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回答以下问题。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原文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回答以下问题。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原文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admin
2019-07-09
33
问题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回答以下问题。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原文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课文介绍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苏轼词两首中的一首。另一首词为《念奴娇·赤壁怀古》。本单元其他词作为《柳永词两首》(《望海潮》《雨霖铃》)《苏轼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声声慢》)。
单元说明
这个单元学习宋词。选取的四位作家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都是宋词创作中有代表性的人物。教学本单元时,不要只局限于对某一篇作品、某一个作家的讲解、分析,而要把他们放在宋词的发展史中观照他们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欣赏作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要求
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重要作家知识及其他文学知识,能用于分析作品,帮助对作品的理解。
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眼光审视作品的思想倾向,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局限。
学生情况
高二年级,班额45人。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能够投影实物。
问题:
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选项
答案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苏轼创作词的时候,面对的正是有井水处皆歌柳永词的局面,苏轼以雄健之笔,使豪放词异军突起。苏轼的豪放词,我们并不陌生,我们曾学过他的一首豪放词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齐读这首词,再来感受一下这震古铄今的豪放名篇的恢宏气势。请同学们结合《念奴娇·赤壁怀古》来总结一下豪放词在写景、抒情上都有什么特点。 明确:写景:博大壮阔、气象恢宏。抒情:豪迈奔放。 认识:正所谓苏轼的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而唱。这首词的出现,对于盛行着缠绵悱恻之调的北宋词坛,起着振聋发聩的作用。但是,同学们,豪放派的词是不是就仅仅只有在写景上博大壮阔、气象恢宏,在抒情上豪迈奔放这一类呢,还有一种豪放,豪放在词人豁达的精神和情怀。下面我们来鉴赏一首并没有博大壮阔的写景,也没有豪迈奔放的抒情,但却充满着词人豪放情怀的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第二环节: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他在那里偏居荒野,躬耕自乐。1082年的春天,词人到黄冈东南三十里的沙湖购买田地。元丰五年三月七日,他由几个朋友陪同去沙湖相田看地。沙湖在黄州城东三十里,时值春天,阴晴不定,出门时,风和日丽,于是让带着雨具的家僮先行,却不料途中转阴,进而风雨袭来。大家淋得狼狈,而东坡浑然不觉,从容不迫地一边吟啸一边慢步前行。不久雨散云收,斜阳复出。此次沙湖之行就催生了这首《定风波》。 第三环节:赏析小序 板书:鉴赏诗歌“三步曲”——读(文)、析(情)、探(法) 先读一读小序,看看作者在小序里交代了哪些信息? 明确:时间(三月七日)、地点(沙湖道中)、天气(雨、晴)、人物(拿着雨具的仆人、苏轼及同行者)、事件 (途中遇雨)、写作缘由(因为途中遇雨引发感慨而写)。 此词是“因事感怀”,特点:作者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词。(板书:苏轼遇雨) 第四环节:朗读(诵读要求) 读准字音。如:同行(xíng) 吟啸(xià0) 一蓑(suō)烟雨 读出情感。词语的抑扬顿挫,文句的舒缓轻重。读出节奏。如: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第五环节:合作探究,解读文本 请同学们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词上阕和下阕的主要内容。 上阕:写途中遇雨的情景。下阕:写雨过天晴后的心理感受。 提问:在风雨中,“同行皆狼狈”,而词人却能“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明确:闲适、轻松、自如。 赏析“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提问:雨是什么样的雨?何以见得? 明确:大,能听见穿林打叶的声音;同行皆狼狈可见应是疾风骤雨。 提问:作者在疾风骤雨中“吟啸徐行”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呢? 明确:泰然从容,视风雨为无物。(板书:泰然从容) 赏析“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提问:①竹杖芒鞋真的轻胜马?为什么作者觉得它轻胜马?(明确:不是。心态好,乐观旷达。) ②“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什么意思? ③“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哪个字最关键?(明确:“任”。有风雨,但任风雨漫天,任乱云飞渡,我自岿然不动。潇洒镇静中,有几分倔强、几分抗争的心。有点笑傲江湖的味道。) ④这里的“风雨”单指自然界的风雨吗?(明确:不仅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指作者仕途中的坎坷和生活中遇到的磨难和困难,即人生风雨,喻人生中挫折和磨难困境。) ⑤“一蓑烟雨任平生”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明确:自己平生任由各种各样的风吹雨打都是无所畏惧的,表现了词人乐观自信、飘逸豁达的态度和无惧苦难、勇敢前行的意志品质,以及不为现实所束缚的心境,同时也告诉我们要坦然接受和面对人生中的“风雨”的人生态度。)(板书:乐观旷达) 赏析“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提问:刚刚还疾风骤雨,现在却斜照相迎给我们什么人生启示呢? 明确:自然界忽晴忽雨变化不定,人生也是睛雨不定、变幻无常,但阴雨之后必有阳光(阳光总在风雨后)。 赏析“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提问:①“晴”和“雨”分别喻指什么?(明确:“晴”喻人生顺境,“雨”喻人生逆境。) ②作者为什么说“也无风雨也无睛”,想表达什么?(明确:无论是顺境逆境都一样坦然面对,从容接受。) (板书:坦然接受和面对人生中的挫折、磨难、逆境) ③“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还有没有雨了?(明确:没有,一切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本无风雨,何来晴明。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样才能完善自己的人格修养。) ④如果我们想把全词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哪个字?为什么?(明确:“归”。全词思想情感的核心就是:作者不怕任何风雨,也不在乎风雨阴睛多。“也无风雨也无情。”实指刚刚遇雨之处,虚指自己平生经历过的宦海风波的感悟和反思,反思的结果是归去。) 小结:之前的狂风大作、骤雨肆虐,现在都归于平静。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必将成为过去。 第六环节:拓展延伸 思考:东坡为何不躲雨? 明确:因为他知道“前方亦雨”,人生就是一场雨,无边无际,无可躲藏。已经活在世上,谁又能脱身人生这个大罗网呢?所以无论是人间天上,还是庙堂江湖,对于苏轼来说均是“外部世界”,本无区别。他最后的归宿只能是自己的“内心世界”。最好的避风港就是自己的心灵了。心灵驿站,心灵家园,心灵归所,这是一种宁静和通达。所谓的“也无风雨也无晴”是词人希望获得精神解脱的一种象征。所以苏轼的潇洒里面有人生的旷达和心灵的超脱! 思考:下阙中的“归去”,让我们想到谁? 预设: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远离尘世。“归去”是用陶渊明的归隐之意。表现了诗人的旷达心态和归隐意向。陶渊明的退隐躬耕,是词人所仰慕的,据统计,苏轼现存词作中,“归”字出现了一百余次,但终其一生,苏轼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退隐。他一生宦海沉浮,刚直如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支撑他的是什么力量?就是儒家入世思想和为民请命的道义担当。 (背景)苏轼人生态度是入世而非出世。他于宦海沉浮一辈子,从来没抛弃过世俗生活和仕途生活,他是大儒,但又通佛通道,儒释道在他身上矛盾又统一。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古代读书人都希望有所作为,建功立业,所谓“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等,当这种理想无法实现或遭遇挫折时,道家的思想又占上风,而道家讲的是无为,所以他又像庄子一样,要逃离这个社会。 (板书: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 思考:从这首词中你得出最大的感悟是什么?你以后准备怎样对待你的人生? 明确:对待人生要有旷达的襟怀,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乐观自信,不能沮丧沉沦。 小沈阳说:“眼睛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是啊,生命因脆弱而宝贵,既然上苍在又一个早晨让我们又一次睁开了眼睛,那么我们就应该像苏轼一样用乐观旷达的心态去坦然接受和面对睁开眼后看到的一切,无论是晴天,还是风雨天。 第七环节:小结 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抒发感情的?——比喻、一语双关、以小见大。一语双关,将自然风雨和人生风雨相类比。以小见大,以生活小事件中见出人生大哲理。(板书:比喻、一语双关、以小见大) 《定风波》以道中遇雨,隐喻仕途风雨,进而借雨后“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景象,寄托隐逸江湖后就无挂累于风雨阴晴的超然心境,体现了词人在自然风雨中镇定自若,在仕途风险中泰然处之,在痛苦中旷达自解等复杂而深微的情怀,表现了一种醉醒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 苏轼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的风雨无阻。他的“一蓑烟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态去面对一切;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人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道路难免坎坷曲折。汪国真有诗日:“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环境可以影响心境,心境同样也可以影响环境。当我们身处逆境时,我们应该像苏轼那样做到洒脱,且行且歌。 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人生再多的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一片晴空了。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撑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一样豁达。 第八环节:作业 ①背诵本词。 ②请以“东坡先生,我想对您说……”“从苏词看人生”或“我看磨难”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OAk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如何做好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下面是某初中教师的课堂教学片段。1.播放一段Lucy在吃水果沙拉的视频。提问:Haveyouevereatenfruitsalad?Doyoulikefruitsalad?WhatcanyouseeinLucy’s
听前活动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请简述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在听前对所听材料内容有所准备。
下面是某高三学生的一篇书面表达。请结合生活中的一个事例,用英语写一篇短文,谈谈微笑的作用。根据上面所给的信息,从下列三个方面作答:(1)该学生的书面表达存在哪三个主要问题?(2)反映了该生英语学习中的哪些不足?(3)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帮助学生提
请谈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把握生词量和语法难易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把握所选用阅读材料的生词量和语法难易度。
语篇(discourse)指的是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交流过程中的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下面是某堂课的教学材料。A:Chinesedishesareexquisitelyprepared,delicious,and
下面是一位高中英语教师进行词汇教学的课堂板书。结合图示回答下面三个问题:(1)图1和图2体现了词汇教学的哪两种方法?(2)这两种词汇教学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3)这两种教学方法遵循了词汇教学的哪两个原则?
请阅读下面一份学生的书面表达以及教师的评语,并回答问题。Hi,Suzanne,Firstofall,welcometoChina.Infact,manystudentshavethesameproblemlik
下面是某教师在一堂针对高一年级学生听力课的听力材料及某一个教学步骤的记录。听力材料:一篇关于世界石油争端问题的新闻Teacher:Nowlistentothetapecarefullyandanswerthequestio
随机试题
公证协会是公证业的自__________,其主要职责是依据章程开展活动,对公证机构、公证员的执业活动进行监督。
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
【背景资料】某大型桥梁工程,主跨为50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T形梁,T形梁施工采用预制吊张,预应力采用后张法施工。施工单位项目部对该工程施工现场的生产要素管理作了详细的安排。施工的组织形式采取矩阵式管理组织形式。施工中所使用的钢材为
下列加固形式中,可以用于风管的内支撑加固的有()。
下列项目中,应通过“其他应交款”科目核算的有()
小李8岁、小张6岁。某日放学后,两人觉得无聊,便相约到山上玩耍。由于山上碎石特别多,两人就随手拾起向远处掷。农民老黄刚好在山下经过,被石头砸伤,花去医疗费5000元。请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关于疫苗,下列解说不正确的是()。
利用职务侵犯公私财物的犯罪包括()。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的教育,牢固树立的思想是
OnLivingtheSOHOLifestyleA.Title:OnLivingtheSOHOLifestyleB.Wordlimit:160-200words(notincludingthegive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