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这是一个“监督与谩骂齐飞的时代”。那些与“坏消息”同步出现的质疑、反对、批评乃至批判的声音,有时确实切中时弊,直指要害;有时却不过是在逞口舌之快或显意气之争,其中不乏语言暴力、恶意中伤甚至不明所以的愤恨。 有研究者指出,在“坏消息”舆论场中

admin2017-04-21  27

问题 有人说,这是一个“监督与谩骂齐飞的时代”。那些与“坏消息”同步出现的质疑、反对、批评乃至批判的声音,有时确实切中时弊,直指要害;有时却不过是在逞口舌之快或显意气之争,其中不乏语言暴力、恶意中伤甚至不明所以的愤恨。
    有研究者指出,在“坏消息”舆论场中,由于部分较为偏激的观点在交流互动中不断得到强化,最易以某个突发性事件为由头,演变为负面观点的集体宣泄,从而形成排斥理性的“偏激共振”现象。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针对“中国网民最喜欢在网络上发表和分享负面信息”进行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33.6%的人表示发表过批评意见;64.3%的人认为“网络适合发泄情绪";59.5%的人表示“网络之外的现实渠道不通畅”;45.5%的人觉得“网上很多评论不客观,是冲动言论”;37.8%的人认同“大量不真实的评论会给社会造成不良后果”。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泛滥、真假交织的时代,负面新闻传播的速度快、范围广、负效应明显。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网民偏爱负面新闻这一现象?

选项

答案第一,新闻报道要充分全面。偏好负面新闻未必能有效促进问题的解决,真相有时也会在“坏消息效应”中迷失,习惯性的质疑可能会伤害推动社会前行的正面力量,媒体要起码保证对谣言的理性辨别和不被谣言扰乱的能力。 第二,政府信息要公开透明。在面对突发事件和负面新闻时,掌握信息的政府部门要有披露真相的责任和担当,努力做到开放、务实、负责任,反之,则会助长负面情绪的蔓延。 第三,及时化解民众的积怨。要在精神上切实加强对社会成员的心理疏导,引导社会成员把个人价值取向和国家发展需要结合起来,提升社会个体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感。 第四,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网络信息是政治、经济、文化等许多因素的融合,公众应该学会理性地辨别信息的真伪,不盲目相信网络传播的信息,运用自己的理性思考,对各类信息发表自己的见解。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67oe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