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在9天之内第2次,也是年内第5次调整金融机构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决定再次上调0.5个百分点。请简要评价中国人民银行频繁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货币政策行为。

admin2014-10-04  34

问题 2010年1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在9天之内第2次,也是年内第5次调整金融机构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决定再次上调0.5个百分点。请简要评价中国人民银行频繁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货币政策行为。

选项

答案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规定一个最低限度的准备金为法定准备金,法定准备金占银行全部存款的比率,又称法定准备金率,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之一,它是中央银行为保护存款人和商业银行本身的安全,控制或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以法律形式所规定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提取的存款准备金的最低比率。 (1)央行频繁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分析 ①公开市场操作的局限性 央行实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工具:国债,央票等。由于我国国债期限结构与持有结构不合理,以及大量发行央票会增加央行的支付成本,导致我国很难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②再贴现的局限性 我国自1986年开始实行再贴现政策,由于在再贴现政策中,央行一直处于被动位置,其效果欠佳。如果商业银行有足够的超额准备金用于贷款业务,就不需要进行再贴现;此外,商业银行向央行进行再贴现时,可能也暴露出资产负债表出现问题,引起央行更多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也许更多的会选择同业拆借。在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中,如果出现流动性过剩,央行一般不会考虑使用再贴现政策来收回流动性,而通常是在通货紧缩,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下,央行才会使用再贴现政策。 ③法定存款准备的优点 Ⅰ.作用速度快而有力; Ⅱ.作用呈中性,即改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对所有的银行和金融机构都产生相同的影响; Ⅲ.特定条件下可以起到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无法替代的作用; Ⅳ.存款准备金制度强化了中央银行的资金实力和监管金融机构的能力,可以为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顺利运行创造有利条件。 (2)央行频繁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分析 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oxoa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