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20世纪20年代末国共两党之外的第三势力。

admin2019-04-17  15

问题 简述20世纪20年代末国共两党之外的第三势力。

选项

答案国民革命失败后,在国共两党尖锐对立的形势下,一部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其他阶级中的改良分子,既不满足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又不赞成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而企图走第三条道路。他们结成党派,形成了公共两党之外的第三势力。1927年至1931年间,影响较大的中间党派有第三党、改组派、人权派、乡村建设派、中国托派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1)第三党 1928年春,谭平山、章伯钧等人在上海成立了中华革命党,推邓演达为首领。1930年,邓演达召集干部会议,把第三党正式确定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主张推翻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实行平民政治,但又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故称其为“第三党”。 (2)改组派 改组派是“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的简称,是从国民党中分化出来的一个政治派别。1928年冬,陈公博、顾孟余等在上海集会,宣告以汪精卫为领袖的“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正式成立。改组派的基本主张是:国民党应是“农工小市民联盟”的党,否认阶级斗争,主张阶级调和;主张国民党一党专政,反对“腐化势力”,反对蒋介石独裁;反对“恶化势力”,反对中国共产党;以孙中山的全部遗教作为改组国民党的标准。改组派的反蒋斗争和一些军事投机活动均以失败告终。 (3)人权派 20世纪20年代末出现的改良主义派别之一,也称为“新月派”。他们出版《新月》,宣扬自己的主张。发起人权运动,反对暴力革命,主张用改良的办法,建立资产阶级的共和国。主张从根本上解决共产党的问题,他们反对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反对工农活动的崛起。 (4)乡村建设派 是1930年前后形成的一个主张用改良主义方法解决中国农村问题的政治派别,简称“乡建派”。其代表人物是梁漱溟。他认为,中国没有革命的对象,只有建设的对象。他认为解决中国问题的唯一出路是搞“乡村建设”,即依靠“乡村自治”组织,来建立“乡村文明”。曾在韩复榘的支持下搞乡村建设运动。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在试验区内取得了若干改良农业生产技术的成效。但他企图用乡村建设运动取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拒绝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避开土地所有制来研究解决中国农村的问题,结果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5)中国托派 中国托派组织的出现是在1928年至1930年间。其主要成员是由苏联遣送回国的留学生中一部分托洛茨基分子和被中国共产党开除党籍的陈独秀等人。中国托派没有独立的思想理论体系,其理论基本上是托洛茨基对中国某些观念点的转述。他们认为,国民革命的失败是由于接收共产国际提议实行国共合作而造成的:否认中国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性;攻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运动是“官僚的冒险政策”,是“机会主义的军事投机”。 (6)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是1932年12月由宋庆龄、蔡元培、杨杏佛等人在上海成立的进步政治团体。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最高执行机构是临时全国执行委员会,宋庆龄任主席,蔡元培任副主席,杨杏佛任总干事。同盟确定以营救一切爱国革命的政治犯,争取人民的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等各项自由为主要任务。由于国民党的残酷迫害,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无形中解散。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P3Pi777K
0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