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知道基督教的传播,了解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材料二 课文摘录: 基督教在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这一地区的犹太人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知道基督教的传播,了解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材料二 课文摘录: 基督教在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这一地区的犹太人
admin
2017-01-24
50
问题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知道基督教的传播,了解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材料二
课文摘录:
基督教在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这一地区的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传道者宣传说,耶稣就是“救世主”。耶稣叫人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救世主”在希腊语中称作基督,这种信仰基督耶稣的宗教后来被称为基督教。传说,耶稣诞生在巴勒斯坦伯利恒的一个马棚里,母亲叫玛利亚。基督教会后来确定耶稣出生的日期是12月25日,并将这一天定为“圣诞节”。现在通行的公元纪年,就是以传说中的“耶稣诞生”之年算起的,这一年就是公元元年。
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选项
答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基督教产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教义等基本史实。 掌握基督教的传播过程,理解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史料研读、自主阅读等方法,归纳基督教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史实,提高史料分析及归纳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基督教在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认识到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同时宗教也会对人类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和唯物主义的哲学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基督教产生和传播的过程。 教学难点: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历史作用。 三、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情景再现法、归纳法等。 四、教学用具 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圣诞节的影片,提出疑问“圣诞节的产生和哪个宗教相关?它的产生有什么样的故事呢?”,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学生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资料和提问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基督教的产生 1.列出问题,如基督教产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课文中找出答案,同时组织竞赛,并进行提问给出答案。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提取,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PPT给出《圣经》的部分内容,让学生阅读并归纳总结基督教的教义,提高学生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通过生活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找出基督教与现代生活相关的内容,比如公元纪年和西方的一些节日等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了解和印象。 (二)基督教传播 通过回顾基督教的教义以及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理解基督教传播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给学生时间阅读课文,自主归纳总结基督教传播的概况。 (三)基督教的影响(针对西欧封建社会) 通过再现史料的方式,总结归纳基督教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引导学生从历史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学生了解“丕平献土”的史实,以及西欧封建社会与基督教相互维护的历史现象,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总结归纳出基督教对西欧封建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对基督教的产生、传播及历史影响等内容讲述,结合情景再现、小组讨论、自我总结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能力。 环节三:巩固提高 通过习题演练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设计意图:借助习题演练及时检测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程度,查缺补漏加深记忆。 环节四:小结作业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以基督教的发展历程为主线,对本课进行回顾和总结。 教师设计探究问题:基督教对现代的生活还有哪些影响,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宗教? 设计意图:教师给出明确的命题,激发学生的拓展意愿,锻炼动手操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一、基督教的产生 二、基督教的传播 时间 原因 地点 概况 人物 三、基督教的影响 教义 地位 影响 七、教学反思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FPx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以下是某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蒸发结晶”的教学片段。提出问题:能否将溶解的溶质从溶液中提取出来?怎样将溶质从溶液中提取出来?展示实例:盐场用海水晒盐把海水引入海滩,借助日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从而得到食盐晶体。得出结论:在一定条件下,固体物质可以从它的水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创设的,适合学生主体并能够使其产生一定情感反应,促其主动积极建构学习的具体的学习背景、情景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教学情境的本质是生动的生活事件,其中包含与教学内容相应
手机芯片是一种在半导体材料上集合多种电子元器件的电路模块。下列可用作半导体材料的是()。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课程标准为:“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和回收金属的重要性。”材料二铁制品的防腐蚀方法:①保护层法。在
下面是某教师讲授“质量守恒定律”的部分教学过程实录。问题:结合案例举例说明,开展实验探究教学应该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面试题,并对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试题】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1,体积均为100mL的两种一元酸HX、HY。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此时若HY的pH=3,HY是弱酸B.若H
阅读下列素材,回答有关问题。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习内容应该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不同的学习策略会带来不同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化学学习中,学生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能积极参与做化学实验;能顺利地完成实验操作:能在实验操作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部分教材内容。一、对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课改”的全称,以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标志,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式启动。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八次课程改革。2001年,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
随机试题
CO2气体保护焊时,产生的气孔主要是由于保护气层被破坏,使空气入侵而形成氮气
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是()
唇裂是由于以下哪两种突起不能联合形成的
下列哪项是引起便血的小肠疾病
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是()。
背景某安装工程公司经过招投标、评标、决标,与某机场建设部门订立了新建航站楼弱电系统工程项目施工合同,同时某建筑企业承担了航站楼土建工程的建设任务。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事件一:在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工程质量,安装公司改进了部分线缆的接续工艺,人工费
With950millionpeople,IndiarankssecondtoChinaamongthemostpopulouscountries.ButsinceChina【B1】______afamilyplan
在UML中,(46)把活动图中的活动划分为若干组,并将划分的组指定给对象,这些对象必须履行该组所包括的活动,它能够明确地表示哪些活动是由哪些对象完成的。
TheproportionofworkscutforthecinemainBritaindroppedfrom40percentwhenIjoinedtheBBFCin1975tolessthan4per
A、Sydney.B、Paris.C、Tokyo.D、NewYorkCity.C短文提到,新加坡取代去年位于榜首的东京,成为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故选C。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