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

admin2019-06-14  18

问题 如何看待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

选项

答案(1)利率市场化 指利率的水平及其结构由资金供求双方在市场上通过竞争决定。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对利率水平和市场资金供求进行间接调控。有以下特征: ①金融市场交易主体对利率具有决定权; ②利率的风险结构、期限结构等由市场交易主体自主决定; ③货币市场利率构成市场利率的基础; ④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市场利率,间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和结构。 中国基本上是管制利率体系,名义上由央行决定,实际上由国务院决定。利率涉及居民、商业银行和工商企业的多方利益,因此是央行、财政部、发改委等多方博弈的结果。具体说来,每年由人民银行决定一年期存款利率,加上若干利差,形成一年期贷款利率,并以此为基准,套算其他多种利率。 (2)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①1978-1992年,调整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扩大利率浮动范围试点。 ②1993年开始,利率机制改革的基本路径仍是通过扩大浮动范围、放松管制。 ③1996年以来,通过扩大银行贷款浮动范围进行改革。而经过整顿后的银行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贴现和再贴现市场等非存贷款工具市场及外汇市场,已经走上了市场化的道路。 ④现状:国债、金融债券等非存贷款工具的市场利率已基本实行市场化。银行同业拆 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贴现、再贴现市场等货币市场,也已走上了市场化的道路。金 融机构贷款的利率浮动幅度,已经达到了基本上对银行利率选择不构成约束的程度。但最重要的部分,即国有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基本上还未被市场化浪潮触及。 (3)利率市场化条件 利率市场化的条件是:①金融深化和金融资产结构高度化是利率市场化的金融环境;②消费支出体制市场化是利率市场化的微观基础;③建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利率市场化的微观经济制度基础;④我国信用制度的硬化是利率市场化的信用基础;⑤减少政府行政干预、转化政府职能,放松利率管制,是利率市场化的宏观环境条件。 (4)中国利率决定机制 ①基本上是管制利率体系; ②名义上由中央银行决定,实际上由国务院决定; ③利率涉及居民、商业银行和工商企业的多方利益,因此是中央银行、财政部、发改委等多方博弈的结果; ④具体地,每年由人民银行决定一年期存款利率,加上若干利差,形成一年期贷款利率;以此为基准,套算其他多种利率。 (5)利率市场化障碍 宏观分析: ①国际环境因素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市场化已成趋势,美国于1986年3月成功地实现了利率市场化,日本于1994年10月最终成功地实现了利率市场化。 ②加入WTO后的影响分析。中国加入WTO后,在5年后取消外资银行开展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服务限制,并可以经营银行零售业务,银行业的所有业务将彻底放开。 ③外汇管理政策的影响分析。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在缩小本外币利率差额的同时,也会减轻实施外汇管制的政策压力,使得积极稳妥地放开更多的本外币沟通的渠道成为可能。 ④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分析。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不但为金融机构扩大规模创造了条件,而且也为以后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创造条件。同时,也为将来金融机构之间通过资本市场工具,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大规模的购并重组创造了条件。 (6)遇到的问题 ①财政连年赤字,宏观经济稳定存在隐患; ②商业化的银行体系和金融机构良性竞争的局面尚未形成,金融监管体系尚不够完善; ③国有企业经营状况不佳,预算软约束尚未消除; ④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自身长期积累下来的体制与结构弊端,目前国内市场普遍存在需求不足,政府已将利率调到相当低的水平。 (7)当前利率调控模式的不足之处 目前,人民银行实行二元化的利率调控模式,市场化利率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中央银行利率调控框架尚未完全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目标利率选择等一系列重要制度安排仍需进行长时间的探索。二是利率传导机制不畅通。在二元调控模式下,公开市场操作、存贷款利率对于金融市场利率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但金融市场利率对存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有限,亟须理顺各种利率的比价关系,疏通利率间接调控的传导渠道。三是金融基础设施不健全。市场基准利率体系仍不完善,还不能很好地为金融产品定价提供有效的利率基准;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稳定,其风险定价能力较弱。 逐步放松利率管制,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一方面提高了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与市场拓展的灵活性,有利于商业银行创新金融产品,优化资源配置。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也对商业银行如何进行利率定价提出了新的挑战。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Sdba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