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下面是一位教师对《解三角形》一课的教学设计,请回答以下问题:本教学设计有什么特点?这样设计的好处是什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特殊三角形边角间数量关系的探求,发现正弦定理; 2.由特殊到一般,从定性到定量,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
下面是一位教师对《解三角形》一课的教学设计,请回答以下问题:本教学设计有什么特点?这样设计的好处是什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特殊三角形边角间数量关系的探求,发现正弦定理; 2.由特殊到一般,从定性到定量,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
admin
2016-01-20
86
问题
下面是一位教师对《解三角形》一课的教学设计,请回答以下问题:本教学设计有什么特点?这样设计的好处是什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特殊三角形边角间数量关系的探求,发现正弦定理;
2.由特殊到一般,从定性到定量,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比较,推导正弦定理;
3.培养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数学思考能力以及联想与引申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程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数学(必修5)》(人教A版)第一章《解三角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第1课,本课“正弦定理”,是在学生已有的三角函数及向量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三角形边角关系作量化探究,发现并掌握正弦定理(重要的解三角形工具),解决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教学过程中,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探索发现、合情推理与演绎证明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正弦定理的探索、证明及其基本应用;难点是正弦定理应用中“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判断解的个数”,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
(一)刨设情境
问题1在建设水口电站闽江桥时,需预先测量桥长AB,于是在江边选取一个测量点C,测得CB=435m,∠CBA=88°,∠BCA=42°。由以上数据,能测算出桥长AB吗?
引出:解三角形——已知三角形的某些边和角,求其他的边和角的过程。
[设计意图: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入数学课题。]
师:解三角形,需要用到许多三角形的知识,你对三角形中的边角知识知道多少?
生:……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
师:“a>b>c
A>B>C”,这是定性地研究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我们能否更深刻地、从定量的角度研究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呢?
引出课题:正弦定理
[设计意图:从联系的观点,从新的角度看过去的问题,使学生对于过去的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使新知识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坚实基础上,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二)猜想、实验
1.发散思维,提出猜想:从定量的角度考查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猜想可能存在哪些关系?
[学情预设:此处,学生根据已有知识“a>b>c
A>B>C”,可能出现以下答案情形,如:
a/A=b/B=c/C,a/sinA=b/sinB=c/sinC,a/cosA=b/cosB=c/cosC,a/tanA=b/tanB=c/tanC…]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猜想也是一种数学能力。]
2.研究特例,提炼猜想:考查等边三角形、特殊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提炼出a/sinA=b/sinB=c/sinC。
3.实验验证,完善猜想:这一关系式在任意三角形中是否成立呢?
请学生以量角器、刻度尺、计算器为工具,对一般三角形的上述关系式进行验证,教师用几何画板演示.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得出猜想,即在任意三角形中,有a/sinA=b/sinB=c/sinC。
[设计意图:着重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证明探究
对此猜想,据以上直观考查,我们感情上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数学需要理性思维.如何通过严格的数学推理,证明正弦定理呢?
1.特殊入手,探究证明:
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在Rt△ABC中,设BC=a,AC=b,AB=c,∠C=90°,根据锐角的正弦函数的定义,有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中
2.推广拓展,探究证明:
问题2在锐角三角形ABC中,如何构造、表示“a与sinA、b与sinB”的关系呢?
探究1能否构造直角三角形,将未知问题化归为已知问题呢?
[学情预设:此处,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答案情形.学生对直角三角形中证明定理的方法记忆犹新,可能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构造直角三角形。
生1:如图1,过C作BC边上的垂线CD,交BA的延长线于D,得到直角三角形DBC。
生2:如图2,过A作BC边上的高线AD,化归为两个直角三角形问题。
生3:如图3,分别过B、C作AB、AC边上的垂线,交于D,连接AD,也得到两个直角三角形……]
经过师生讨论指出:方法2,简单明了,容易得到“c与sinC、6与sinB"的关系式。
[知识链接:根据化归这一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把锐角三角形中正弦定理的证明归结为直角三角形问题是顺理成章的,而方法3将把问题延伸到四点共圆,深究下去,可得
,对此,可留做课后思考解决。]
探究2能否引入向量,归结为向量运算?
(1)图2中蕴涵哪些向量关系式?
学生探究,师生、生生之间交流讨论,得
(这三个式子本质上是相同的),
等。
(2)如何将向量关系转化为数量关系?(施以什么运算?)
生:施以数量积运算。
(3)可取与哪些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学情预设:此处,学生可能会做如下种种尝试,如两边自乘平方、两边同时点乘向量
,均无法如愿.此时引导学生两边同时点乘向量
,并说出理由:数量积运算产生余弦,垂直则实现了余弦与正弦的转换。]
探究3能否引入向量的坐标形式,把向量关系转化为代数运算?
(1)如图4,建立直角坐标系,可得:A(0,0),B(c,0),C(bcosA,bsinA)。
(2)向量
的坐标?
(3)哪一点的坐标与向量
的坐标相同?由三角函数的定义,该点的坐标又为多少?
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D(acos(180°-B),asin(180°-B)),从而建立等量关系:bcosA-c=acos(180°-B),bsinA=asin(180°-B),整理,得:c=bcosA+acosB(这其实是射影定理),a/sinA=b/sinB,同理可得a/sinA=c/sinC。
[知识链接:向量,融数与形于一体,是重要的数学工具,我们可以通过向量的运算来描述和研究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如角与距离等),这里学生已经学过向量,可根据学生素质情况决定是否采用探究2与3。]
问题3钝角三角形中如何推导正弦定理?(留做课后作业)
(四)理解定理、基本应用
1.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
问题4定理结构上有什么特征,有哪些变形式?
(1)从结构看:各边与其对角的正弦严格对应,成正比例,体现了数学的和谐美;
(2)从方程的观点看:每个方程含有四个量,知三求一,从而知正弦定理的基本作用为:
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及其一边可以求其他边,如a=
②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求其他角的正弦值,如sinA=
sinB。
2.例题分析
例1在△ABC中,已知A=32.0°,B=81.8°,a=42.9cm,解三角形。
评述:定理的直接应用,对于解三角形中的复杂运算可使用计算器。
例2在△ABC中,已知a=20cm,b=28cm,A=40°,解三角形(角度精确到1°,边长精确到1cm)。
评述:应注意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可能有两解的情形。
[课后思考:已知三角形的两边一角,这个三角形能唯一确定吗?为什么?]
3.课堂练习
(1)引题(问题1)
(2)在△ABC中,sinA>sinB是A>B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设计意图:设计两个课堂练习,练习(1)目的是首尾呼应、学以致用;练习(2)则是将正弦定理、简易逻辑与平面几何知识整合,及时巩固定理,运用定理。]
(五)课堂小结
问题5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表述学习本课的收获和感受。
生1:原来我只会解直角三角形,现在我会解一般三角形了。
师:通过本课学习,你发现自己更强大了。
生2:原来我以为正弦定理的证明,只有书上一种方法,今天我们学到了课本以外的众多方法。
师:我们学习过两个重要数学工具,即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正弦定理的证明充分展示了它们的妙用。
生3:公式很美。
师:美在哪里?
生3:体现了公式的对称美,和谐美……
在同学们的热烈讨论的基础上,用课件展示小结:
1.在正弦定理的发现及其证明中,蕴涵了丰富的思想方法,既有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又有严格的演绎推理.在定理证明中我们从直观几何角度、向量运算角度探求了数学工具的多样性。
2.正弦定理反映了边与其对角正弦成正比的规律,据此,可以用角的正弦替代对边,具有美学价值。
3.利用正弦定理解决三类三角形问题:
(1)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
(2)已知两边和其中_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进而求出其他的边和角。
(3)实现边与角的正弦的互化。
[设计意图:通常,课堂小结均由老师和盘托出,学生接受现成的结论.本设计充分发挥学生思靠参与主动性和创造性,师生合作,让课堂小结成为点睛之笔。]
(六)作业布置
1.书面作业;P10习题1.1 ,1、2
2.研究类作业:
(1)在钝角三角形中探求证明定理的不同方法。
(2)在△ABC中,
,研究k的几何意义。
(3)已知三角形的两边一角,这个三角形能唯一确定吗?
[设计意图:对问题(3),根据分散难点、循序渐进原则,在例2中初步涉及,在课后让学生先行思考,在“正、余弦定理”第三课时中予以下图的剖析阐述。]
已知边,ab和A,
选项
答案
首先,本课以问题解决为中心,通过提出问题、完善问题、解决问题、拓展问题,采用实验探究、自主学习的研究性学习方式,重点放在定理的形成与证明的探究上,努力挖掘定理教学中蕴含的思维价值,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改变了定理教学中简陋的处理方式,其次,本课设计充分预设各种课堂生成,尽量满足不同思维层次学生的需求,再次,本课设计既讲类比联想,又讲逻辑推理,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最后,本课设计来源于生活实际,又回到生活中,强调了数学应用意识。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QGt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以下材料是某教师在讲授《学会合理消费》一课时所确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学会理财,合理消费。教学难点:学会合理消费、确立绿色消费观。在现实生活中能从知到行,真正有效地提高这方面的能力。问题: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确定教
某教师在进行“理解老师”一课的教学时,布置学生分组采访各科老师,内容包括老师对其所教学科的认识,对班级的评价和期望,要求学生根据采访内容和自己的思考写出报告,在班级展示并进行讨论。该教师注重了()。①学生的主体性,但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材版本: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2《政治生活》第5课第一课时。(1)导入(略)(2)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学生活动:看学案中有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日程”的内容。①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设问:看一看十一届全国人大日程,短短的两个礼拜全国人大做了什
面对共享单车管理难题,某公司实行了信用积分制度。每位新用户都有100分原始信用分,使用车辆一次加1分;违停一次扣除20分,低于80分者将提高用车单价;用户想恢复原价就要通过举报他人违停积攒信用分。对这一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分析合理的是()。①信用积分
习近平强调,虽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但这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一判断坚持了()。①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绝
下列框图反应了三角函数与其他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请用恰当词语补充完整。
设A为任意n阶矩阵,下列为反对称矩阵的是()。
设M为3×3实数矩阵,a为M的实特征值λ的特征向量,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行列式若D1=D2,λ则的值为().
随机试题
A.支气管哮喘B.肺结核C.支气管肺癌D.支气管扩张E.阻塞性肺气肿骨、关节病变或内分泌紊乱等常见于
在选择最佳开发利用方式中,最重要的是选择最佳的用途,最佳用途的选择,要考虑土地位置的可接受性及这种用途的现实社会需要程度和未来发展趋势,或者说要分析当地市场的接受能力,究竟市场在项目建成后最需要什么类型的房地产。()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适用于()。
关于地方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的说法,正确的有()。
征用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
证券公司设立私募基金子公司与设立另类子公司均要求()。Ⅰ.具备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自营业务资格Ⅱ.最近六个月各项风险控制指标符合中国证监会及中国证券业协会的相关要求,且设立子公司后,各项风险控制指标仍持续符合规定Ⅲ.最近一年未因重大违法违规行
蜻蜓:昆虫
2011年,陕西省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702.3万亩,比上年下降0.8%,其中夏粮1972万亩,下降0.5%;秋粮2730.3万亩,下降1%。粮食总产量1194.7万吨,增长2.6%。其中夏粮455.1万吨,增长1.3%;秋粮739.6万吨,增长3.3%。
克里特文明的文字类型是()。
如果一个样本因人故意操纵而出现偏差,这种误差属于()。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