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发展有内在层次的差异,教师的专业能力也是如此,依据专业水平的层次不同可分为几类,其中有一类叫“教书匠”。 什么是教书匠?对于教学,教书匠多唯上唯书唯教参唯教条,“匠气有余,灵气不足”,容易将流动着生命气息、千姿百态的教学固定化、模式化、脸谱化,

admin2021-11-09  22

问题     人的发展有内在层次的差异,教师的专业能力也是如此,依据专业水平的层次不同可分为几类,其中有一类叫“教书匠”。
    什么是教书匠?对于教学,教书匠多唯上唯书唯教参唯教条,“匠气有余,灵气不足”,容易将流动着生命气息、千姿百态的教学固定化、模式化、脸谱化,沦变为千篇一律的“操作流程”,从而制造出一个个一模一样的“标准件”。“十年教学”对于教书匠而言,“肚里只剩几册可怜的教科书”。一位美国教授对此类教师发出这样的质问:“你们是教了30年书,还是教了1年,重复了30年呢!”
    对于学生,教书匠对其人生的感召,微乎其微,黯淡无光。不仅不能成全学生的全面发展,反而有意或无意间将学生禁限于自己受制的“旧轨道”上,从而束缚学生的思想,窒息学生的创造,伤害学生的情感,关闭学生的心灵,直至彻底断送学生人生发展的宝贵“契机”。日本教育家东律先生有言:“一个蕴藏可贵才华的青年,只是由于他落到了某位半瓶醋的老教书匠之手,于是丧失了英才的光芒,结果以无名小卒告终。”因为“平庸的教师只能限制学生的智力,把学生束缚在教师自己狭隘的能力范围之内”(卢梭)。
请联系实际及自身感悟,以“不做教书匠”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紧扣学科特点、岗位实际,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选项

答案 不做教书匠 在我的意识中,教书匠应该总是板着脸,苛刻严厉的那种。究其根源,大致是缺少对学生的爱吧!众所周知,“师”和“匠”不属于同一个层面,“匠”的技巧再高,难有创见;“师”则一定要有自己的风格,善于创新。教书匠是不管什么创新的,只要能完成授课内容,作业做全,课后练习做对就行。我们应该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点滴,与学生一起探讨交流,与学生一起设计欣赏。这样的教师,不仅能令学生日益积累起雄厚的知识基础,更能令学生提高自身素养。这样的教师,才能告别“教书匠”这一头衔。 然而,现实似乎有点儿本末倒置,大多数教师都是以让学生获取知识为首要目的,其次才是关注人的情感和能力的培养,至于能否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那可就顾不了啦!这些教书匠们只管教书,不管学生的感受及环境的渲染作用;而作为教师,要知道自身的心境对学生心境的影响相当大,它可以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更何况,不好的心境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如果我们教师换一种思维方式,换一种心情,我们的教学就不会这么累,学生学习就不会这么苦,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应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充满激情的环境中与学生共同成长,决不做教书匠。 现在的教师大多都是我们所谓的教书匠。每天不停地忙碌:讲课,批改各种大考、小考的试卷,晚课辅导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忙碌中进行着所谓的教学,机械般重复着从事教学的各种“工序”。学生成绩又和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甚至和教师的晋级、评优、聘任联系起来,教师们面临着如此巨大的心理压力。面对这一状况,教师们对学生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也变得麻木了,心里剩下的更多只是无奈和服从。如此周而复始,很多教师已经被培养成了名副其实的“教书匠”。 教书之乐,乐在不断进取。不知我们是否常常感觉到自己越来越力不从心。好像跟不上现代教育的步伐?我们都明白“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当那个人感觉砍树吃力的时候,想到去磨斧。同样,当我们做教育觉得吃力时,就该想到要充电,而不是一味抱怨教育要求高。俗话说“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目前,社会和家长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仅靠以前学过的一点东西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充实知识、更新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才能适应当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才能从教书匠的行列中走出来,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 一位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位有高度自立意识的思想者,更应当是一位创新者。一个没有思想的教师行走在教育的路上,犹如迷失方向的路人。当代教育界流行一句话,即“教,是为了不教”。并把它视为教学的最高境界。教学不在于告诉学生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教学是激发兴趣,传授知识,培养性格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塑造心灵的过程。 总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教书”不再是我们唯一的目标,“育人”才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别做纯粹的教书匠,力求做一名真正符合新时代需求的教师吧!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Iwlq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