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环境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与创新精神的重要方式之一,下列是“平抛物体的运动”一课的教学案例,系统展示了在网络环境下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 根据此案例,分析该实验的指导思想、实验中的收获及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

admin2015-12-22  25

问题 基于网络环境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与创新精神的重要方式之一,下列是“平抛物体的运动”一课的教学案例,系统展示了在网络环境下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
    根据此案例,分析该实验的指导思想、实验中的收获及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的准备工作
    实验小组的成员首先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学习,确立进行实验的基本指导思想、实验方向和实验目标。通过对目前初具规模的讲授式教学、个别化教学、讨论式教学、协作学习式教学、发现式教学等网络教学模式的分析,决定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借鉴几种模式的优点,采用了讲授教学与个别化教学、讨论与协作式相结合的网络教学模式,然后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能力培养要求,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并制作部分素材,形成了高中物理专题学习网站。
    (二)实验课例分析
    现以《平抛物体的运动》为例对本课题实验分析如下:
    1.课前准备
    为了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创设情境,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制作专题学习网站并提供部分网络资源链接。在网站中,设计“导问”“导学”“检索”“测试”“实验”“论坛”等学习导航系统,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料、数据,并对这些信息、资料、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算,从而形成自己对平抛运动及其规律的认识。为使学生缩短查找资料的时间,我们将网站发布在局域网上,尽量避免大量无关信息对学生的影响,有利于课堂组织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2.网站结构模块简介
    “导问”:通过提出三个问题:什么是平抛运动?平抛运动的分运动、合运动的规律是怎样的?水平飞行的飞机如何投弹,才能击中活动或静止的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
    “导学”:为便于学生学习,在导学中列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学法建议,并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给出疑难解析,以便于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检索”:列出了平抛物体的运动、等时性实验、平抛运动的规律、水平分运动、竖直分运动、静止目标的投弹问题、同向运动目标的投弹问题、反向运动目标的投弹问题等专题研究的链接,便于学生选择学习内容。
    “测试”:通过测试题训练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给出测试题的解题思路和参考答案,使学生能够得到及时反馈,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实验”:通过等时实验录像和动画模拟实验,给学生创设情境,便于学生自主地进行意义建构。
    “论坛”: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能够进行在线讨论。
    3.教学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指导的作用,负责给学生提出问题、提供资料、提供研究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明确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巡视学生的活动,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并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与学生平等地开展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讨论,提出问题,并向全班同学征求解答,最后由教师对所提问题和解答情况进行评价。
4.教学效果
网络教学的课堂容量较大,学生学习兴趣很高,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掌控学习的进度,根据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积极地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较好培养了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之间学习能力存在差距,有少部分同学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进行学习或需要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选项

答案信息技术和网络教育的发展应用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能够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条件,能够实现交互式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实现因需学习、因材施教,从而使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都发生变化,如何在中学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计算机网络环境进行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实验的指导思想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为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中,教育信息具有显示多媒体化、处理数字化、组织超文本化、传输网络化的特点,教育环境可以虚拟化、教育过程实现个性化、教育管理智能化。所以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可以从理论、方法、设备、设施、课程、教材等方面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学生可以在网络环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文字教材、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软件工具以及从Internet上获取的各种教学信息等),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培养大批受过充分的教育,具有广博的知识、善于独立思考,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有高尚的理想和道隐修养的创造性人才。 通过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情境,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自主研究性学习为主,教师作为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学习促进者,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二)实验中的收获 1.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换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教师从知识和经验的传递者,转型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协作者,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任务意识,提供教育资源,并按照教学目标对有关教育资源进行优化、组织,创设情境,并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从被动地学习转变为主动地学习,学生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通过实验和动画模拟实验建立感性知识,探究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总结出概念、规律,并运用这些概念、规律去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讨论、争论,可以向教师请教,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合理地安排每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时间,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后复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掌握知识并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学习目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发挥,学习也由枯燥无味的记忆、做题变为有趣的探索、讨论、练习、分析,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2.培养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将教师在课堂中所讲授的知识记忆并能熟练地解题,学生只关心结果而不注重过程,学生只会利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不了解知识的来源,不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则需要运用多种感官,通过阅读、分析、讨论、实验、模拟、训练等多种方式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学会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从而能够综合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各种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知识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面向全体学生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备课、教学设计、教学、练习只能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水平进行,对于比较优秀的学生和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存在“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在网络环境下教学,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学习。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避免了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因为网络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并且这些教育资源可重复再现,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便于学生复习,学习程度较差的学生可通过课后复习的方式掌握知识,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进步。 4.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素质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课堂教学,一方面教师需要掌握现代教育理论,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把学生作为获取知识的主体,为学生提供信息资源和学习帮助;另一方面教师需要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够运用多种手段获取、制作教育资源,并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对所拥有的教育资源进行优化、分析、组合,建立合理的知识体系和评价体系,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摸索总结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课堂教学应采取的模式和注意事项,并不断进行改进。 (三)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资源的质量与数量不足 目前互联网上符合中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太少,并且缺乏系统性,知识的深度也不够,多数仅限于一般性的知识,缺少专题研究的网站。学生直接在互联网上查找相关信息,不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且所查找的信息对教学目标的要求来讲是零星的、孤立的、浅层次的知识。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缩短学生搜寻信息所花费的时间,便于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准备相关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提供学生学习所需的资料,并提供互联网上相关内容的链接,使学生能够方便地找到有关教育资源。因此,在实验中,我们针对有关教学内容,制作了专题学习网站。 2.教材和课时安排与网络教学模式存在差异 由于目前中学教材安排是按照章节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狭窄、教学目标单一、每节课教学时间限定在45分钟内,从内容和时间上对学生进行了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络教学实验的进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设计时应打破教材上章节的限制,将相关内容组织在一起,利用多个课时,按照自主学习、自我测验、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的顺序进行网络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师生情感交流与学生之间信息交流存在障碍 一方面,师生情感的交流、语言动作的交流等在网络教学中较难实现;另一方面,由于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存在差异,造成了部分学生学习困难,学生之间信息交流出现障碍,这在实验初期表现得尤为突出。同时,由于学科特点,一些需要用图像、示意图表达的信息在网络论坛中如何迅速实现,也是我们面临的困难之一。 在网络环境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验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将克服困难,努力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实验,并积极创造条件,使更多的学科能够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QQJv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