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试写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课的教学设计。
试写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课的教学设计。
admin
2016-02-19
39
问题
试写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课的教学设计。
选项
答案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北京人。 难点:本课所讲内容距今时间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所讲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历史挂图。 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联系对比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节课是大家进入初中以来的第一节历史课,对于历史,大家并不陌生,小学的社会课本和日常的电视剧等都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历史知识和历史故事。下面请大家结合自己所接触的历史知识,谈谈什么是历史(历史指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教师提示关键词语:过去、现在、将来) 师生共同归纳:历史指的是人类社会过去发生的事情。(强调重点词语:人类、过去) 师问:那么,人类是怎样诞生的?历史又是从何时开始的呢?我国的历史最早又是由谁创造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讲授新课: (一)人类的诞生 1.关于人类的起源 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昵?能为大家讲述一下吗? 学生积极踊跃地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西方上帝造人传说一中国的女娲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 师问:关于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造人都是神话传说,并不真实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 2.劳动创造人 师讲述:马克思曾说过:“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经科学考证证明:人类是类人猿经过漫长的岁月通过劳动演变、进化而来的。 师问: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谁呢? 生读课文回答:元谋人。 (二)我国最早的人类一元谋人 师问:元谋人作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已有多少年的历史?。并要求识《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元谋人生活的地区。 生答:170万年,云南省的元谋县(长江流域)。 师归纳: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它的发现揭开了祖国大地历史的新篇章,使我国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国。 师问:请同学们据《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除元谋人外,我国境内还有哪些远古人类遗址? 生识图回答:北京人、山顶洞人遗址。 师问:北京人、山顶洞人又具有多少年的历史,生活在什么地区呢? (开展竞赛活动:迅速阅读看谁回答得既快又准) 生迅速回答:北京人/70万一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山顶洞人/3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师归纳: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外,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师问: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又是怎样生活的呢?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近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三)北京人 1.北京人的体貌特征 放映古猿、北京人、现代人头像幻灯片,要求学生:比较三者的头部有什么区别,指出北京人同现代人相比,有什么特点。 生识图后自由发言。 师生归纳:北京人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 师问:北京人虽然保留着猿的特征,但我们已经称之为人了,这是为什么呢,它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教师提示:指出人和猿/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 生答:说明北京人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了。 2.北京人制造和使用的生产工具 (1)生产工具 师问:北京人使用哪些生产工具呢? 生读课文后回答:石器、木棒、天然火。 师投放北京人制造的石器和天然石块,让学生加以区别以加深印象、理解。 师问:北京人又是怎样制造石器和木棒的呢?并请同学们分析:北京人制造的工具有什么特点? 生答:用石块敲打而成;把树枝砍成木棒。 特点:简单、原始、粗糙。 师强调指出:打制石器;并指导学生阅读课后知识卡。 (2)天然火 教师首先解释何为“天然火”:自然界中自然生成的火种。 师问:请同学们想象,天然火生成的方式或来源有哪些?(结合文中动脑筋: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种的?) 生思考讨论后自由回答。 师问:请同学们结合现实生活想象一下,北京人可以用火干什么呢? 生想象后回答:照明、防寒、烧烤食物、驱赶野兽。 师放映“北京人用火追逐野兽”的幻灯片,归纳指出: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3.北京人的群居生活 放映“北京人的生活”和“北京人生活时期的动物”图片,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问题分解:北京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下,他们的食物来源有哪些,他们又是如何获取食物的?) 学生想象讨论,自由发言。 师生共同归纳:环境险恶、工具简单粗糙,靠采集、狩猎为生,依靠集体的力量生存下来。过着群居生活。 师问:我们的祖先北京人正是在险恶的环境里,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自然进行着艰苦的斗争,不断进化、进步。那么,十几万年之后的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四)山顶洞人 出示“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山顶洞人的生活”图片,要求学生结合图片自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指出: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1.结合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指出,山顶洞人在体质特征方面有什么变化?(模样同现代人基本相同) 2.识“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图,说明山顶洞人在制造工具方面掌握了哪些先进技术?并举例说明。(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例如骨针) 3.在用火方面,山顶洞人获取火种的方法同北京人有什么不同?(会人工取火) 4.识“山顶洞人的生活”图,说明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怎样形成的?(按血缘关系结合的氏族) 学生阅读课文自由回答,然后师生共同订正归纳总结,填写图表。 课堂小结: 同学们,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历史悠久,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依据板书图表提问、巩固强化。 附板书设计: [*]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Hhx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时候.学生用辩论的形式讨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等物质的量混合后,各离子的浓度大小的排列顺序是怎么样的?”教师通过这个过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案例:以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的教学过程。【导入】投影元素周期表,碳和硅元素被称为元素中的豪门二杰,碳统领了有机界,硅统领了地壳。展示岩石、“金镶玉”、泳帽、航天飞船、瓷房子的图片,指出硅元素构成的物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案自学、小组
25℃时,下列有关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一行星绕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天文观测可得,其运动周期为T,速度为v,引力常量为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读三角坐标图,回答下题。如果a、b、c分别代表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投入中的劳动力投入、生产资料投入、科技投入,下列各点中最能代表亚洲水稻种植业的是()。
水稻种植业和种植园农业的共同特点是()。
下面是某老师“中国农业的分布”一课的教学设计片段:1.展示反映我国农业生产的景观照片。例如南方水田插秧和水稻收割,北方小麦播种和收割等照片,介绍照片的拍摄时间和反映事物,但不注明地点。2.学生分组观察照片,记录观察内容,讨论农业生产的自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下面是李老师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一课的教学设计片段:一、合作活动“话”区域(1)让学生填写信封上的邮政编码和地址、打长途电话拨区号,感受区域的存在。并了解其概念。(2)展示东北林海雪原、
随机试题
有航班、旅客和机票3个表及其关系,如下图所示。若要建立一个查询,显示2014年10月2日、航班号为“CAl883”、“浦东机场T2”降落、国籍为“中国”的旅客证件编号和姓名。请按图中标号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填写该查询设计的相关内容。(1)_______
A.5%B.15%C.20%D.40%E.60%正常人体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
女,14岁。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已有4月余。肛门检查:子宫发育正常,双侧附件(一)。最可能的诊断是()
男,58岁。因肺心病呼吸衰竭入院。入院查体:神志清晰,血气分析:PaO230mmHg,PaCO260mmHg。吸氧后神志渐不清,昏迷,血气分析PaO270mmHg,PaCO280mmHg。病情恶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有()。
当管道穿梁安装时,穿梁处宜设置一个()。
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连续任职不得超过:
Psychologistswarnthatplasticsurgerycanleadtoanidentitycrisis,amongotherpsychologicalissues.Ifyouwereafanoft
在唐德斯(F.C.Donders)ABC减法反应时实验中,B反应时代表的是()。(2010年)
研究量子计算机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计算机中的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