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依据课文,从“教什么”的角度评析下面的教学片段有哪些可取之处。 【课文】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很爱自己的儿子。 有一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上休养,他的妻子带着儿子前来探望他。 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还没有镢头那么高。来到爸

admin2017-04-09  46

问题 请依据课文,从“教什么”的角度评析下面的教学片段有哪些可取之处。
【课文】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很爱自己的儿子。
有一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上休养,他的妻子带着儿子前来探望他。
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还没有镢头那么高。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假期很快过去了,他告别爸爸,跟妈妈回苏联去了。
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
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
不久,儿子收到了高尔基从远方寄来的信,信里说:
“你回去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了下来。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
“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教学实录片段】
师:默读全文,你觉得哪些话能引起你的思考就画出来做上记号,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学生默读、圈画、思考、写感受,老师巡视)
师:下面我们进行交流。
生:我画了“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还写了感受。
师:读一读你画的这句话,说说你写的感受。
生l:我从中感受到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生2:我们应该把帮助别人当作一种快乐。
生3:我知道“给”是给予,“拿”是索取。
师:你们读懂了这句话。(展示自己写的批注)我也画了这一句。我的批注是:高尔基就是这样一个人.我会永远记住他。
生:我画的是“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把花朵比作儿子红扑扑的脸庞.表达了高尔基对儿子的思念。
师:老师也画了这句话,读这句话老师想到两个词,你们猜猜是哪两个词?
生:触景生情。
师:(点头)还有一个词——(生困惑,师引导。等学生揣摩之后,教师投影展示自己的批注:触景生情、睹物思人)
师:同学们,这就是“圈画批注”,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你们一定要掌握。
师:下面,请同学们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写之前,我们再来读读高尔基给儿子的信,看看写了哪些内容。
生l:花开了很漂亮。
生2:他很思念儿子。
生3:希望儿子多助人。
师:要注意信的格式。谁来说说书信的格式?(学生写回信,教师巡视)
师:谁来读一读回信?(指名上台读自己的信,点评精彩之处)
师:(展示自己写的回信)读一读老师写的回信,请同学们给一点评价。
生1:运用了排比的句子。
生2:老师会分段。
生3:老师善于引用名言。

选项

答案(1)教师在默读环节,任务很明确,能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 (2)教师努力改进课堂教学,从整体上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了综合考虑,将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在讲解环节,教师通过抓住关键词、句教学,不仅完成了对文章内容的解读要求,更潜移默化地给予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同时教师通过对文本内容的解读,带领学生回顾书信的格式,能做到与旧知识衔接自然。 (3)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圈点勾画、做批注完成了教学内容,同时也将这种重要的阅读方法传授给了学生。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RsTq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