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隋唐科举制度的产生、方式、内容和影响。

admin2018-11-23  26

问题 简述隋唐科举制度的产生、方式、内容和影响。

选项

答案(1)隋唐科举制度的产生。 隋朝统一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需要网罗和笼络知识分子,选拔大量适应封建统治需要的人才来充任各级吏员,从而把选用人才的大权集中在中央政府手里。而当时被地方官员、士族操纵的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显然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至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始置进士科,一般认为,进士科的设置,标志着科举制度的创立。到唐代,科举制度逐渐成为定制,宋、元、明、清历代相袭,在中国历史上推行1300余年之久。 (2)隋唐科举制度的考试方式。 隋唐时期经常采用的考试方法有以下几种:帖经、墨义与口试、策问、诗赋。 帖经:将书本上的某行贴上几字,要求被试者将所贴住的字填写出来,类似于现在的填空题。 墨义与口试:一种简单的对经义的回答。若用笔回答问题,则称之为“墨义”;若口头回答问题,则称之为“口义”(口试)。 策问:此方法是针对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问题,让考生发表评论,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它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经史知识、智慧谋略和写作水平,是科举考试的基本方法。 诗赋:此方法是后来加试的一种方法,要求考生当场写作诗、赋各一篇,主要考查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学创作能力。诗赋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唐诗的兴盛。 (3)隋唐科举制度的考试内容。 隋唐科举制度设科多达几十种,最常设的有六种:①秀才科;②进士科;③明经科;④明法科;⑤明字科;⑥明算科。 (4)隋唐科举制度的影响。 ①积极作用: a.科举制度把选才与育才统一了起来,把选拔人才的权力集中于中央,满足了庶族地主参与政治的欲望,为知识分子打开了进人统治集团的门径,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 b.科举制度力图改变选拔官吏只重品行、门第,而忽视知识才能的弊端,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因此也确实选拔了一批有才之士。 c.科举制度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d.科举制度促使社会养成了勤奋读书的良好风气。 e.科举制度的影响还波及国外,对朝鲜、越南、日本及欧洲均有影响。 ②消极作用:从整个发展历程看,科举制度从隋唐到宋朝,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到了明清时期,消极作用日趋明显,最终被社会所淘汰。 a.由于科举制度的逐渐完备,学校逐渐成为科举制度的附庸,学校教育受到了科举制度的限制,科举制度的内容同时成了学校的教学内容,科举制度成了学校教育的指挥棒。 b.科举制度也造成了“学而优则仕”的学术风气,使入仕成为学子读书求学的唯一目标,这种观念亦深入人心,甚至形成了一般读书人的思维定势和深层心理结构。 c.科举制度本身亦存在不少弊端:评分时的主观随意因素会影响评分的客观性;考官受贿现象严重,如托关系、通关节等,有许多著名诗人,因不请托权贵,致使榜上无名;科举制度使大部分考生将终生时间浪费在考场上。这一切均败坏了教育和社会的风气。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Rtri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