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甲、乙预谋修车后以假币骗付。某日,甲、乙在某汽修厂修车后应付款4850元,按照预谋甲将4900元假币递给乙清点后交给修理厂职工丙,乙说:“修得不错,零钱不用找了”,甲、乙随即上车。丙发现货币有假后大叫“别走”,甲迅即将车启动驶向厂门。丙扑向甲车前风挡,抓住
甲、乙预谋修车后以假币骗付。某日,甲、乙在某汽修厂修车后应付款4850元,按照预谋甲将4900元假币递给乙清点后交给修理厂职工丙,乙说:“修得不错,零钱不用找了”,甲、乙随即上车。丙发现货币有假后大叫“别走”,甲迅即将车启动驶向厂门。丙扑向甲车前风挡,抓住
admin
2014-02-18
34
问题
甲、乙预谋修车后以假币骗付。某日,甲、乙在某汽修厂修车后应付款4850元,按照预谋甲将4900元假币递给乙清点后交给修理厂职工丙,乙说:“修得不错,零钱不用找了”,甲、乙随即上车。丙发现货币有假后大叫“别走”,甲迅即将车启动驶向厂门。丙扑向甲车前风挡,抓住雨刮器。乙对甲说:“太危险,快停车”,甲仍然加速,致丙摔成重伤。请回答下列题。(2010—卷二—91~94,任)
对于丙的重伤,甲的罪过形式是:
选项
A、故意
B、有目的的故意
C、过失
D、无认识的过失
答案
A
解析
对于甲明知丙在其挡风玻璃上仍然加速的行为,一个稍有常识的人都应该预见到这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甲为了追求逃跑的结果,对被害人可能出现的伤亡结果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据此,可以认为甲的罪过形式是间接故意。行为人为了追求逃跑的目的而放任造成被害人伤害的结果,就是间接故意。所以,A项正确。
刑法中的“目的”是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主观上通过犯罪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即是以观念形态预先存在于犯罪人大脑中的犯罪行为所预期达到的结果。目的的种类有两种:(1)直接故意中的意志因素;(2)目的犯中的目的。即在故意犯罪中,行为人实现行为的直接危害结果后,所进一步追求的某种非法利益或者结果。典型的如绑架罪要求以勒索财物为目的。故意杀人罪显然不是刑法中的目的犯,再者,犯罪分子主观上也不是追求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即不属于直接故意。故犯罪分子主观上并不存在刑法上的上述两种目的,故B项错误。本题答案为A。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Ce3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一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一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关于被害人承诺的说法,下列正确的选项是:
下列有关法律与社会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下列哪些行为构成绑架罪:
下列哪些选项不属于行为人的法律认识错误?
甲是某饭店招用的服务员,现年17岁,双方订立了书面劳动合同。在试用期内,甲为发泄对饭店的不满,在饭菜中放入污物。请判断下列哪些表述是不正确的?()
以下关于不能犯未遂的各种说法中,哪个是正确的?()
甲某因平时不遵守劳动纪律被开除,认为是车间主任乙某公报私仇,产生了“不如拼个你死我活”的念头。某日到工厂值班室,用刀威逼值班的丙某(男,62岁)交出厂保卫科办公室的钥匙:丙交出钥匙后,甲某威逼丙某带路,并强迫内某用钥匙打开保卫科的门。之后,甲某义威逼丙某找
李某用其信用卡在自动取款机上打算取200元钱,卡上余额是300元人民币。在取款时由于操作失误多加了一个零,取200元变成取2000元。李某惊喜地发现,自动取款机并未因操作失误而拒付,而是果真吐出2000元。出于好奇,李某又操作一遍,结果自动取款机又吐出20
甲国积极参加了某多边国际公约的约文议定,并且甲国总统作为对约文的认证,亲笔签署了该国际公约,但根据甲国法的规定,该公约须由其议会批准,但甲国议会拒绝批准该公约。根据国际法,下列哪项判断是正确的?
随机试题
A.3~5周B.1周C.10天D.3周E.6周产后胎盘附着处子宫内膜全部修复为产后()
统计学是以客观现象的数量特征和()为其研究对象的。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瓦格纳的税收“四项九端”原则的是()。
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职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设函数,其中n=1,2,3,…为任意自然数,f(x)为[0,+∞)上正值连续函数.求证:(I)Fn(x)在(0,+∞)存在唯一零点xn;(Ⅱ)收敛;(Ⅲ).
下列关于集合的并运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请根据以下各小题的要求设计VisualBasic应用程序(包括界面和代码)。(1)在名称为Form1的窗体上画1个名称为Label1的标签数组,含3个标签控件,下标从0开始,标签上的内容(按下标顺序)分别是:“等级考试”,“程序设计”,“VB程
A、Thereare32piecesinachessset.B、Chessisplayedbytwopersons.C、Knightscanjumpoverenemy’spieces.D、Theobjectof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志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应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
Weseealotofadvertisementsalmosteverydayandeverywhere.Someadvertisementsaregood,butsomearenotsogood.Writeac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