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K1]。约言之,藏书的[①]当能铸冶治学的风气,影响学风,[②]学术思想的活跃,学术思想的活跃又进一步[③]学风,并给著述提供津梁。 战国时期学术的百家争鸣的出现,无疑与图书事业的发展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甲]。梁代萧绎出任荆州称帝江陵,[乙],招
[K1]。约言之,藏书的[①]当能铸冶治学的风气,影响学风,[②]学术思想的活跃,学术思想的活跃又进一步[③]学风,并给著述提供津梁。 战国时期学术的百家争鸣的出现,无疑与图书事业的发展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甲]。梁代萧绎出任荆州称帝江陵,[乙],招
admin
2014-08-29
43
问题
[K
1
]。约言之,藏书的[①]当能铸冶治学的风气,影响学风,[②]学术思想的活跃,学术思想的活跃又进一步[③]学风,并给著述提供津梁。
战国时期学术的百家争鸣的出现,无疑与图书事业的发展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甲]。梁代萧绎出任荆州称帝江陵,[乙],招致饱学之士如林,使长江中游地方出现了一次学风高潮,成为全国性的文化中心。
明末士大夫藏书已成风气,这把许多士人学子引向了读书治学,蔚然而兴学风。明清学风在江南大盛,而江南藏书号称最富,全国性的藏书胜所大约在燕京、金陵、姑苏、临安四地,而江南奄有三处。虞山人钱谦益降云楼藏书几可与内府相埒(liè等同)。郑人范钦天一阁藏书为两浙第一。常熟人毛晋藏书达84000册之巨。《清代藏书楼发展史》一书说,“明清的藏书事业如火炬一样被传递着”,“使它成为此后三百年中推动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藏书之所往往是人文荟萃之地。江南多藏书,故江南多才士,已为世所称道。前说南梁江陵曾为一个文化中心,有藏书十余万卷,文人学士多会于斯。公元544年西魏大军攻破江陵,十余万卷图书付之一炬,藏书毁灭殆尽,这个学术中心便不复存在,使斯地出现过好几百年的人文萧条。
文中[甲]处被抽取出来的一项内容应该是:
选项
A、《庄子.天下》曰:“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B、《论语.季氏》曰:“不学诗无以言!”
C、《庄子.养生主》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D、《论语.学而》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前文提到战国时图书事业的发展,正好接《庄子.天下》曰:“惠施多方,其书五车。”选A。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N3Oi777K
本试题收录于:
GCT工程硕士(语文)题库专业硕士分类
0
GCT工程硕士(语文)
专业硕士
相关试题推荐
设η1,η2,η3,η4是齐次线性方程组Ax=0的基础解系,则Ax=0的基础解系还可以是[].
甲、乙两地相距96km,P,Q两辆车同时从甲地出发匀速驶往乙地.开车1h后,P车在Q车前方12km处.P车比Q车早40min到达乙地,P车的行车速度是[]km,/h.
下面4个点中,在直线x+y-1=0上且到点A(-2,3)的距离等于的点是[].
修整一条水渠,原计划由16人修,每天工作7.5h,6天可以完成任务.由于特殊原因,现要求4天完成,为此又增加了2人,现在每天要工作的时间为[]h.
结合上下文,文中“______”填哪个词比较合适?根据这段文字,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文中标以序号的四个句子,对其修辞手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以下不是伏尔泰的伟大功绩与战斗风貌的一项是:
下列我国文学作品中的4个人物形象,分别见于哪部文学作品?①驼背五少爷②老通宝③屠维岳④王利发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查字典、词典中“情不自禁”的“禁”字可看到:jìn①不许,制止:~止攀折花木。②法律或习惯上制止的事:入国问~。犯禁。③拘押:~闭。监~。④旧时称皇帝居住的地方:~中。紫~城。不能随便通行的地方:~地。jīn①禁受,受得住,
“合理使用”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法律允许他人自由地使用享有著作权的作品而不必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也不必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下列行为属于“合理使用”的是:
写出下列六个省市的一个字的简称正确的一组:①河北②河南③湖北④安徽⑤贵州⑥江西
随机试题
述受理申诉、控告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义务与责任。
采访n.&v.i________
党的“十七大”指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
患儿,女,双手背出现浅在性脓疱、水疱,周围红晕,部分糜烂,结脓痂,无明显全身症状。
收养的法定程序包括申请、审查、()等步骤。
下列关于人文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下列关于我国国情的说法正确的有()。
在我国,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紧急状态的机关是
Manystudentstodaydisplayadisturbingwillingnesstochooseacademicinstitutions,fieldsofstudyandcareersinthebasis
Everytimeyoutrytoansweraquestionthataskswhy,youengageintheprocessofcausalanalysis—youattempttodetermineac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