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8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6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20分钟。满分100分。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

admin2015-07-20  18

问题 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8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6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20分钟。满分100分。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给定资料
1.2014年4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发布,对城镇化中的文化传承提出了明确要求。彰显地区特色、防止千城一面,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将是我国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在城镇化建设中,有多种选择:是执著于高楼大厦平地起,还是注重城镇品质的塑造,以人的生活幸福为核心:是急剧征地、面积扩张,以新、大、亮为美,还是协调布局,讲究传承,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首要;是头脑发热、盲目攀比、领导拍板、为城镇化而城镇化,还是科学决策、依法办事,为城乡人民的文明进步而城镇化。今天,当大量城市新区沦为荒凉之所,甚至变为“死城”时,走什么样的城镇化道路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其实,在城镇化过程中,文化建设也是关键,因为,缺少文化的城镇化,同样可能沦落为精神上的“死城”。
B市D区,作为传统农业区,正在向现代产业新区迅速迈进,大量农民转为居民,而外来人口也迅猛增长。据统计,自2000年以来,D区内整建制拆迁的村庄达123个,搬迁人口10万人。2010年末,D区非农人口28.4万人,比2005年末增加10万人。在136万常住人口中,有64万是从外地和其他城区搬过来的新移民。
近些年,这里整村整村的农民搬进了社区,住进了楼房,在华联超市购物,在绿草如茵的公园散步,与城里人一样,过起了市民生活。但他们仍觉得不满足,与这里的男女老少聊天,他们还感觉缺了些什么。一位姓张的大妈问,难道这就是我们说的城市生活?
住楼房、逛商场,如果这就是城镇化,那么,城镇化的文明含量就太低了。其实,在城市生活中,精神的寄托、文化的陶冶,至关重要。在城镇化急速发展的同时,假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能及时跟进,便会带来很多问题。因为公共文化服务可以充实人们的日常生活,可以为大量剩余劳动力提供培训的场所,可以提升转型中的新市民的文化素养,可以让农民感受到精神文明在城市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为外来人口带来归属感和寄托感。然而,城镇化的加快推进使文化设施捉襟见肘,特别是新规划、新建设的居民区及原来农村地区拥有的文化资源明显不足。人们不是去打麻将,就是去街头、立交桥下闲逛。缺少文化的生活将是一种乏味的生活,也是最容易养成不良爱好的生活。
2.H省G县紧邻B市,自从B市房价迅速上升后,这里紧随H省三河、香河又成为房地产商看中的地盘。尤其是B市第二空港将要在南城建设的消息,更让这里的房地产开发突飞猛进,一个个新楼盘陆续矗立。如今外来人口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城镇人口猛增,城镇面积急剧扩张。
在G县城中心,2012年刚落成的G大剧院显得格外耀眼。外表典雅美观,内部设施完善,内有一个1200座的剧场和4个电影放映厅。G大剧院虽说由政府投资1个多亿,但建成之后如何优质管理。如何注入软件服务,却成了比硬件建设更难的大问题。G大剧院管理者发现,与文艺演出相比,G的观众显然更喜欢电影,而且根本没有养成买票进剧场看演出的习惯。不少居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宁肯花60元看电影,也不会花10元钱买票看演出”。
G大剧院所显示出来的现象,在全国非常普遍,经济快速发展,一流文化设施落成,并不意味着当地居民的文化修养、欣赏习惯、文明风俗也能同步提升。后者是个渐进的过程,所用的时间和付出的努力要远远超过前者。
目前很多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地区,文化建设往往都选在新区和开发区进行,因为这里过去都是农田,便于征地,有利于规划,而且盖多大、怎么盖,也能得心应手。这些地区的文化建设,尽管多数巍峨壮观,但最大的问题就是公共交通不便,远离居民区,远离商业服务成熟的地区,有的文化设施投资巨大,规模浩大,已建起多年,很多居民还是不知道在哪里。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W认为,“只有方便才能吸引居民使用。所谓方便。一是要离居民近,二是资源要经常更新。因此,建一座5万平方米的大设施,不如建500座100平方米的小设施,规模太大就不可能放进社区,就不可能便于居民使用。不能好大喜功、贪大求洋,搞面子工程”。
“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人们曾用这一略显夸张的比喻来形容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城乡差距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更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差距。尽管农村文化建设始终是党和政府优先考虑的重大问题,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基本解决了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等问题,明显改善了农村文化滞后的现状,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的文化服务依然没有满足农民的多种需求。而当城镇化以后,最先得益的就是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公共文化建设不能只满足于盖大厦,建豪华地标,而应该从促进当地居民的文化修养入手、着眼于推进当地社会文明的进步。无论大剧院还是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都不应该与当地的社会发展脱节。城镇化中的文化建设,还要首先考虑经营人才、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的吸纳与培训,否则。设施起来了,没人能经营,既浪费了资金、场地,也不能为当地的文化发展起到任何作用。
3.在人们的第一反应中,大妈们跳的“广场舞”和街角的实体书店,恐怕是城市里互不搭调的两种文化形态。如果说它们有共同点的话,那便是在近几年的社会新闻里,不仅持续露面,而且总是收获意见不一的评价。
“广场舞”有时被视为城市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体现群众文艺的强大生命力,于是,“中国大妈在卢浮宫广场跳广场舞”的照片在网上疯传;有时又被视为社会环境的“公敌”,周边居民对“广场舞”的噪音忍无可忍,不断做出五花八门的过激反应。而对实体书店相关的报道,则一再演绎同一个悲情故事──从经营困难,到无法坚持,再到关张或撤出市区。有人认为实体书店是城市文化精神的体现,有人则指出。面对网上书店和电子书阅读带来的现实冲击,与其重申精神理想,不如去探索更加可行的经营出路。
可以看到,“广场舞”和实体书店,虽不是左右民生的大事,却是一座城市的烦心事。人们对之抱有复杂的心情,而这复杂的背后实际上是当前城市对公共文化空间的建构和改造问题。
在近20年的城市发展历程中,大规模的商品房开发疏忽了对人们能够自由使用、开展公共文化活动的场所的构想和设计,没能为城市建造和发展保留一定的公共文化空间。这一疏忽既由开发商自身利益决定,也因现有设计一味模仿西式社区。缺乏对中国人公共活动特性的思考而越显突出。社区之内如此,社区之外的空间也往往规划为与社区生活相配套的商业、绿化和交通用途。文化的用途通常不在考虑之列。没有公共文化空间。并不意味着人们放弃了对公共文化的日常需求。尽管这些疏忽很难通过市场调节的方式得到改善,但是,这并不妨碍居民们自行开发、“占领”和改造既有空间。当青年人在写字楼和居所间疲于奔命的时候,首先出来挑战这一公共文化空间缺失状态的,自然是退休后的老人和放学后的孩子。在某种意义上,喧闹的“广场舞”正由此而来。
实体书店的窘境,很大一部分也由此产生。若对小区周边的店铺做一个粗略的统计,其中十之五六是房产中介,十之三四是饭店、小超市、理发店,余下的可能是家居用品店、宠物店、服装店、银行等等。它们轮番倒闭,不断变幻着招牌,但再怎么变,都很少有书店登场。然而,对比一下30年前新华书店在城市中的分布,便可知道,状况并非从来如此。有人认为,在这一轮城市改造的过程中,实体书店网络的萎缩,是昂贵租金和新媒体冲击下的必然结果,是无需讨论的“事实”。如此论述者恰恰忘记了,实际的生活空间越是不提供阅读路径的多项选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阅读习惯就越是脆弱,越是受制于压倒一切的互联网。阅读也就此沦为城市里另一番无法安放的乡愁。
4.文化产业堪称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展现出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究其原因,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为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城市与乡村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富集文化设施与文化空间,是文化市场和文化消费的中心。城镇数量的增多和非农人口的增长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从世界经验看,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期往往正是城市化加速推进期。美国出版、影视业在19、20世纪的大发展正是伴随着西进运动和二战后新一轮城市化而发生的。同样的历史正在今天的中国上演,电影业是典型代表。
从2010年起,业界便惊呼:中国电影产业进入了黄金时代。2010年,全国电影票房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随后一路狂奔,130亿元、170亿元、200亿元,接连突破。截至2013年,全国电影票房已达到217.67亿元,其中国产影片占据了近六成。城镇化所带来的二、三线城市影院建设热潮是中国电影井喷式增长的重要原因。
据统计,2013年我国银幕总数达1.5万块,其中1/3是近两年新建的。全国县级城市新建影院已超过1000座。银幕数超过3000块。按照原国家广电总局的县级电影院建设计划,2013年实现中、东部地区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全覆盖,2015年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全覆盖。我国现有1580个县级行政区划,中小城市数量已达2160个。随着城镇化政策的推进,这个数量将会进一步增加。可以预计。在城镇数量增多、观影人口扩大的背景下。中国电影产业未来的表现将更加惊艳。
新型城镇化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个必然的历史过程,必然驱动文化的转型发展,并将主导现代文化的发展进程。
城镇化对文化转型发展的驱动。体现为文化生产对市民文化消费需求的顺应。在这种转型期,我们总能听到“静一些”“慢一些”的诉求。其实就体现出转型期文化消费心理的落差。与此同时,城镇化在建设的过程中也必须考虑实现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需要强化“文化综合创新”的意识。城镇化及其导人的都市文明就其本质而言,是流动中的融通和包容中的凝聚。所谓“文化转型发展”意味着对文化创新要素的选择、优化,以及在那一基础上的建模、构型。
5.相较于工业和农业,文化产业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文化产业通过传媒、影视、动漫游戏、演出、音乐、美术、摄影、主题公园、展览等形式,全方位覆盖市民的精神生活。中国文化产业内容服务的特征之一是寓教于乐,将教化与娱乐结合起来,不局限于纯粹的娱乐。观众自觉地花钱买教育,比政府投资灌输教育的效果都要好,这就是文化产业的魔力。正是文化产业提供的内容服务和娱乐体验,缓解了城镇发展过程中居民越来越多的压力,并为城镇居民提供了精神空间。
当技术竞争处于同一个水平的时候,思想创意兴许能获得商业上的突破。设计业、IT产业和制造业无不深受文化创意的影响。文化产业不仅丰富了市民的生活,刺激了城市的消费,而且能够优化产业,使之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从全国范围看,目前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占城镇就业人口的4%,而且还在快速增加;从发展较好的B市看,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已达到120万。但实际上这个统计数字并没有涵盖文化产业促进就业意义的全部。如果就业没有保障,城镇化就无法推进。经济不好的城镇居民就会迁出,人口就会减少,城镇化就不可持续。
一个城市往往郊区众多,究竟向哪一个方向发展,这是有讲究的。为了方便市民休闲娱乐,公路总是先修向公园和景区,而新的商业、地产也必然顺着公路发展,从而在主城区和周边景区之间建成新区。事实上,文化产业扩大城市面积的效用并不局限于本市的范畴,旅游的需要往往将城市群连接起来,省会城市与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县级市往往采取融合发展、连成一片的规划模式。
在新型城镇化中,城市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使得一些传统产业衰退并且外移,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客观上又决定了不能再度发展低端制造业。因此,低能耗、污染小的高附加值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成为城市主要发展方向,文化产业恰好可以与城市产业转型、旧城区改造有机结合,比如通过对老厂房、老仓库的改造,建成工业设计展示平台、艺术品集散中心,既产生经济效益,又让城市焕发新的文化特色。与此同时,因地制宜,对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再利用,促进文化与科技的有机融合,成为一个地区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着力点。
6.文化产业目前尚未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文化产业要变成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18071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GDP)3.48%。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呈现出文化制造业比重偏大,文化服务业比重不足的特征。就文化产业对就业贡献来看,我国有14个省的文化、体育、娱乐从业人员占当地就业人口的比重低于1%。
在制定城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时,文化专家往往不是核心成员,5年计划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几个经济指标,用文化眼光来读规划文本往往令人失望,因为没有告诉读者需要以什么形式和什么规模的文化资源才能支撑城市的发展以及所谓的“幸福指数”。中国城市的建设目前还停留在“管建分离”的状态,政府只管两头──规划和城市治理,城市建设依靠开发商。如果开发商只是关注他的容积率,这样的城市除了楼宇,还能有多少有价值的文化?
“以往我们的城镇化过于重视经济、投资、土地,对文化、创意、服务业重视不够。城市缺乏文化特色,也缺乏对文化资源的积累、保护和开发。”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F说,现实决定了我们不能再走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老路,而要走新型城镇化的新路。他认为,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的城镇化,“文化不能再滞后于其他领域,而要与其他领域齐头并进”。
7.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文化竞争力决定城市竞争力”。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凸显文化特色至关重要。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只有文化的浸润,城市才能彰显其特色与气质。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所以我们必须切实推进有文化记忆的城镇化,即将文化元素、文化脉络融人城镇建设与规划之中,让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创造共同凝结为城市的文脉魂魄,融入城市形态当中。
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也有其完整的生命历史。“城市记忆”指的是一个城市形成、变迁和发展中具有人文价值的历史记录。作家冯骥才曾指出:“任何城市的文化都是一个地域人们审美积累的结果,是历史不断积累形成的,而不是某些人就能决定的。”沿着一座城市的片片记忆,人们才能返回岁月沉积的深处。一代又一代人的创造与付出,让一座城市像人一样,经历着从胚胎、童年、青年到成熟的成长过程,并通过地名、老街、老建筑等形式定格下来,展示着它宽广而深厚的人文阅历以及独有的个性和身份。
今天,我们“新型城镇化”的历史实践,应该视为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成长过程,它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也会让每个人经历文化的成长。一座理想的城镇不应该失去“个性”,丢掉“味道”。除了它的光鲜外表和富有活力的经济之外,更应体现在它的文化氛围。任何一座城镇的变迁,都应该有自己的春夏秋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应该能够让城镇中的每个人在享受着新生活的同时,又能够通过老街、古建筑、老字号等与流逝的生命岁月相衔接,唤回人们温暖的文化记忆。一座城镇的美好不仅在于它能够带给人们多少今天的温暖,更在于能够留给人们多少关于昨天的记忆和对于明天的憧憬。在向现代化城镇的行进中,让我们留住文化记忆,在历史传统与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中着力铸造城镇之魂,谱写有特色的城镇化新篇章。
假如你是某市城市规划部门的工作人员,领导要求你针对本市的广场舞和实体书店的情况作一个汇报,以便未来在具体部署城市规划的时候做一个参考。请你结合“给定资料3”的有关内容起草一份情况汇报供领导审阅。
要求:
1.内容具体,不考虑格式要求;
2.分析清楚,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3.不超过500字。

选项

答案 关于本市广场舞和实体书店的情况汇报 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政府要以人为本,更多的是要考虑如何建设宜居城市。然而,我市在城市规划发展的过程中。却出现了片面追求硬件设施的建设、忽略了软文化环境改造的情况,由此导致广场舞的热闹和实体书店的萧条。 形成这一问题的具体原因主要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公共文化空间的规划和维护没有充分考虑到市民的文化需求,而是一味追求商品化的城市空间。城市建设没有保留特定的公共文化空间,使得市民为了满足自身的文化需求只能自行寻找公共空间,便出现了广场舞的扰民现象。而实体书店的窘境则是由于昂贵的租金和新媒体的冲击,使人们的阅读路径变窄,阅读习逐渐丧失。 因此,我市政府要从源头做起,在具体规划城市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市民的文化需求,为市民提供公共文化空间;同时,要加大对文化的投入和补贴,对便民书店等文化场所予以支持,给市民的文化活动提供多项选择;此外,在思想上重视对文化空间的建设,将其与社区建设、生活设施建设和商业建设放在同等位置。合理规划和构建城市空间,满足市民不同形式的文化需求,既需要政府负责任地规划、认真地建设,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争取与积极维护。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PI5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申论题库国家公务员分类
0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