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 二、给定资料 2008年1月14日下午2:30,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来到北京

admin2010-11-17  57

问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
二、给定资料
   2008年1月14日下午2:30,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来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为题,进行十七大报告解读。这是中共北京市委教育下委、北京市教委联合人民网共同举办的“百万首都大学生同上一堂课”系列报告的最后一场。下面是报告实录 (节选)。
   只要关键技术在我们自己手里,其他的边缘技术都可以引进
   [成思危]:第一种类型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就是熊彼得当时讲的,把一种新产品、新工艺或者新的服务引入市场,实现其商业价值的过程。管理创新是指把一种新思想、新方法、新手段,或者新的组织形式引入到企业或者国家的管理中,并取得相应的效果的过程。而制度创新则是指将一种新关系、新体制或者新机制引入到人类的社会和经济活动中,并且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过程。
   [成思危]:第二类创新叫“集成创新”。所谓集成创新,就是指把现有的技术组合起来,创造一种新的产品或者新的技术,或者是把别的领域里的成熟的技术引进到另外一个领域里,而使得它能够创造新的变化。这个在我们日常生活里也有很多例子。我只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就是复印机。创造出复印机以前,可以说单项技术都有了,因为复印机就是这些技术,但是把它们组合起来,成为一个复印机,这是创造复印机公司的功劳。   
   [成思危]:技术创新的最后一种类型就是“原始创新”。“原始创新”指的是从一种发明开始,然后通过发明做出了最初的样机,然后再通过不断的完善、成熟,成为一种新产品或者一种新技术。原始创新当然是最困难的,但是,也是最有价值的。因为原始创新可以说是一种发明,它肯定有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而且它肯定是站在技术的前沿,别人要超过它,可能就要费比较大的劲。
   [成思危]:但是,我坦率地说,“原始创新”是很不容易的。现在我们对原始创新有一种提法,叫做“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这种提法从定义上说是对的,但是从另一方面说,说实话,要想“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可不是那么容易。因为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首先总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第二,现在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备受关注,所以很多公司都采用了一种专利战略,把自己的专利申请范围尽可能地进行扩大,防御别人侵犯其知识产权。   
   [成思危]: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果想搞一个什么东西,要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那就很难办。所以现在实际上很多创新是属于一种知识产权的交换和合作。就是说有可能你有一个技术,拥有几十个专利,有的专利可能是人家的,有的专利是你的,要通过双方的协商,我用你的专利,你用我的专利。这样的话,我们就有了具有自己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但是这个知识产权并不是 100%的。
   [成思危]:所以我们现在有的新闻媒体老是宣传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我觉得从科学概念上来说不一定非常准确,而且没有必要去追求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只要关键技术在我们自己手里,其他一些边缘的技术,没有必要都自己来做,可以引进。现在来看,知识的集成已经是一种普遍的趋势。像现在真正的一个造船公司,很可能一条船也没有,一个船坞也没有。接了订单之后,设计他可以请最好的,比如他请德国的设计,加工制造可能找到中国的造船厂给予制造,内部装修可能找意大利装修的,他自己并不见得都有这个技术,但是他把这些集成起来,最后形成一个产品。这个产品既不是德国的,也不是中国的,也不是意大利的,而是一种新的产品。
   [成思危]:所以我们说,现在的创新绝大部分还是“跟随创新”和“集成创新”。“原始创新”要重视,但是,“原始创新”所需时间是比较长的,而且风险也是相当大的。我们只能针对有限的目标,在某些关键领域,别人不肯给你,你买也买不来的关键领域来进行“原始创新”。
   “业务流程重组”的管理创新提高了工作效率
   [成思危]:创新的第二种类型就是管理创新。我刚才讲了,管理创新是指引入一种新的方法、新的管理手段,或者新的组织方式等来实现管理创新。大家知道,管理也是有各种定义,我的定义就是管理者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运用各种资源达到预定目标的各种活动和整个过程。所以管理的要素首先一个就是管理者,第二个就是管理者所处的环境,第三是他运用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第四就是他的目标,最后就是他采用的方法。我给的管理的定义就是这样。
   [成思危]:管理的重要性在哪里?在于它能够优化组织、提高效率。大家知道,根据生产力经济学的原理,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但是如果没有管理,不把这三者优化组合起来,这三个单独要素发挥的作用还是有限的。有了好的劳动工具,没有好的劳动者也不行。有了好的劳动者、好的劳动工具,但是没有适当的劳动对象也不行。所以管理是把生产力三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所以,我曾经讲过,管理可以说是生产力中的软件。所以,管理也是生产力,应该从这个角度来定义。
   [成思危]:管理创新的例子也很多,我这里给大家讲两个例子。一个例子就是大家知道的,所谓业务流程重组,有人把它叫成“企业再造”或者叫“企业流程重组”。这个问题是怎么提出来的?大家知道,从亚当·斯密《国富论》提出来以后,经过不断的发展,他提出了“分工”的理论,到了泰勒提出“科学管理理论”进一步研究劳动的效率。所以亨利·福特在20世纪初创造了流水线生产的方式,他把一个汽车的生产分解成8772个工序,使得每一个工人都非常专业化,运用专业化的工具、专业化的操作,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这确实在管理上取得了巨大成绩,通过流水线的生产方式取得了管理的效果。后来很多产业都是采用了这种生产方式。但是,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人们感到这种分工过细的生产方式带来了一大堆的缺陷。第一个缺陷就是指挥层次很多。层次多的时候,就容易产生信息传递的失真,容易使指挥在一定程度上失灵。就是说,上面可能有一个很好的做法,但是由于层次多,传达到下面,就可能走样了,甚至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
   [成思危]:分工细的第二个缺点就是造成了部门多。因为分工要细,肯定就要部门多、层次多,一个车间又一个车间,或者还有一个科室又一个科室。大家知道,这从扩散理论来说,阻力通常是放在界面上,也就是说不同部门之间容易造成矛盾。这也是比较正常的。因为每一个部门总要考虑它自己局部的利益,这样每个部门的目标就不完全一致,可能在这个部门是火急火燎的事情,在那个部门就说“你着什么急啊”,对他来说这件事并不一定非常重要。所以这样造成部门之间的扯皮现象,甚至造成了部分工作效率降低。
   [成思危]:再一个更重要的就是由于分工细,就使得每个人、每个职工只看见他眼前那么点事,我每天上工就是拧这个螺丝钉,每天就只拧这个螺丝钉。这样对于职工来说,他就成了一个类似于简单重复工作的机器人了。他整天重复这个,你说他怎么能考虑创新,怎么能考虑整个企业的发展?他不会。我每天上班就拧螺丝钉,拧完就下班了,该拿工资就拿工资,其他没了,这样不利于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
   [成思危]:所以到了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这种分工过细、层次过多、部门过多的矛盾开始在西方的企业里逐渐显现出来。这个时候,有两位美国的教授,他们到企业里去做调查研究,他们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业务流程重组”或者叫“企业再造”理论。这个理论的核心就是要使每个职工都能够有一定的活动余地,有一定的决策管理权限,当然这个权限有大有小,但是要让他能够有一定的自主能力。这句话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确实需要采取很多措施。要把流水线这种做法改变,就要采取重新定义分工的概念。当然,在现在来说,很多生产企业还是用流水线的比较多,但是,它的业务流程慢慢地改变了,在这种主导思想下,让每个职工有一定自主的能力,并向这个方面发展。
   [成思危]:根据实践的结果,把原来两天才能解决的问题,缩短到两小时。所以这就是业务流程重组造成的效果。当然业务流程重组也有失败的故事,但是总体来说,这种思想可以减少管理的层次,减少部门间的扯皮,提高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这种管理是一种管理上的创新。
   [成思危]:再进一步的发展,就是进入到文化管理。文化管理实际上是把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手段。文化管理的内涵是统一的价值观,它的外在表现是音像、楷模、仪式等,比如北航建校多少周年,拍一部专题片,出一本小册子,出一个音像,这就是音像。举行庆祝仪式,这是仪式,都是希望通过这些形式,使得大家更加热爱这个学校,使得大家进一步搞好本岗位的工作,所以这是文化管理的外在形式。但是它的内涵是价值观。一个组织,只有大家有共同的价值观,才能够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但是价值观的树立也不是很容易的,也需要企业职工内部的互相影响,以及企业领导以身作则和谆谆的教导。所以一个组织如果能够形成一个共同的价值观,管理起来就方便多了。每个人都愿意用自觉、主动的行动来搞好这个企业,就不需要完全依靠经验和科学。所以,我认为这一点也是以人为本管理的体现。
   [成思危]:但是,单靠这两种管理还不能够真正解决质量问题。大家知道,我们确实有些企业设备很先进,可能也是引进的,但是我们做出来的产品质量就没有国外做得好,什么原因?很重要的就是质量的价值观没有树立。我曾经到我们的乐凯胶片厂去过,乐凯胶片厂是当时我们唯一的国产胶片生产企业,因为当时我是化工部的副部长,我就去了。我跟他们说,你们搞胶片的人一定得把质量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什么?因为人家买你的胶片,去旅游,去照相,照相回来,冲出来,结果脸是发青的,那怎么弄?你说我保证赔偿你新的胶卷,那有多少钱?旅游花的钱那么多,本来想留个纪念,最后留个青面獠牙的纪念,行吗?所以只要出了一次事故,十万分之一的事故,你的信誉就会受到影响。尽管乐凯那时候卖12块钱一卷,柯达和富士卖18块钱一卷,那是20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但是人家为了保险起见,还是买柯达和富士的。不能够说人家爱国不爱国,照片照出来脸是青的,这跟爱国没关系。如果质量确实和柯达、富士一样,价钱又便宜,人家当然买你的。不能埋怨用户,我们有很多企业就是这样,说你们用户崇洋媚外,用户就相信“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我说你们作为企业要想一想,如果本地的和尚念的经比外来和尚念的好,谁不买你本地的?维修也好,服务也方便,为什么买国外的?
   [成思危]:现在国内的企业慢慢起来了,就是因为质量上去了。所以质量管理要树立非常严格的质量意识,要在全体职工里树立这样一种意识,才能够真正实现文化管理。我还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我们有一个厂,派了一批职工到德国的一个厂里去实习。周末,大家都出去玩了。厂长来电话,说你们马上给我回来。大家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回去了。厂长说,你们看,你们星期五下班的时候,地也没有扫,工具也没有收拾好,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你们要再这样,我就不让你们实习了。其实,照一般人想,我没扫地,我礼拜一扫不就完了吗?礼拜五下了班换衣服,因为在国外,想赶快去玩。星期一早晨扫就完了,为什么一定要礼拜五扫完地再走呢?但是他就是要让你养成这样一个习惯,就是要让你坚持这样的习惯——遵守纪律的习惯。没有这样一种习惯,就不行。
   改革的核心就是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体制和机制的有机结合
   [成思危]:前天我在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上讲过,我说改革的核心就是制度创新,你别看引入一种新的体制和机制,往往就能够大大地提高生产力。从我们改革发展的历史上,大家就可以看到,20世纪80年代初实行农业生产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地提高了农业的劳动生产力。我们有了风险投资,就对创新、对创业者有了支持,鼓励了我们国家的创新。我们有了股份制公司,有了股市,就能够提供一个投融资的平台。我们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增强了我们的经济活力。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央又提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制度创新。所以制度创新应该说有更大的重要性和根本性。
   [成思危]:我们讲体制是指结构,是静态的,机制是指过程,是动态的。如果要把旧的体制变为一种新的体制,这需要有体制的创新,这需要确立新的体制。怎样确立新的体制?很重要的要有机制,就是通过什么样的程序才能够把旧的体制改变成为新的体制。所以,制度创新就是体制和机制的有机结合。
   [成思危]:为什么机制创新有更大的重要性?比如老张和老李一人出一百块钱买了一个大蛋糕,老张这个人比较独断,说我来切,切完以后,我拿一半,你拿一半。老李就不放心了,会不会我吃亏啊?于是他们找了三个朋友帮忙出主意。第一个朋友是搞政治思想工作的,他说:“老张,你可不能以权谋私啊,你可要大公无私啊,你现在有切蛋糕的权了,你就自己给自己多切一点?你还要学雷锋啊。”给他上一堂政治思想课。第二个是搞技术的,他说:“老李,把这蛋糕整个测量一次,看看它的面积,看一看它的厚薄均匀程度,通过优化计算,算出一个最优切面,这一切下去,误差不超过千分之五。”第三个是制度经济学家,他说:“别那么费事,老张你切吧,切完以后,让老李先挑。”老张自然就会想办法切公平一点,因为切不公平就吃亏了。所以制度的重要性就在这儿。
   [成思危]:这虽然是一个笑话,但是可以看到一点:如果掌握了分配权的人又掌握了优先选择权,不出腐败恐怕也不容易。因为他既有分配权又有优先选择权。邓小平同志说,制度好的话,坏人不敢做坏事,制度不好的话,好人也会变坏。我们的社保基金为什么出那么大的问题?是因为保管基金的人有支配基金的权力。他整天看着几十亿放那儿没用,我干嘛不拿来用呢?用完以后,我赚了钱再还回去。拿着去炒股或者拿去干别的,没想到一炒就炒赔了,怎么办?所以,掌握分配权的人,绝对不能让他掌握优先选择权,这就要从源头上去遏制腐败。这就要靠制度。河对面有美丽的风光,不解决船和桥的问题,这就是一句空话。
   市场牵引的模式的“创新”能够很快满足用户需求,避免资源浪费
   [成思危]:下面我就讲第二个问题。要促进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要解决哪些主要的问题?实际上中央已经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首要的就是要让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企业要成为创新的主体,中央提出来了,但是,现在也还有些不同的认识。有些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有些老师还不完全接受这样一个观念,认为企业没有多大的技术力量,主要还得由国家来支持,由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来创新,再把这个成果运用到企业去。大多数人好像还是比较主张用这种模式。
   [成思危]:其实这个认识是有偏差的。这种认识主要是由于我们多年来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一种定式。实际上从创新取得效果的过程来看,有两类模式:一类叫科学推动模式,一类叫市场牵引模式。就是科学这一面的推动,另一面是市场需求那一边的牵引。科学驱动模式是指从一个发明开始,我们大家都习惯了,研究院做出一个成果来,去找用户,找企业去应用,应用取得效果,这样才使得它发生效果。市场牵引模式就不是,它是为了满足市场的这种需求,由企业来组织有关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或者企业自身的科技人员来研究,满足这种需求,开发这个新产品。  
   [成思危]:事实证明,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创新变成实际产品和生产力,大多数都采用的是需求牵引的模式。科学推动的模式主要是原始创新。其他的绝大部分创新都是采用市场牵引的模式。采用市场牵引的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它能够很快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很快能够打开市场。以前我们老是讲科学成果推广工作不够,每年省部级的科研成果3万个,但是,真正能够变成产品的大概也就只有20%。真正能够形成产业的大概是5%。这是大概的数字。这是巨大的资源浪费。很多成果在那儿“睡觉”,一“睡觉”,它的先进性过两年可能就丧失了。因为什么呢?它要去找市场,去找用户,这肯定不容易。如果是市场摆在那儿,只要我搞出来了,就有市场,这个就不一样。
   [成思危]:我讲一个很小的例子,现在有一种免烫的衬衣;大家知道以前的衬衣是棉制的,洗完以后不烫就皱,在座的男同志都不怎么会烫衣服,所以最好有一种不用烫的衬衣,洗完以后,一挂就没褶了。我现在穿的也是免烫的,我也懒得弄。有这个需求,很快就研究出来了这种免烫的衬衣。现在在国外看,免烫的衬衣比较多,价钱比较便宜。当然可能没有全棉的那么舒服,但是省了很大的事。再比如说手机的发明,也是根据市场的需求,因为随着通信的发展,大家靠通信的联络,特别是商业上或者是一些交往上联络特别多,但是如果只给你家打电话,谁知道你在家不在家,在家你睡觉没有,也不知道。所以,人们就需要一种移动的通信工具,所以这样就产生了手机。手机在国外叫“移动电话”。因为有了一个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来开发新产品,它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我们采取市场牵引模式,就必须将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因为企业最贴近市场,而且企业根据了解的市场需要,它能够很快地组织研发,满足市场的需求。
   [成思危]: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大力培养,促使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当然当前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确实本身也有需要自己改进的地方。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企业由于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都由计划确定的,所以本身不需要去研究市场。所以我们企业的市场研究和市场营销的能力都相对比较差。在我们一些国有企业里搞营销的,往往是文化水平比较低,不大懂技术的人。其实这样的人去搞营销,肯定搞不好。在国外来看,营销工程师的要求很高。他既要懂技术,又要懂管理。
   合理的机制使创新者实现梦想,实现个人和社会的价值
   [成思危]:第一,现在来看企业在加强市场的研究,加强营销的研究,在这个方面确实存在缺陷。第二,我们企业里的人员结构,研发人员总体数量还是比较少。因为以前有的企业最多是有化验室,实际上是做质量检验,有的企业基本没有真正的研发机构,有的企业虽然有,但是人员不够充足。如果企业真的要成为创新主体的话,就要充实研发的力量,建立比较强有力的研究开发机构。第三,我们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不足。在国外,一般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要占到企业销售额的3%~103,IT和高技术企业中这个比例还要更高一些。据我的调查,我们国家一般企业的研发费用大概只有3%~5%左右。
   [成思危]:所以这就需要国内企业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研发,根据我们的税法来改变。税法,在国外来看,研发费用是税前扣除的,这个我们现在也改过来了。所以我们说要使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就是企业自身加强对市场的研究,要有自己的强大的研究队伍、研究机构,同时要有充足的研发经费。当然也可以和高校、科研单位加强合作,这样使企业成为承担创新风险的主体,成为支持创新的主体,也成为享受创新成果的主体。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要使得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这是第一条。
   [成思危]:第二条,我们必须要解决支持创新的金融问题,为创新提供金融支持,这就是我们提倡的风险投资。大家知道,创新者有技术,—但他没有钱,他需要把创新的成果变成产品和技术,就需要有金融的支持。而如果靠银行贷款,银行首先得看你有没有抵押,这些科技工作者没有多少可抵押的,最多有一套房子,如果房子抵押了,将来失败了怎么办?另外用房子抵押,抵押不了多少钱。没有抵押,也没有人愿意给你担保,所以银行就不借钱给你。这就需要有一种新的做法,就是当他愿意借钱给你,借钱给你以后,你如果成功的话,分享你的成果,如果失败的话,就认赔,这就是风险投资的理念。就是说他投资给你项目,是承认你项目有风险,但是跟你共担风险,如果失败了,大家承认失败,他也不找你认债,但是成功了,你得跟他分享你的成功果实。
   [成思危]:由于这种机制的产生,使得很多创新者能够实现他的梦想,使他的创新成果能够变成现实,在实现他个人价值的同时,也实现了社会的价值。当然风险投资也不是很容易做的,因为风险投资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所以,它也需要有一套做法。一般是一种组合式的投资,就是不能把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要把它投到若干个项目里,利用成功项目的高回报,来弥补失败项目的损失,同时还能够担一定的收益。这样他就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
   [成思危]:风险投资实际就是实际资本和知识资本(知识资本是个虚拟资本)这二者的结合。这二者的结合共同创造社会的价值。
   [成思危]:第三个问题就是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要有微观的学习型组织作为基础。大家知道,我们人类即将进入知识社会,知识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曾经讲过知识经济的三个特点。
   [成思危]:第一个特点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在产业中占多数。这在OECD(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国家里,大概都要占到60%以上。这是第一。只有这样才是知识经济。
   [成思危]:第二个特点,只是在经济的增长中起主导作用。大家知道经济的增长是三个因素,按照发展经济学的原理或者新古典经济学的三个因素,就是资本、毛利和综合要素。综合要素包括管理、科技和教育。这些都是以知识为基础的要素。在一般的现代国家里,投资对经济拉动的作用是小于50%的,在国民GDP的分配里,投资大概占GDP的25%。我们现在还做不到。我们现在的经济增长大概主要还是靠投资,我们投资在GDP里占的比重,近年来已经达到了56%。最早是28%,后来做到33%~36%,近年来超过了40%,去年的数字还没有出来,前年已经接近56%了。这是不行的。这说明我们综合要素的作用发挥得不够。
   [成思危]:第三个特点,知识在生产力的构成中起到关键作用。刚才我讲了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都跟知识有关。工人(劳动力)的素质和知识有关,和教育有关,劳动工具的改进也和知识有关,劳动对象的扩展也和知识有关。比如说我们原来不能利用的资源,通过技术进步,就可以利用了。包括现在研究从海底提取可燃冰等,现在也有人在研究。原来不能够用的资源,现在能够利用了。所以知识在生产力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请联系“给定资料”,整理自己的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流畅。
   ②1000~1200字。

选项

答案                    建设创新型国家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加强自主创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曾强调,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奋起直追,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深化科技改革,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妁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走出一条中国特的色自主创新之路。为了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奋斗目标,我们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对我国科技发展做出总体部署,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扎实提高持续创新能力,不断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要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紧紧抓住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一中心任务,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要在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的基础上,把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中重点发展亟待科技提供支撑的产业和行业作为重点领域。 三是要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四是要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积极推进创新型团队建设,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国际级科学大师和科技领军人物,特别是要抓紧培养造就一批中青年高级专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事业,离不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和创造性实践。 五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机制,发展创新文化。要大力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要扩大多种形式的国际和地区科技交流合作,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 总之,建设创新型国家,既反映了我们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也反映了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的分析,是顺应时代要求、符合我国实际的战略思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奋发努力、扎实苦干,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Ml8e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