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财经
阅读下面的汇票,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1)开证行名称: (2)信用证号码: (3)开证日期: (4)汇票的金额(小写)和币制: (5)汇票的金额(大写): (6)付款期限: (7)受款人(收款人):
阅读下面的汇票,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1)开证行名称: (2)信用证号码: (3)开证日期: (4)汇票的金额(小写)和币制: (5)汇票的金额(大写): (6)付款期限: (7)受款人(收款人):
admin
2012-07-28
114
问题
阅读下面的汇票,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1)开证行名称:
(2)信用证号码:
(3)开证日期:
(4)汇票的金额(小写)和币制:
(5)汇票的金额(大写):
(6)付款期限:
(7)受款人(收款人):
(8)付款人(受票人):
(9)出票人:
(10)汇票抬头人:
选项
答案
(1)开证行名称: SAKURA BANK,LTD,THE(FORMERLY MITSUI TAIYO KOBE)TOKYO (2)信用证号码: 645-3000598 (3)开证日期: JAN.13,1998 (4)汇票的金额(小写)和币制: USD16000.00 (5)汇票金额(大写): U.S.DOLLARS SIXTEEN THOUSAND ONLY. (6)付款期限: AT SIGHT (7)受款人(收款人): PAY TO THE ORDER OF BANK OF CHINA (8)付款人(受票人): SAKURA BANK,LTD.THE(FORMERLY MITSUI TAIYO KOBE)TOKYO (9)出票人: GUANGDONG MACHINERY IMPORT AND EXPORT CORP.(GROUP) (10)汇票抬头人: PAY TO THE ORDER OF BANK OF CHINA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AiWr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理论与实务题库国际货运代理分类
0
理论与实务
国际货运代理
相关试题推荐
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同时也一定违反会计法律制度。()
代收代缴是指按照税法规定,负有扣缴税款义务的法宝义务人,在向纳税人支付款项时,从所支付的款项中直接扣税的方式。()
会计职业道德检查与奖惩机制包括()。
根据《会计法》的相关规定,对受到打击报复的会计人员应采取的补救措施通常有()。
某商贸企业,2012年度实现的产品销售收入1800万元,支付合理的工资薪金总额200万元(残疾职工工资50万元),业务招待费80万元,职工福利费60万元,职工教育经费30万元,利润总额为200万元。已知该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25%。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
小王是某大学经济学专业大三的学生,他感觉如果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就可以增加自己的就业机会,于是开始准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学习《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小王学习了一本某组织编写的会计法律法规大全,翻阅了其中部分内容,如《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国务院制定
以下关于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的区别说法正确的有()。
某企业2011年3月销售给纳税人货物,填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额为100000元,同时向购买方收取运输费、包装费等合计3500元,增值税税率为17%。则该企业3月的应纳增值税销项税额为()元。
下列关于会计职业道德作用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GeneralCargoRatesarenormallyhigherthanSpecificCommodityRatesinaircargotransportation.()
随机试题
在Fl1125型分度头上铣削z=80的直齿圆柱齿轮时,每次分度时分度手柄应转过_________r。
简要说明玩忽职守罪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
A、己烯雌酚B、灰黄霉素C、麦角胺D、氯霉素E、异丙肾上腺素可产生严重心律失常的药物是()
患者,男性,68岁,高血压心脏病10余年。3天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黄色黏痰,伴发热,体温为39.3℃,上二层楼后感心悸、气短。急诊以“高血压心脏病、心力衰竭、肺部感染”收入院。引起该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是
信用保险的主要险别包括()。
下列关于虚拟资本的定义的描述,正确的有()。
下列关于可撤销的备用信用证和不可撤销的备用信用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劳动教养人员的心理咨询以电话咨询为主。()
Customer:Excuseme!Clerk:Yes,ma’am?WhatcanIdoforyou?Customer:Ihaveaproblemwiththiscoffeemaker,andIwantmy
我国《刑法》第21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该条文中的价值平衡,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