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的漫画(无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admin2016-01-27  415

问题 读下面的漫画(无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选项

答案 创新不需要“标准答案” 记得看过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位优秀小学语文老师的公开课,时值仲春四月,老师出题“窗外”,请学生观察室外景色并报告所看到的事物。有的学生说看到了长出嫩芽的大树,有的说看到了蓝天白云,有的说看到了摩天大楼,如此等等。而老师的回答是,你们都错了,正确答案应该是:“我看到了春天”。 然而我要说,老师您错了,窗外不仅有蓝天白云,还有孩子难得的想象力。 记得《收获》杂志的编辑叶开说,她在上海闵行区就学的三年级女儿,就遇到过这样一道语文题目:“三国故事里谁最有智慧”,刚看完《三国演义》彩图本的女儿,很流畅地写下了自己的答案——“孔明和庞统”,不料教师却给了一个大红叉。因为老师说标准答案是“诸葛亮”,而写下“孔明”就是犯错。 然而我要说,老师您错了,《三国演义》里面聪明的人不仅有诸葛亮,还有庞统,还有很多很多,而最具聪明头脑的是孩子有待开发的无穷无尽的个性智慧。 犹记得课堂上那令人心痛的莫名一致;犹记得作业本上那千篇一律的标准答案;犹记得孩子那一双双雀跃的小手在标准答案里悻悻收起……标准答案扼杀了多少自由的灵魂;标准答案使孩子失去了多少想象的欢乐;标准答案又让我们的教育失去了多少创新的因子……所以我要说:“创新教育不需要‘标准答案’。” 标准化测试对儿童教育的最大威胁,就是摧毁个人想象和逻辑推论,严重伤害学生对语文、历史和政治课程的兴趣、消解独立思考的动力和课外阅读的兴趣。而大量错误的“标准答案”,更是颠倒黑白、指鹿为马,以“常识”的面目植入儿童心灵,其祸害往往延伸到数代人之后。 强制性标准的设置。无疑是应试教育体制的后果。高考制订排他性的单一答案,而整个应试教育体系必然要适应这种模式,它把教师、学生和家长一起捆绑起来,共同揣摩出题者的心理,猜测出题范围和标准答案,努力迎合出题者的观点,而根本无须探求与建构自己的独立见解。正是这种荒谬制度引领整个中国教育,把它变成以单一标准答案为轴心的考试机器。 这架庞大的机器至今还在震耳欲聋地运转,制造各种“标准化产品”,把中国送入漫长的“标准答案时代”,而它的最终结果,就是中国不再拥有创新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而在西方的语文课里,除了拼写和文法等“硬件”有单一标准外,所有的思考题、智力题、作文、社会调查、课堂讨论等“软知识”,都没有标准答案。学生们在课堂上可以自由争论,老师做后期总结,仅仅指出那些明显的错误,但对各种合乎逻辑、能自圆其说的回答,都给予正面的鼓励。正是这种良性模式,把许多学子送入领取诺贝尔奖的殿堂。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仅是国家、民族发展对现代人的要求,也是个人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需要。教师承担着塑造人的灵魂的重责,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自觉地将已有思想,已有知识的传授和创造性思想相结合,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不是唯课本是从,唯标准答案是依。 当你听到标准答案时,你要试着对孩子说还有非标准的答案,这很重要,因为世界是多元的;当你看到孩子不一样的答案时,请不要武断地进行否定,而是要多看看孩子答案中蕴含的不一样的智慧。每一朵花都绚丽,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成功的教育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创新教育不需要“标准答案”!

解析 1.解读漫画:漫画描绘的是语文老师给学生一道填空题“_________的月亮”,学生给出的答案是正确的,然而却因为不符合试卷给出的答案,而被老师判定为错误。
    2.确认漫画的主题思想:(1)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2)尊重孩子的想象力、个性等。
    3.联系社会,明确主旨:在应试教育下,某些教育者面对学生的作答(个性),武断否定学生,惟答案是尊,不仅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声音,甚至要鼓励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而不是为了教而教,不是单纯地将答案展示给学生。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9A2q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