:查阅资料寻找古诗中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下节课交流总结。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5aP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以下面旋律片段为主题,按要求创编乐段。要求:(1)将谱例中的旋律改写为圆舞曲(须改编原谱的音符时值)。(2)写出拍号、速度和表情符号。
我国第一部清唱剧是()。
分析下面的谱例。要求:说明此乐曲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的关系。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教学内容:学唱《樱花》要求:(1)设定教学目标与重难点。(2)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其中至少包括2个课堂提问。(3)针对主
在学习有关非洲打击乐内容时,教师先介绍非洲打击乐器,之后利用班级中的课桌、椅子、文具盒等用品,带领学生动手敲奏,并跟随节奏摆动身体,模仿非洲人民载歌载舞的场景。这一教学活动主要体现了音乐课程性质的()。
1870年首创用于训练音准的一套手势,用七种不同的手势代表音阶中固定的某一唱名,并通过在空间不同的高低位置显示各音之间的高低关系。这套手势的首创者是()。
下列有关生物与细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据新闻报道,在英国,一只刚失去幼崽的猫,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了三只刚出生就失去妈妈的小狗崽.“母子”情深宛如一家。对猫的这种行为解释正确的是()。①是先天性行为②是学习行为③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目的要求:(1)会制作临时装片;(2)会使用显微镜观察;(3)认识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4)会按生物绘图要求画口腔上皮细胞结构简图。材料用具:凉开水或清水、一次性杯子、塑料吸管、显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随机试题
A.6-巯基嘌呤B.氨甲蝶呤C.氮杂丝氨酸D.别嘌呤醇E.阿糖胞苷
患者,女性,40岁。寒战、高热,体温达39~40℃,肝区持续钝痛,伴右肩牵涉痛。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细菌性肝脓肿。为防止高渗性缺水,每日至少摄入液体
A.补中缓急B.健脾化湿C.养血敛阴D.养肝明目E.益气养血枸杞子除了有补肾益精的功效外,还能
脑复苏中施行低温疗法作用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规定,以下的()人员不批准出境。
明朝初年,太祖朱元璋认为:“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揽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基于这一认识,明太祖朱元璋()。
古代格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出自()。
一个治学严谨的大学,开办一个专业非常______,不仅要考虑专业的成熟程度,还要看本校有无学科优势,有无财政能力支持这一学科的长期发展。
一个学生过分害怕兔子,我们可以依次让他选看兔子的照片,与他谈论兔子,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兔子,让他靠近笼中的兔子,最后让他摸兔子、抱起兔子,消除对兔子的惧怕反应。这样一种改变行为的方法属于()。
•Readthetextbelowaboutcustomercare.•Inmostofthelines(41-52)thereisoneextraword.Itiseithergrammaticallyinc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