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
admin
2016-08-08
40
问题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日:“泯然众人矣。”
王子日: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课后练习
一、仔细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3.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二、熟读全文,参照以下示例,注意句中的停顿。
1.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3.余闻之也/久。
三、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其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四、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为题,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自己确定发言的角度和观点。
单元导语
成长,这是一个永远也说不尽的话题。每个人都经历过成长,或正在成长,但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并不相同。美国有一部一百多集的情景喜剧,叫《成长的烦恼》,曾经在黄金时段播出,吸引了很多很多的人,享有很高的收视率。剧中三个调皮可爱不断长大的孩子,他们有欢乐,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烦恼和问题,让人们在轻松愉快的剧情中领略到一个人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从中受到启发。
这个单元安排的就是以成长为主题的课文。这些课文,有的讲述自己从孩童游戏到长大读书识理的成长过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讲述自己在父亲及周围大人的教育和影响下不断长大的生活故事(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有的则是以童话的形式勉励人们在成长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努力追求梦想(安徒生《丑小鸭》),有的给人以生活的告诫和启示(《诗两首》),有的通过讲述由“神童”变为常人的故事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王安石《伤仲永》)。
这个单元的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是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正确对待成长中的苦与乐、得与失、成功与失败,勇于面对生活、面对挑战;阅读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要学会根据上下文揣摩精彩的、富有深意或感情色彩浓厚的语句,以便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学生情况
七年级,班级人数50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
请结合教学实践,设计一个主要教学环节,写出具体的实施方案。
选项
答案
教学过程: 一、预习 要求读准字音、查阅词典和阅读课文注释。 (设题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为学习课文打好基础) 二、导入 世上到底有没有先知先觉的天才?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的《伤仲永》。板书:伤仲永。 (设题意图:具有疑问意义的导入语,直入正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尽快进入课文学习的情境中) 三、研习 (一)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再齐读一遍,以达到对课文内容的初步了解。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定一位学生读本段中“金溪民方仲永”至“或以钱币乞之”部分。 (1)请一位同学翻译这部分。 明确:①关键的词义。异,对……感到诧异;与,给;书,写;为,写上;可,值得;奇,对……感到惊奇;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②关键的句义。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他的诗把赡养父母、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作为内容。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从此,别人指定某种事物叫仲永写诗,仲永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2)请同学们依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空:方仲永是个 的人。要求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作为填空的依据。 明确:方仲永是个令人惊奇的人:“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方仲永是个先知先觉的人:“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方仲永是个天赋极高的人:“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等。 小结:综合以上分析,五岁的仲永,从来没有上过学,却能够写出文采和道理俱佳的诗,不能不说是个“神童”。板书:神童。 (设题意图:检验学生疏通文言文的能力及信息的整合能力) 2.此时,如果要我们再次朗读这部分的话,应用什么语调读?请用这种语调齐读此部分。 明确:惊奇的语调。 (设题意图:用恰当的语调朗读,便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把握文章的情感) 3.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请简要说说方仲永未来的命运。课文是否对此原因做了暗示?如果有,找出来。并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其原因。 明确:成年后的方仲永成了智力和才学都一般的“常人”。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仲永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板书:常人和不使学。 (设题意图: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用问题的方式来明确文意,使疏通课文和理解文意的方式不呆板、不直露,以激发学生求知欲)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 1.请同学们来看看,“不使学”的方仲永是如何逐渐变为“常人”的。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不能称前时之闻”和“泯然众人矣”分别是什么意思?变为“常人”的方仲永多大了?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明确:仲永写的诗不能与原先听说的那样相当;仲永的才气完全如同常人了。从“十二三矣”和“又七年”两个数据,可以推算出,“常人”的方仲永是二十岁左右。具体表现:“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泯然众人矣”。 告诉我们的道理:一个五岁的神童,因为“不使学”,只过了十四五年,就“泯然众人矣”,可见,一个人不管天赋多高,如果后天不学习的话,也会一事无成。这说明后天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板书:泯然众人矣。 2.我们知道,作者王安石小时候也是个天赋很高的人,由于家庭为其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最终成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此时,作者以自己的人生经历,来面对方仲永的可悲命运,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请用这种感慨语调朗读第二段。 明确:作者的感慨是“伤”,即作者为方仲永由于后天没有得到学习机会,变为“常人”的悲剧命运而悲伤、惋惜。板书:伤。 (设题意图: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 1.再请一位同学依据注释通译第三段。 明确:(1)关键的词义。通悟,通达聪慧;受,承受;贤,胜过;卒,最终;固,本来。(2)关键句义。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仲永最终成为一个普通人,那么就是他接受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 2.作者在本段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是哪句呢? 明确:“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板书)。即没有接受后天的教育。 3.最后一句话改成陈述句好吗?为什么?用陈述的语气朗读此句。 明确:不好。改后语气平淡,就不能充分表达作者期盼众人接受后天教育的殷切之情。 4.本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明确:一个人无论有多高的天赋,都要接受后天的教育。 (设题意图: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文章主题) (五)拓展深化 1.后天学习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请同学们从反面举出一些事例,即中外名人中,有没有天赋不高的人,由于后天努力学习,最终成为一个有才学、有成就的人呢? 明确:有。爱因斯坦小时候,被人们讥笑为笨蛋,后来由于自己的刻苦学习,创立了相对论,成了继牛顿以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华罗庚连初中都考不上,后来通过刻苦自学,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数学家等。 小结:正反事例充分说明了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天才,如果有的话,那也是经过后天努力学习的结果。这让我们想起了爱迪生讲的一句话:“所谓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 2.大家来想象一下,假如方父尽可能地为方仲永创造好的学习条件的话,方仲永可能会成为什么人? 明确:极有可能成为一个非常有才学的人:文学家或诗人。 3.让仲永没有条件继续学习的是其父,那么大家来点评一下,方仲永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有无类似的人? 明确:方仲永的父亲是个见钱眼开、唯利是图、鼠目寸光的人。现实生活中,有类似方父之人,如有些家长,为了眼前的利益,不让子女学习,而叫子女务农打工等,从而断送了子女的前程。 小结:这样看来,作者不只是因方仲永可悲的命运而“伤”,也是因造成方仲永命运的方父的行为而“伤”。这其实也含蓄地批评了那些只为眼前利益而不顾子女前途的家长们。从中我们仿佛听到了作者从内心向世人发出的呐喊:“救救孩子吧!”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设题意图: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全文的理解) 四、结束语 一句话讲得好:“知识改变命运。”其实是“学习改变命运”。因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同学们,你们的家长已经为你们创造了很好的学习条件,你们就不要辜负家长的期望,而要刻苦努力地学习,用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国家的命运!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Hhk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学习了布封的《马》这篇文章,老师布置了以下作业:①反复阅读课文,说说这两种生存状态中的马各有什么特性,你更欣赏哪种马?为什么?②文章在描述马的外在特征时,用了许多其他的动物作比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试用同样的方法描述一个自己养过或见过的小动物。学生可以
下面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的课文,阅读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题。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
下面四句诗,按照“偷闲登山,兴趣盎然”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因过竹院逢僧话②偷得浮生半日闲③终日昏昏醉梦间④忽闻春尽强登山
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
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
五言绝句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属于近体诗范畴,它最大的特色是因小见大,以少总多,下列作品中哪一项不属于五言绝句()。
阅读《伤仲永》课堂结束语,回答问题。人的成长的关键在于后天学习以提高自身素质。像方仲永这样天赋高的神童,不学习,最终也变成了普通人。而《孙权劝学》中的吕蒙,大字不识几个,通过学习,也具有军事才干和政治谋略。美国的海伦.凯勒,出生才19个月,就失去了视听能
阅读《伤仲永》课堂结束语,按照要求答题。人的成长的关键在于后天学习以提高自身素质。像方仲永这样天赋高的神童,不学习,最终也变成了普通人。而《孙权劝学》中的吕蒙,大字不识几个,通过学习,也具有军事才干和政治谋略。美国的海伦.凯勒,出生才19个月,就
随机试题
某国在某年的经济状况分别为: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逆差350亿美元,资本项目顺差280亿美元;年底的未清偿外债余额为460亿美元,其中短期外债占70%;国民生产总值3820亿美元。该国应当运用的国际收支不均衡调节政策有()。
某县人民法院审理一民事案件过程中,要求县移动通信营业部提供某通信用户的电话详单。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说法何者为正确?()
我国国际商务谈判的基本原则有()
Heisn’tsuchaman_____heusedtobe.
某项目的招标人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的能力,则招标人( )。
等离子弧焊设备当电源空载电压为60~85V时,采用的等离子气为()。
1.背景材料:某高速公路上下行分离式隧道,洞口间距40m,左线长3216m,右线长3100m,隧道最大埋深500m,进出口为浅埋段,Ⅳ级围岩。洞身地质条件复杂,地质报告指出,隧道穿越地层为三叠系底层,岩性主要为炭质泥岩、砂岩、泥岩砂岩互层,且有瓦
甲公司2016年12月1日取得一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成本为220万元,2016年12月31日,该项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00万元。2017年2月10日,甲公司将该金融资产全部出售,售价为190万元。假定未来期间甲公司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该
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下列有关生活常识叙述不正确的是: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