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日前,有媒体报道称林州市政府在网上发文征求民意:如果“林州市”改为“红旗渠市”,是否也能像大庸改成张家界一样给当地人民带来红利?此事一出,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当地政府表示,此事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具体情况还要看市里部署。有观点称,一个地方名称

admin2020-11-12  44

问题 材料1:日前,有媒体报道称林州市政府在网上发文征求民意:如果“林州市”改为“红旗渠市”,是否也能像大庸改成张家界一样给当地人民带来红利?此事一出,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当地政府表示,此事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具体情况还要看市里部署。有观点称,一个地方名称的更改,是包括历史、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城市管理者需谨慎对待。
    近些年来,将地方知名度较高的自然景观、人文工程改作城市名称的城市的确不在少数,比如,改名为“香格里拉县”的云南中甸县,改名为“九寨沟县”的四川南坪县,等等。但这些地方的“出名”,很难说是改名带来的直接结果,九寨沟等景点本身已有较高的知名度,并没有因为城市更名而产生更大的集聚效应。某种程度上讲,城市“改名”的冲动和前些年一些地方争夺“名人故里”“傍名人”的做法如出一辙,至少从目前来看,真正从中得了实惠的并没有多少。
    应当承认,希望借助“改名”带动城市发展,并就此征求民意,当地政府确实是动了脑筋、花了心思,也算是真诚与民众沟通。但城市改名不同于个人姓名的更改,个人姓名的更改尚且牵涉到户籍、身份、工作和生活等方方面面,而作为一级行政单位的城市更名,则不仅给当地数十万、上百万居民户籍身份等信息带来影响,更将对涉及该城市的所有公共管理、公共事务带来全方位的影响,光是地理标识的更换就是一笔不菲的支出,而涉及上百万居民个人证件信息的更改,又将由谁来买单?花心思是应该的,但不能盲目,更不能走歪路偏道。所以,对于这样一项“改一名而动全市”的设想,不能不谨慎考量、权衡利弊。
    城市的发展仅仅靠“名气”驱动是不够的。一些城市拥有良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这当然是一笔很好的财富。但即便“名声在外”,城市发展也应当多修“内功”,才能相得益彰。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只有真正把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民生改善作为硬性指标和发展目的,才能为当地民众带来福祉。换句话说,城市发展不在于面子多么漂亮、名声多么响亮,而在于城市是否得到高质量的发展,百姓能不能获得实质上的幸福。在原有的城市积累之上,更加合理的产业布局、更加良性的就业机制、更加友好的居住环境,才是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重视城市品牌形象建设值得肯定,但城市品牌形象的建设不会是“改名”两个字那么简单。名气再大,如果城市的公共设施硬件和发展环境软件跟不上,“名声大噪”也可能“瞬间沉寂”。创造了“红旗渠”时代精神的城市和人们,一定能用超越前人的勇气和智慧,在区域发展和转型升级中找到适合自身特色资源的内生发展机会。只要不把目光局限在“改名”上,而是把劲头使在“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改革进取上,使在“功成不必在我”的长远谋划上,就一定能把普通招牌做成金字招牌,也一定能从中领悟到城市发展的真谛。
    材料2:在2015年人民论坛发起的问卷调查中,当被问及“您与干部打交道办事时是否有过‘为官不为’的切身体验”时,71.7%的受访者选择了“经常感受到”,26%的受访者选择了“偶尔”,仅有2.3%的受访者选择了“没有感受过”。可见,“为官不为”的“懒政”现象仍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官场旧秩序的陋习依然存在。
    在“什么样的干部行为称得上‘为官不为’”的调查中,“推卸责任,善于‘打太极’”“欺上瞒下,遇事‘和稀泥’”“求稳怕乱,忙于‘做样子’”位列前三。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公众都遇到过这几类干部。一些掌握行政审批权的职能部门的干部,借严格执行“八项规定”之名,礼不敢收、饭不敢吃,但该做的事也不认真做,对职责范围内之事推诿扯皮,变着法子找借口绕道走、“打太极”,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但事仍然难办成。此前曾有媒体报道某基层单位和乡镇的纪委一年内查办案件的数量为零,对腐败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欺上瞒下“和稀泥”,绞尽脑汁不办事、少办事。也有的干部习惯“一张报纸一包烟,优哉游哉过一天”,习惯听汇报、走过场,不爱下基层,忙于“做样子”,仅在一些表面工作上下力气,领导看得到的就为,领导看不到的则不为。这些都是干部不愿担当、不敢作为的典型表现,长此以往既有损干群关系,也将为改革发展带来无穷后患。
    材料3:“屁股下面坐的不是豪车,而是一座活火山!”这样一句出自某基层官员的感慨,让我们不得不正视公车问题的凸显。长期以来,地方超标豪华公车泛滥,公车私用现象屡禁不止,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态势。在眼下这个“汽车时代”,领导干部似乎离开车就走不了路,走几步路就困了。
    据不完全统计,全面深化改革之前,“公车公用、私用、司机用各占1/3,公车只有1/3用于公务,公车不‘公’的现象较为普遍”。当前公车改革措施强硬,侵犯了个别当权者的利益,一些干部以无车为由少下乡或不下乡,这无疑是之前公车不“公”现象伤害群众感情的延续,深刻反   映了当前某些干部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缺失的问题。我们的父辈祖辈,物资相当匮乏,革命先辈却能徒步走完两万五千里长征,在沂蒙山区“四塞之崮,舟车不通,土货不出,外货不入”的艰苦条件下,革命先辈照样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到底是什么支撑着革命先辈密切联系群众?现在又是什么阻碍了我们的干部下乡?
    问题:请根据材料内容,结合“两学一做”,写一篇1200字左右的文章。

选项

答案 开展“两学一做”解决“四风”问题 随着反腐败重拳出击,腐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许多贪官落马,整肃了政府的生态,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官员虽不贪污腐败,但却脱离群众,大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种不作为的作风,对于党群关系和各项工作的开展极为不利。作为干部,一定要认真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活动,解决“四风”问题。 通过“两学一做”,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些干部在工作岗位上不作为,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造成的。“为官不为”的根源就是缺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没有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没有把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宗旨,就难以在“不出政绩”的政务上下功夫,就会陷入形式主义的怪圈。理想信念代表着一个人的价值观,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就难以做到尽职尽责。身为领导干部,只有通过“两学一做”,培养出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群众谋福祉,才不会“精神缺钙”。 通过“两学一做”,提高自身要求。部分官员不作为,部分单位“四风”盛行,一部分原因就是未能提高对自身的要求,以为不搞贪污腐败,就算尽职尽责。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改进工作作风的任务非常繁重,八项规定是一个切入口和动员令”,但“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我们作为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身为领导干部,随时随地代表着党和国家的形象,这就要求我们在“两学一做”的过程中,以一名优秀共产党人的身份为标准衡量自己的工作,端正自己的态度,规范自己的行为,倒逼自身素养的提升。 通过“两学一做”,带动作风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曾就新华社一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的文章作出指示,针对部分不作为的单位“门好进、脸好看”,就是“事难办”的现象,强调“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对领导干部,提出了“带头转变作风,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的要求。其实“四风”问题突出,就是因为部分领导干部未能以身作则,导致上行下效,从而破坏了良好的政治生态。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干部作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头雁”,应以“两学一做”为契机,率先垂范,整肃风气,培养集体积极进取的作风。 领导干部只有坚持“两学一做”学习,解决“四风”问题,加强与人民的血肉联系,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立足岗位,勇于担当,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真正的“成绩”。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先把自己约束好,才能追求更高的成就。领导干部要严格落实“两学一做”的要求,兑现执政为民的服务承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助力前行。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9U6l777K
本试题收录于: 专业科目题库公选分类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