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学习动机理论。

admin2018-05-20  26

问题 论述学习动机理论。

选项

答案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学习动机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 (1)强化动机理论 该理论由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某种反应重复的可能性增加。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在学习活动中,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评分、等级、竞赛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其相应的学习行为。联结主义的强化动机理论过分强调引起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外部强化),忽视甚至否定了人的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自我强化),这一学习动机理论有较大的局限性。 (2)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是一种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这种动机是人类所独有的,它是后天获得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动机。在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 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的动机,即人们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避免失败的动机,即人们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 (3)成败归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由于归因理论是从结果来阐述行为动机的,因此它的理论价值与实际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二是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三是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正因为如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归因理论来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4)自我实现理论 自我实现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具有两方面的涵义,即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自我实现的人心胸开阔、独立性强,具有创造性;他们知道自己的需要,能意识到自己实际上是怎样一个人,自己的使命是什么。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和实现。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 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因此,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5)自我效能惑理论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强化分为三种: ①直接强化,即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 ②替代性强化,即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 ③自我强化,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待,反复的失败则会降低效能期待。归因方式也直接影响到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如果个体把成功的经验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如运气、难度等)就不会增强效能感,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的因素(如努力)也不一定会降低效能感。自我效能感在学习活动中主要具有四大功能:第一,决定人们对学习活动的选择及对学习活动的坚持性;第二,影响人们对待学习困难的态度;第三。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第四,影响学习时的情绪状态。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GhNq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