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财经
A公司2017年4月在上年度财务报告批准报出后,发现2015年6月购入并开始使用的一台管理用固定资产一直未计提折旧。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为400万元,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0。A公司对此重大差错采用追溯重述法进行会计处理。
A公司2017年4月在上年度财务报告批准报出后,发现2015年6月购入并开始使用的一台管理用固定资产一直未计提折旧。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为400万元,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0。A公司对此重大差错采用追溯重述法进行会计处理。
admin
2018-12-20
59
问题
A公司2017年4月在上年度财务报告批准报出后,发现2015年6月购入并开始使用的一台管理用固定资产一直未计提折旧。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为400万元,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0。A公司对此重大差错采用追溯重述法进行会计处理。假定A公司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A公司2017年度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上年金额”栏中的“未分配利润”项目年初余额应调减的金额为( )万元。
选项
A、27
B、40
C、160
D、30
答案
A
解析
2017年度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上年金额”栏中的“未分配利润”项目的年初余额调整数是至2015年12月31日前影响未分配利润的金额。2015年该固定资产应计提的折旧金额=400×2/10×6/12=40(万元);应调减未分配利润的金额=40×(1-25%)×(1-10%)=27(万元)。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DGQ0777K
本试题收录于:
中级会计实务题库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分类
0
中级会计实务
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关于无形资产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2012年6月9日,甲公司支付价款855万元(含交易费用5万元)购入乙公司股票100万股,占乙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1.5%,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2012年12月31日,该股票市场价格为每股9元。2013年2月5日,乙公司宣告发放现金股利1000万元。2
下列有关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下列各项与存货相关的费用中,应计入存货成本的有()。
甲公司历年按10%计提盈余公积,2008~2011年有关投资业务如下:(1)甲公司2008年7月1日与A公司达成资产置换协议,甲公司以投资性房地产和无形资产换入A公司对乙公司的投资,该资产交换协议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企业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在个别财务报表中,应当以购买日之前所持被购买方的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与购买日新增投资成本之和,作为该项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2013年1月3日,甲公司以一项固定资产(不动产)作为对价,取得乙公司40%,有表决权资本,能够对乙公司施加重大影响。甲公司付出的该项固定资产原价为5600万元,已提折旧10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当日的公允价值为4000万元。取得该项投资时,乙公司所有
从会计信息成本效益看,对会计事项应分轻重主次和繁简详略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采用完全相同的会计程序和处理方法。其体现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下列有关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会计处理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规定,下列项目中,不属于货币性资产的有()。
随机试题
治疗噎膈气虚阳微证,应首选()
下列各项中,与货币资金持有量呈反向变动关系的是()
Ourkitchenisamess.We______anycleaningforweeks.
患者男性,50岁。因旅游途中进食海鲜后1天出现右足趾及趾跖关节剧烈疼痛,伴红肿,有发热。既往发作过两次,每次发作一周左右可自行缓解,曾用过青霉素治疗效果不明显。查体:痛苦面容,呻吟。体温39.2℃,右足趾及趾跖关节红肿、压痛,局部皮温增高。血白细胞11.4
下列关于晶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根据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进行含水率试验时,对有机质土尽量采用烘干法,并适当降低烘箱温度。()
下列可以计算建筑面积的是( )。
A公司于2×10年12月31日取得一栋写字楼并对外经营出租,取得时的入账金额为2000万元,采用成本模式计量,采用直线法按20年计提折旧,预计无残值,税法折旧与会计一致;2×12年1月1日,A公司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满足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条件,2×12年1月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俗话体现的哲学含义是:
以下是系统设计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描述。Ⅰ.可以根据具体缺点随意更改系统功能和性能要求Ⅱ,权衡系统的投资和效益的比例Ⅲ.保证系统的效率和质量Ⅳ.体现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适应性Ⅴ.追求利用先进的技术设计系统其中正确的有()。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