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从理论层面上说,学前儿童是万物有灵论者,成年人眼中无生命的事物,在儿童眼里大部分是活的、有意识的。然而,在现实中,一些幼儿教师却遭遇着这样的场面:跟孩子讨论嫦娥奔月的传说时,有孩子指出“月亮上有好多陨石坑”;讲到雪孩幻化成天上的云时,有的孩

admin2020-11-23  29

问题 材料:
    从理论层面上说,学前儿童是万物有灵论者,成年人眼中无生命的事物,在儿童眼里大部分是活的、有意识的。然而,在现实中,一些幼儿教师却遭遇着这样的场面:跟孩子讨论嫦娥奔月的传说时,有孩子指出“月亮上有好多陨石坑”;讲到雪孩幻化成天上的云时,有的孩子在下面说“那是假的,云是水做的”;当唱到“满天星星给小河盖上一层珍珠被”时,有孩子说“那是骗人的”……
    问题:在传媒如此发达的今天,幼儿似乎“接收”了更多的信息。当一些幼儿(尤其是大班幼儿)发出了对作品中“草木能思想”“猫狗能说话”的质疑时,教育者应当如何应对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选项

答案幼儿一般都会痴迷于童话世界所创造的浪漫、自由、温暖的意境和情感,但在传媒发达的今天,幼儿也会接收“高端”信息。为避免出现材料中的尴尬情况,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环境,引导幼儿全身心感受美。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应运用多种方式将作品神奇与美丽的意境物化出来,如利用精美的图片、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形象的环境布置让幼儿看见美;利用精彩的故事讲述、优美的背景音乐让幼儿听到美;创造开放的对话氛围让幼儿表达美。当幼儿全身心沉浸在美中时,他们便不会追究童话世界与现实世界冲突的一面。 (2)回避作品的功利性。教师应把活动的重点放在欣赏作品起伏的故事情节、角色的精神风采方面,给幼儿留出足够的时间徜徉于童话世界,避免讲完故事后直截了当地引导幼儿进入与现实挂钩的讨论,因为作品的功利性教育会引起幼儿用现实逻辑“攻击”童话逻辑。 (3)演绎作品,培养兴趣。幼儿对扮演角色兴趣盎然,在幼儿熟悉了文学作品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合作制作道具进行表演。在表演中幼儿的表现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快乐的体验内化为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73cv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