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合同法》,试论述违约责任和缔约过失责任的关系。

admin2022-05-12  34

问题 结合《合同法》,试论述违约责任和缔约过失责任的关系。

选项

答案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因故意或过失违背依诚实信用原则所应尽的义务,使合同未成立、被撤销或无效而致另一方信赖利益受到损失时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违约责任是指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即合同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所承担的法律后果。 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的区别如下: (1)产生的依据不同。缔约过失责任是在缔结合同中基于合同不成立、合同无效或被撤销的情形而产生的责任,缔约一方当事人违背依诚实信用原则所应负的通知、说明、协力、忠实、照顾等先合同义务,此时合同并未生效,即未发生合同之效力。因此,缔约过失责任产生的根据是先合同义务。而违约责任则只能产生于已生效的合同,合同已生效,债务人应按合同约定的义务履行,对约定义务的违反,债务人应承担违约责任。因此,违约责任产生的根据是合同义务。 (2)责任保护的利益不同。缔约过失责任这一制度设立最初就是为了保护缔约双方从开始接触、磋商,到合同不能成立、合同无效、合同被撤销时双方之间为此而形成一种特殊的信赖关系,并基于这种特殊的信赖关系,期望通过合同的订立、履行去获得在实现合同目的过程中产生的信赖利益。所谓信赖利益,是指当事人信赖其与对方签订有效合同而产生的利益。对于信赖利益的损失,依民法一般原理,应给当事人予以补偿,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若无缔约过失责任制度,则难以建立对信赖利益的保护制度,从而使当事人在缔约阶段的信赖利益失去法律保护。而违约责任则重在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履行利益。所谓履行利益,是指合同当事人基于合同的生效和实际履行后所获得的利益。合同生效后,对于债务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而使得债权人的履行利益得不到实现时,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债务人对此应承担违约责任。 (3)责任的性质不同。缔约过失责任具有法定性,它是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产生的,不是以当事人之间的约定产生,并且缔约过失责任的责任形式也是法律规定,即赔偿损失,当事人不能任意选择。而违约责任具有约定性,这是《合同法》的意思自治原则的体现,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违约责任的形式,约定违约金及赔偿损失的数额、计算办法等。同时,违约责任也具有一定的法定性。例如,它规定了定金罚则及约定的违约金不得过分高于实际损失赔偿额等。但违约责任的性质更多地体现在约定性上。 (4)责任发生的时间不同。缔约过失责任只产生在缔结合同过程中,包括合同成立。在这个过程中,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致使合同不能成立,即仍处在要约或承诺阶段,或合同虽已成立但因其合同标的不适法而无效,或合同虽已成立但因其意思表示的不真实,法律行为不能发生法律效力而被撤销时,当事人已经为订立合同花费了一定的费用或为签订此合同而丧失了其他利益机会,立法上为平衡当事人的利益和对信赖利益的保护,由此创制了缔约过失责任制度。而违约责任只能发生在合同成立后且已生效,如合同已成立但不生效,此时并没有产生合同义务,因而不产生违约责任,只能产生缔约过失责任。合同生效后,债务人开始履行义务,如对合同义务的不履行或履行不符合约定,此时才产生违约责任。 (5)归责原则不同。缔约过失责任的归责原则应该是过错责任原则,即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因合同未成立、合同无效或合同被撤销,致使对方信赖利益损失时,应以其过错作为确定责任的要件及确定责任范围的依据。这里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过错责任原则要求以主观过错作为过错方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即确定其承担缔约过失责任,不仅要有违反先合同义务的行为致使对方信赖利益的损失,而且缔约方主观上有过错;另一方面,这种过错必须与信赖利益的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以此来确定缔约过失责任的范围。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是严格责任原则,即违反合同义务的当事人无论主观上有无过错,均应承担违约责任。严格责任原则作为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已得到国内学者的普遍认可。立法上在《合同法》第107条将该原则予以确立。同时,对于某些有名合同规定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如《合同法》第189条、第191条、第320条、第374条、第406条、第425条等,由此形成以严格责任原则为主导、过错责任原则为例外和补充的格局。 (6)构成要件不同。归责原则的不同,决定了它们的构成要件不同。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主要有:第一,当事人双方必须有缔约行为,即这种行为发生在合同订立阶段;第二,当事人一方必须违背依诚实信用原则所产生的法定义务,即先合同义务;第三,主观上必须当事人一方有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第四,客观上必须另一方当事人的信赖利益受到损失;第五,当事人主观上的过错与另一方当事人信赖利益的损失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上述五个条件须同时具备,才能构成缔约过失责任。 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分为一般构成要件与特殊构成要件。对于一般构成要件,目前学界有不同观点,有一要件说、两要件说、三要件说、四要件说。笔者认为,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只有一个,即违约行为,只要当事人一方有违约行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就应当承担违约责任。违约责任的特殊构成要件因违约责任形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有:违约行为;损害事实;违约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要有因果关系。 (7)免(减轻)责事由不同。缔约过失责任没有免责事由,在缔约过程中只有双方人存在混合过错的情况下才存在减轻责任的可能,即双方在缔约过程中都有过错造成了一方当事人的信赖利益的损失时,才可以减轻另一方的缔约过错责任。而违约责任中,当合同双方当事人都存在违约时,就各自的违约行为对对方承担责任,可以相互折抵。当出现法定的免责事由或约定的免责事由时,违约方将免除承担法律责任。法定的免责事由主要是指《合同法》第117条规定的不可抗力,包括自然灾害、政府行为、社会异常事件等。约定的免责事由包括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免责条款和约定的不可抗力的范围,约定的不可抗力条款是对法定不可抗力条款的补充与细化。 (8)赔偿损失的范围不同。缔约过失责任赔偿的是信赖利益的损失,既包括因他方的缔约过失而导致信赖人的直接财产的减少,如费用的支出,也包括信赖人的财产应当增加而未增加的利益、信赖合同有效而失去的某种应得到的机会。当然,这些利益表现是在缔约时可以预见的范围之内。赔偿应以过错责任原则为依据,适用完全赔偿原则。信赖利益赔偿的结果是使当事人达到合同未曾发生时的状态。违约责任赔偿的是履行利益的损失,即合同成立且生效后,违约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给非违约方造成的损失,履行利益赔偿的结果是使当事人达到合同完全履行时的状态。一般来说,违约责任赔偿的范围要比缔约过失责任赔偿范围大。对于赔偿的计算办法、数额等,违约责任可以通过双方当事人协商,也可以事前达成合意,但缔约过失责任的损害赔偿则不能合意事先达成。 (9)行为形态不同。对缔约过失责任构成要件中的缔约过失行为,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 ①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见《合同法》第42条第1款); ②欺诈缔约,即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提供虚假情况(见《合同法》第42条第2款); ③违反人格及人格尊严等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缔约行为(见《合同法》第42条第3款); ④擅自变更、撤回要约; ⑤违反初步的协议或意向协议或许诺; ⑥泄露或不正当地使用商业秘密; ⑦订立合同中未尽保护义务而侵害对方人身权、财产权的行为; ⑧违反禁止强制订约的义务; ⑨缔约之际未尽通知、保密义务等给对方造成损失的缔约过失行为; ⑩因一方过错使合同不能成立的行为等。 学者对违约行为形态的划分不同,有学者将违约行为分为预期违约和实际违约,实际违约又分为不履行合同义务和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不履行合同义务又可分为履行不能和拒绝履行;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又分为迟延履行、瑕疵给付与提前履行等。 (10)责任形式不同。缔约过失责任的责任形式只能是赔偿损失,依《合同法》第42条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违约责任的责任形式有很多,《合同法》在“违约责任”一章中主要规定了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定金罚则这几种责任形式;同时,在“合同履行”一章中的第63条规定了针对执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合同的价格制裁的违约责任形式。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LH9y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