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阅读关于“世界的气候”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要求:“运用世界气候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阅读关于“世界的气候”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要求:“运用世界气候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admin
2021-10-08
98
问题
阅读关于“世界的气候”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要求:“运用世界气候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材料二 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世界的气候”的部分内容。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虽然世界的气候复杂多样,但是它们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例如,由赤道地区到极地地区,有规律地分布着热带的、亚热带的、温带的和寒带的气候。不同的气候类型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
其中,热带的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寒带的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极圈内,亚热带和温带的气候大致分布在北回归线与北极圈、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在中纬度地区,由大陆东岸、大陆西岸向大陆内部,气候类型的分布也是有规律的。
要求:
根据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要点(应包括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理由。
选项
答案
教学过程要点: 一、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不同地区的景观图片,让学生读图对比、分析图片所表示的地区及各地区景观不同的原因。 学生讨论回答,提出各地的气候不同,所以景观不同。 设计理由:图片直观形象,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新课讲授 (一)气候的地区差异 教师:世界不同地区的气候不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气候的地区差异。 活动一:看一看 教师带领学生观看三幅景观图片,让学生根据图上三个人的描述,说出A、B、C三地景观不同的原因。(师生总结:因为A、B、C三地的降水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一年四季在南极和海南都能看到什么,并提问原因。(因为两地的气温不同) 教师利用图3.25引导学生学习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描述气候的方法。 活动二:试一试 教师提供几个地区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学生自己练习运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描述某个地区的气候特征。 最后师生共同进行评析总结。 教师: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千差万别,因此世界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地区差异很大。世界气候类型多达11种,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6种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情况。 设计理由:通过让学生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二)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 教师通过投影展示“世界气候的分布图”,引导学生读图,要求学生能在气候分布图上指出各气候类型分布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教师随学生回答,投影展示各类型气候下的景观图片,增强学生对所介绍气候类型及分布规律的感性认识。学生通过观察进行总结。 以下面三种气候的分布及特征为例: ①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大致在北纬10°至北回归线之间,全年高温,夏雨冬干,干湿季分明。 ②地中海气候:在地中海沿岸地区分布最广,主要位于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③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全年温暖湿润,温差小。 设计理由: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三)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讨论:气候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教师引导:一个地方的气温和降水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活动一:教师用投影仪分别展示不同纬度地区气温、降水量的月变化的图片,让学生比较两地气候的特点,说明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活动二:在“世界地形图”上,以亚欧大陆温带地区为例,说明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活动三:教师让学生对照“世界地形图”,分析高原山地气候的分布特点。 师生共同总结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纬度、海陆位置、地形等。 设计理由:通过举例,逐个揭示影响气候的因素,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师让学生结合自身体验,说一说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异常对人类的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总结。 设计理由:通过让学生结合实际来谈论,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三、课堂练习 教师将准备好的练习题提供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部分试题进行作答。 设计理由:课堂练习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 四、课堂小结与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知识。 作业:课下搜集资料,分析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下节课分享。 设计理由:课堂小结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体系。课下作业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6iD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CaC2,充分反应后,再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所得溶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教学中,某教师组织学生分别代表生产商、经销商、消费者、营养专家,就食品添加剂主题发表观点。这种教学属于()。
关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目标的确立依据,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①酚酞试液使氢氧化钠溶液变红②稀有气体不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③氢气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盐酸④二氧化碳可与H2O反应
材料①1785年,科学家卡文迪许在测定空气组成时,除去空气中的O2、N2等已知气体后,发现最后留下的是一些不足原体积1/200的小气泡,他猜想这可能是一种未知气体,但这种见解却没有得到当时人们的认可。②1892年,英国科学家瑞利在测定N2密度时,发现从
下列化合物中最容易发生亲电加成反应的是()。
新课程把化学教学过程看作是()。
某化学教科书在呈现新知识之前,通过“活动探究”“资料”等栏目及图片学习情景的设计,引导学生对身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联想,驱动学生探究的动机,明确探究的任务和意义,这种设计主要运用了()。
初中学生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在高中阶段又有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课的学习;许多教师发现,一些学生初中部分的知识掌握不好,但到了高中,由于理解力增强,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理解加深,对初中部分知识掌握变好了,这种迁移现象是()。
绘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图。并标示出120°E、105°E、90°E三条经线和30°N、40°N、23°、26°N三条纬线。
随机试题
_______,海水知天寒。
外源性支气管哮喘,浆细胞产生使人体致敏的抗体是
A.疖B.痈C.丹毒D.急性蜂窝织炎E.脓肿多个相邻毛囊及其所属的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是()
邓先生,27岁,右腰部被撞伤2小时来院急诊。病人右腰部疼痛、肿胀,有淡红色血尿排出,病人生命体征稳定,诊断为右肾挫伤,暂采取非手术治疗。该病人的护理,下列错误的是
业主转让房地产所有权时,结余维修基金()。
监理规划要随着工程项目展开进行不断地补充、修改和完善,这是监理规划编写( )的要求。
关于基金业绩评价,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商业银行的信贷决策权可以由()行使。[2015年10月真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师为学生推荐阅读鲁迅的同类体裁作品,以下作品适合用于推荐的是()。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