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工程
对地震地面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
对地震地面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
admin
2016-07-06
42
问题
对地震地面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A、较薄坚硬土层其特征周期较短,一般易导致五、六层建筑物的破坏
B、较薄坚硬土层其特征周期较长,一般易导致二、三十层建筑物的破坏
C、较厚软弱土层其特征周期较短,一般易导致五、六层建筑物的破坏
D、较厚软弱土层其特征周期较长,一般易导致二、三十层建筑物的破坏
答案
A,D
解析
地震运动中场地覆盖土层的震动周期与结构的自振周期近似吻合而产生的振动放大出现共振现象,震害加重。对于较薄坚硬土层,其特征周期较短,如果在该场地上建五、六层房屋,其基本自振周期较短,一般0.4—0.5s和场地特征周期相近,地震将引起很大振幅;反之,在该场地若建二、三十层高楼,其基本自振周期较长,一般为1.5—2.5s,所受影响却不是很大。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9Vcf777K
本试题收录于:
专业知识(上午)题库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分类
0
专业知识(上午)
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
相关试题推荐
某柱下单独基础采用预制方桩,桩截面尺寸300mm×300mm,桩长12m,桩顶离地面1.5m,桩承台底面离地面2.0m,桩顶0.5m嵌入桩承台,承台底面尺寸为2m×3m,桩间距1m,边桩外边缘至桩承台边缘距离为350mm,桩数为2×3,上部结构传给基础的荷
粉质黏土地基如图所示:已知b=1.5m,φk=26°,ck=2.5kPa,按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Mbγb+Mdγmd+McCk()kPa。
已知土样土粒相对密度ds=2.7,孔隙率n=50%,w=20%,若将10m3土体加水至完全饱和,则需加水()t。
某滨河铁路为I级双线铁路,轨道类型为特重型,1/100洪水设计水位为198.5m,1/50洪水设计水位为196.0m,壅水高为0.5m,波浪侵袭高为0.4m,斜水流局部冲高为0.5m,河床淤积影响高度为0.6m。若在该路段以渗水土路基与非渗水土路基相连,
某滑坡拟采用抗滑桩治理,桩布设在紧靠第6条块的下侧,滑面为残积土,底为基岩,按图示及下列参数计算滑坡对桩的水平推力F6H,其值为()。(F5=380kN/m,G6=420kN/m,残积土φ=18°,安全系数γl=1.5,ι6=12m)
某场地属煤矿采空区范围,煤层倾角为15。,开采深度H=110m,移动角(主要影响角)β=60°,地面最大下沉值ηmax=1250mm,如拟作为一级建筑物建筑场地,问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01—2001)判定该场地的适宜性属于()。
某岩石滑坡代表性剖面如图8—2所示。由于暴雨使其后缘垂直张裂缝瞬间充满水,滑坡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即滑坡稳定系数Ka=1.0)。经测算滑面长度L=52m,张裂缝深度d=12m,每延长米滑体自重为G=15000kN/m,滑面倾角θ=28°,滑面岩体的内摩擦角
某采空区场地倾向主断面上,每隔20m间距顺序排列A、B、C三点,地表移动前测量的高程相同。地表移动后垂直移动分量,B点较A点多46mm,较C点少30mm,水平移动分量,B点较A点少32mm,较C点多20mm。如图11.4.1所示。试问: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
随机试题
小道消息的特点。
下列有关协同凝集试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阻塞部位在窦前B.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阻塞部位在窦后C.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阻塞部位在窦后和肝窦D.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阻塞部位在肝前E.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阻塞部位在肝后巴德一吉利亚阻塞综合征引起
患者,女生,78岁。高血压20年,家人探视后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头晕,呕吐,进而意识障碍,血压206/110mmHg,CT显示高密度影,治疗需立刻降颅压和镇静。下列药物禁用的是
下列关于采暖建筑热负荷计算方法错误的说法是________。
下列关于消费税的纳税地点表述正确的有()。
在一次语言活动中,某教师给幼儿讲“小猫钓鱼”的故事。为了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教师利用活动玩具“猫”和“鱼”作为教具。她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解故事的情节,一边利用教具演示,同时伴随相关的轻音乐。假如你旁听了这节课,请用感知觉规律理论对这次活动进行分析、评价。
地球公转给我们带来了春夏秋冬四季变换,北半球夏季时,下列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LegendsaboutKingArthurhaveexistedsincethe6thcentury.Storiesofthemanandhisdoingshavegrownfarbeyondanythingt
HowPracticeCanDamageYourEnglishI.NewinterpretationsofspeakingandwritinginlearningEnglishA.Speakingandwriting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