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知道基督教的传播,了解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材料二 课文摘录: 基督教在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这一地区的犹太人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知道基督教的传播,了解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材料二 课文摘录: 基督教在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这一地区的犹太人
admin
2017-01-24
52
问题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知道基督教的传播,了解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材料二
课文摘录:
基督教在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这一地区的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传道者宣传说,耶稣就是“救世主”。耶稣叫人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救世主”在希腊语中称作基督,这种信仰基督耶稣的宗教后来被称为基督教。传说,耶稣诞生在巴勒斯坦伯利恒的一个马棚里,母亲叫玛利亚。基督教会后来确定耶稣出生的日期是12月25日,并将这一天定为“圣诞节”。现在通行的公元纪年,就是以传说中的“耶稣诞生”之年算起的,这一年就是公元元年。
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选项
答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基督教产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教义等基本史实。 掌握基督教的传播过程,理解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史料研读、自主阅读等方法,归纳基督教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史实,提高史料分析及归纳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基督教在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认识到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同时宗教也会对人类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和唯物主义的哲学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基督教产生和传播的过程。 教学难点: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历史作用。 三、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情景再现法、归纳法等。 四、教学用具 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圣诞节的影片,提出疑问“圣诞节的产生和哪个宗教相关?它的产生有什么样的故事呢?”,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学生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资料和提问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基督教的产生 1.列出问题,如基督教产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课文中找出答案,同时组织竞赛,并进行提问给出答案。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提取,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PPT给出《圣经》的部分内容,让学生阅读并归纳总结基督教的教义,提高学生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通过生活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找出基督教与现代生活相关的内容,比如公元纪年和西方的一些节日等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了解和印象。 (二)基督教传播 通过回顾基督教的教义以及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理解基督教传播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给学生时间阅读课文,自主归纳总结基督教传播的概况。 (三)基督教的影响(针对西欧封建社会) 通过再现史料的方式,总结归纳基督教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引导学生从历史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学生了解“丕平献土”的史实,以及西欧封建社会与基督教相互维护的历史现象,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总结归纳出基督教对西欧封建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对基督教的产生、传播及历史影响等内容讲述,结合情景再现、小组讨论、自我总结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能力。 环节三:巩固提高 通过习题演练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设计意图:借助习题演练及时检测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程度,查缺补漏加深记忆。 环节四:小结作业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以基督教的发展历程为主线,对本课进行回顾和总结。 教师设计探究问题:基督教对现代的生活还有哪些影响,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宗教? 设计意图:教师给出明确的命题,激发学生的拓展意愿,锻炼动手操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一、基督教的产生 二、基督教的传播 时间 原因 地点 概况 人物 三、基督教的影响 教义 地位 影响 七、教学反思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FPx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溶液”的课程内容标准为:“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材料二某化学教科书的部分目录第八单元
以下是某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蒸发结晶”的教学片段。提出问题:能否将溶解的溶质从溶液中提取出来?怎样将溶质从溶液中提取出来?展示实例:盐场用海水晒盐把海水引入海滩,借助日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从而得到食盐晶体。得出结论:在一定条件下,固体物质可以从它的水溶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测试后对部分学生的作答情况进行了统计,并选取了典型的解题过程加以分析。【试题】试计算常温下配制50mL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3g/cm3)所需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3g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创设的,适合学生主体并能够使其产生一定情感反应,促其主动积极建构学习的具体的学习背景、情景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教学情境的本质是生动的生活事件,其中包含与教学内容相应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创设的,适合学生主体并能够使其产生一定情感反应,促其主动积极建构学习的具体的学习背景、情景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教学情境的本质是生动的生活事件,其中包含与教学内容相应
化学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时,正确的做法是()。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课程标准为:“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和回收金属的重要性。”材料二铁制品的防腐蚀方法:①保护层法。在
下面是某教师讲授“质量守恒定律”的部分教学过程实录。问题:结合案例举例说明,开展实验探究教学应该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能积极参与做化学实验;能顺利地完成实验操作:能在实验操作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部分教材内容。一、对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课改”的全称,以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标志,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式启动。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八次课程改革。2001年,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
随机试题
青春期痤疮可选用:
Itiscustomaryforadultstoforgethowhardanddullandlongschoolis.Thelearningbymemoryofallthebasicthingsonemu
影响脉冲多普勒测量血流速度范围的因素,以下哪项是主要的
45岁女性,临床、实验室检查提示梗阻性黄疸,CT扫描示肝脏一致性明显增大,肝内外胆管无明显扩张,首先考虑
患者,女,30岁。于入院前12小时误服敌百虫,经当地用阿托品后送来入院。查体:患者昏迷,瞳孔散大。皮肤干燥,抽搐,呼吸不规则,心率150次/分。现仍发热,10小时未排尿。该患者除有机磷中毒外,尚有可能是
A.卵磷脂B.吐温80C.司盘80
某粉质黏土地基采用挤密砂石桩处理,黏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90kPa,砂石桩直径为0.8m,按等边三角形布桩,桩体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为350kPa。按《复合地基技术规范》GB/T50783—2012作答。试问:砂石桩间距s=2.4m,处理后的复合地基
动工、拆迁工作一般由建设单位来承担,但有时( )可协助建设单位共同做工作。
言多必失说的是过多提问会()。
Everyonewouldhaveheardthefamousphrase"Angerisoneshortofdanger".Itisanage-oldadage,butitis(1)______andstill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