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阅读关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内容标准要求:“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材料二 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部分内容。
阅读关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内容标准要求:“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材料二 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部分内容。
admin
2021-07-22
57
问题
阅读关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内容标准要求:“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材料二 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部分内容。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与地球
太阳是一颗巨大、炽热的气体星球,其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表面温度约为6000K。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太阳辐射。太阳的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以目前聚变的速率来看,太阳正处于稳定的壮年期。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它是地球及整个太阳系光和热的主要源泉,尽管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是对于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
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地球不同纬度地带接受的太阳辐射能不同(图1.12),使得许多自然地理现象呈现纬度地带的差异(图1.13)。
要求: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要点(包括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等),并说明设计理由。
选项
答案
教学环节: 环节一:新课导入 【教师】上节课谈到地球的特殊性在于地球孕育出了生命,有句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那么太阳究竟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 在教学媒体上展示有关太阳的诗句,引导学生意识到太阳已在人们的文化和生活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引出本课的主题“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导入新课。 【设计理由】教师通过引入跨学科的内容,使学生将本课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太阳辐射与地球 【活动1】阅读教材文字部分和彩色光谱图,回答问题: 1.什么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是多大,可分为哪几部分? 2.什么是太阳常数? 3.太阳辐射与地球上的能源存在什么关系? 【学生】阅读资料,思考问题,同小组成员交流讨论,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的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在0.15~4微米,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太阳常数是在地球大气上界,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平方厘米面积上,1分钟内所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是表示太阳辐射能量的物理量;太阳辐射是地球很多能源的来源,包括光合作用产生的生物能、风能、水能等。 二、太阳活动与地球 【活动2】阅读教材文字部分和“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 1.太阳的外部圈层由内到外依次是哪些? 2.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哪些?这些太阳活动分别发生在太阳的哪个圈层? 3.不同的太阳活动对地球有哪些影响?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进行小组交流讨论,随后各组成员回答问题。 【教师】及时评价并补充学生的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太阳的外部圈层由内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等,太阳黑子出现于光球层,耀斑和日珥出现于色球层,太阳风出现于日冕层;太阳黑子活动会影响地球的气候,耀斑会给地球带来磁暴,太阳风可导致地球两极地区的上空出现极光。 【设计理由】教师通过让学生阅读资料并思考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提高表达和交流合作能力。 环节三:巩固练习 请学生独自完成下表的填写练习。 [*] 【教师】请学生展示自己填写的内容,并及时对学生的回答予以点评。 【设计理由】随堂测验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本课所学知识的记忆,有助于学生区分不同太阳活动的特点。 环节四:小结与作业 小结:教师向学生提问本课学习内容。并展示本课知识要点。 布置作业:课后搜集资料,查找人们防范太阳活动对人类不利影响的案例,并总结防范措施。 【设计理由】课堂小结可以让学生巩固对本课知识的掌握,形成知识体系。教师布置的作业可以让学生进行知识扩展,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MSD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教师提供课题和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出学习结果的方法属于()。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材料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材料2: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目录(略)材料3:教材《化学》(九
贝诺酯是由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经化学法拼合制备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其合成反应式(反应条件略去)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稀土”是宝贵的战略资源,我国已建立出口管制措施。都是稀土元素,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材料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材料2: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目录(略)。材料3:某教师的“水的净化
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事例俯拾皆是,如何使素材成为课堂教学的“兴奋剂”,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愿望的生成,并能实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了解化学对人类的贡献,深刻体验化学的价值”这一目标,是教师在选取素材和使用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教师的教学语言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化学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起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不仅要符合语言学的一般规律,满足语法和逻辑上的要求,还要反映化学事物的现象和本质,具备教育和教学的条件。问题:
某教师在一次单元测验中,设计了如下试题考查学生。[例题]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存在着如下的平衡:Fe2++2H2OFe(OH)2+2H-,若往此溶液中加入盐酸,则溶液的颜色()。A.绿色变深B.变得更浅C.变黄绿色D.不变其中有
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和b,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中,a中同时加入少量CuSO4,下列图中表示其产生H2总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
随机试题
中、小功率的电动机短路保护时,应使用熔断器或热继电器。()
胎儿生长受限分为内因性均称型和外因性不匀称型两类。()
疳证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
下列金融机构中,可以担任股票承销人的有()。
工程建设监理实施细则不包括()。
甲公司自行建造某项生产用大型设备,该设备由A、B、C、D四个部件组成。建造过程中发生外购设备和材料成本7320万元,人工成本1200万元,资本化的借款费用1920万元,安装费用1140万元,为达到正常运转发生测试费600万元,外聘专业人员服务费360万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下列不属于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16世纪意大利的音乐创作中,被称为“教会音乐的救星”的罗马乐派代表是()。
有如下程序:#includeusingnameespacestd;classBase{private:voidfun1()const{eout
JourneyinCatastrophes:ThreeFormsofViolentStormsI.WindsandstormsA.Winds’movinginviolentstorms—bringingabout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