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对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然后按“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旨在遏

admin2010-09-17  9

问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对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然后按“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旨在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目前全球已有141个国家和地区签署议定书,其中包括30个工业化国家。《京都议定书》规定,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尚不承担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减排义务。但“后京都协定时代”,中国虽然没有时间表,却可能承受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
   2.为了21世纪的地球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日本东京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经过紧张而艰难的谈判,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数量,要比1990年减少 5.2%,发展中国家没有减排义务。对各发达国家说来,从2008年到2012年削减目标是:与 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 5%~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则不必削减,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的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分别比1990年增加10%、8%、1%。
   3.在过去的25年里,中国虽然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8%的世界奇迹,但与此同时,在社会、环境等许多方面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全国人大代表、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程聚生认为,只重经济,忽视环境,偏面追求产值,使环境和资源承担了过重的负荷。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专家李培林说,中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5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量的 1/4;而单位产值的矿产资源与能源消耗是世界平均值的3倍;单位面积的污水负荷量是世界平均数的16倍多;中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约为发达国家的1/35。
   4.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素以水量大、自净能力强而著称,现在也面目全非了。干流上21个大中城市,每年向长江排放63亿吨废污水,以致每个城市附近江段都有10—30公里不等的污染段,加起来总长已超过500公里;江面上每年有航船30多万艘次,向江中排放36亿吨废污水;沿江两岸及船舶向江中丢弃的垃圾更是难以数计。2000年10月,记者再次看到的长江,依然水质浑浊,江面上漂浮着稻草屑、泡沫饭盒及死猪、死鸡。靠近葛洲坝的垃圾积累了 3米厚,人站在垃圾上面居然沉不下去。长江既是沿江各城镇主要的纳污水体,又是人们主要的生活饮用水源。人们无法摆脱这样一个恶性循环:自己排污自己吃。
   5.发菜和甘草是都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固沙植物,在保护草场资源、防止荒漠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由于乱采滥挖,不仅使资源濒临枯竭,还造成草原大面积退化、沙化,沙尘暴频频光顾。据专家介绍,每挖二两发菜,要破坏相当于16个足球场大的草地;每挖1公斤野生甘草,就可使20亩草原沙化。在宁夏西海固地区,每年外出搂发菜、挖甘草者约有10多万人。“甘草之乡”盐池县的马儿庄、惠安堡和冯记沟乡一带,80年代还是芳草萋萋的绿色莽原,如今,已变得满目疮痍,流沙茫茫,几乎寸草不生。
   6.著名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位于北京市正北方,是我国最主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据说,从前每到夏天,这里绿草连天,牛羊满地,一片“风吹草低现牛羊”的优美景致。由于当地水草丰美,所产的苏尼特羊因肉质鲜美被北京东来顺饭庄列为首选羊肉。可是去年8月再踏足其上时,却发现这里既没有草,也很少看到牛羊,只剩下干燥的风裹着沙砾将人脸刺得生疼。放眼望去,零星点缀着枯草的黄沙地连到天边,偶然会有瘦骨嶙峋的死羊躺在沙地上。
   7.海口万绿园是海口市的对外窗口,园内停车场有成片的名贵树木——印度紫檀,令到此游览的人们欣喜不已。然而,细心的游人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200多棵紫檀树被绕上电线,缠上铁线,钉上开关、插座、挂上电灯,充当起“灯柱”。最多的一棵树上竟有七八个开关、插座,铁丝已深深地陷入树身,树干被弄得伤痕累累。
   8.近年来,人们经常谈论“白色污染”。可是无论去菜市场买菜,还是到商店购物,大家用塑料袋装盛食品、物品都习以为常,欣然接受。结果我们经常会看到如下景象:大风起处,塑料袋挂满路旁树木,有的比圣诞树还“多彩”。学校老师在周日组织学生们捡拾废弃塑料袋,其行动真是可敬可赞,让人感动,可是他们捡得完吗?白色污染天天在我们身边泛滥,消灭它,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9.市民随意弃置的废旧彩电、冰箱、洗衣机已成为危害城市天蓝水清地绿的一个新污染源,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据环保专家称,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回收渠道,目前十有八九的废家电弃置后都得不到妥善处理,大多混同于一般生活垃圾填埋,构成了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值得提醒的是,电冰箱中的制冷剂和发泡剂是破坏臭氧层的物质;电视机显像管属于具有爆炸性的废物,荧光屏为含汞的废物。这些东西会导致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渗漏,造成空气,土壤和水质的严重污染,对城市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
   10.由于村前屋后的河流、港沟污染严重,湖北省应城市黄滩镇艾堤村村民长期饮用已被污水渗透的井水,得癌症和怪病的为数不少。不到200人的艾堤村4组,先后有5人患癌症。近四五年来,有7人患癌症身亡;今年10月以来,又有两人先后被确诊患癌症。村民们告诉记者,村民常得的病不仅有癌症,还有肾结石、皮肤病、不育症等。
   11.2000年,我国北方地区连续出现沙尘暴、扬沙和浮尘天气,滚滚沙尘掠过华北、东北,跨过长江,直指祖国东南。频繁袭来的沙尘暴使人们体验到风沙的无情,天灾的恐怖。一份权威的统计资料显示出一种可怕的趋势:我国沙漠化的扩展速度正在不断加快。20世纪70年代,沙漠化土地每年推进1560平方公里,80年代每年2100平方公里,90年代扩展速度增加到每年2460平方公里。气象部门统计显示: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20年间,特大沙尘暴在我国发生了26次,80年代至90年代已有37次。
   12.2002年1月,第五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在北京召开,朱镕基在会上指出: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他强调,保护和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实践证明,无论什么地方,保护好环境就能增强投资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人类生存环境为代价,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要把认识真正统一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来,要让这种思想深入人心,决不能做“吃祖宗饭、断子孙生路”的事情。
   13.有关专家指出,从源头抓起,下决心对产业、产品结构动“大手术”,是解决污染反弹的治本之策。以山东的造纸业为例,尽管目前已减少到248家,所排放的COD(化学耗氧量)仍占全省工业COD排放总量的59.6%。这些造纸厂每天的治污运行费用就高达几万元,很难实现长期稳定达标,只有化小为大,集中治理。济宁市将原来的13家草制浆企业调整为3家,麦草制浆能力压缩了69%,造纸产量却上升了43%,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选项

答案 可持续发展:从警醒到行动 20世纪初,以工业电气化、交通运输摩托化两大潮流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及以机械化耕作、大量应用化肥、杀虫剂农药为代表的“农业革命”相继来临。烟囱林立的工厂、汽车川流不息的公路、拖拉机耕作的农田成为当今世界的现代化标志,也成为后起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孜孜追求的理想。 但是,大规模工业化带来了一系列的恶果。人类本身首当其冲,成为直接的受害者。在率先工业化的国家中,由污染造成的公害病导致成千上万人死亡,成为直接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也由于开发手段的不当而日益恶化: 首先是地球生命的基础——大气层受到破坏。从20世纪初开始,高速发展的化学工业将氯氟烃等无节制地排放入大气,导致臭氧层空洞从?o年代开始在地球南北极相继出现并不断扩大;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大量排放,成为地球温室效应的一个主要原因。 从20世纪中叶开始,由于无节制砍伐和刀耕火种式的开发,被喻为“地球之肺”的森林的面积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减少。过度机械化耕作和过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了土壤质量降低。 生命之源——水环境遭受污染。人口增长和人们对更高生活水平的追求给水资源带来沉重压力。由于流域破坏、水土流失和污染废水的排放,地表水资源在质和量上都急剧下降。由于人类对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对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每年都有0.2%的生物物种走向灭绝。 所有这一切都促使人们思考:地球环境的“承载能力”是否有界限?发展的道路与地球环境的“负荷极限”如何相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应如何规划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既保护人类,也维护地球的健康? 1972年,一个名为“罗马俱乐部”的知识分子组织发表了题为《增长的极限》的报告。报告根据数学模型预言:在未来一个世纪中,人口和经济需求的增长将导致地球资源耗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除非人类自觉限制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这一悲剧将无法避免。这项报告发出的警告启发了后来者。从80年代开始,最早见诸卡森《寂静的春天》中的“可持续发展”一词,逐渐成为流行的概念。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报告指出,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不损害未来一代需求的前提下,满足当前一代人的需求”。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来自世界178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通过了《21世纪议程》、《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一系列文件, 1998年,中国签署《京都议定书》,2002年核准了这一议定书。2005年2月16日其在全球正式生效。明确把发展与环境密切联系在一起,响亮地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并将之付诸全球的行动。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人类社会近一个世纪高速发展的产物。它体现着对人类社会进步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反思,也代表了人类与环境达到“和谐”的古老向往和辩证思考。这一思想从西方传统的自然和环境保护观念出发,兼顾发展中国家发展和进步的要求,在20世纪的最后 10年中又引发了世界各国对发展与环境的深度思考。美国、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和中国、巴西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都先后提出了自己的21世纪议程或行动纲领。尽管各国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不约而同地强调要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保护自然环境。 人类终于从警醒开始付诸行动。环境保护成了当代企业发展的口号。在能源领域,发达国家不约而同地将技术重点转向水能、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等可更新能源上;在交通运输领域,研制燃料电池车或其它清洁能源车辆已成为各大汽车商技术开发能力的标志;在农业领域,无化肥、无农药和无毒害的生态农产品已成为消费者的首选;在城市规划和建筑业中,尽量减少能源和水的消耗、同时也减少废水废弃物排放的“生态设计”和“生态房屋”已成为近年来发达国家建筑业的招牌。 迈入21世纪之际,人类既欣喜于过往的成果,也背负着20世纪的沉重包袱。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未竟的理想,还需要人类拿出更多的诚意、智慧与行动。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A58e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