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在学习了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的知识后,王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只蚂蚁从一个啤酒瓶的瓶口爬到瓶底最短和最长的距离分别是多少呢?结果学生纷纷摇头,不知道怎么计算。王老师认真地进行反思,认为上述情况可能是学生缺乏直接经验造成的,学生仅仅把这个问

admin2021-10-21  20

问题 材料:
    在学习了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的知识后,王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只蚂蚁从一个啤酒瓶的瓶口爬到瓶底最短和最长的距离分别是多少呢?结果学生纷纷摇头,不知道怎么计算。王老师认真地进行反思,认为上述情况可能是学生缺乏直接经验造成的,学生仅仅把这个问题当成一道习题来解答。那么怎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使其有所创造呢?下节课,王老师带来了啤酒瓶、卡纸和马克笔,让学生先个人独立研究,再进行小组合作。学生兴趣盎然,除了几种常规的方法外,还创造性地探索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小刚:“可以把酒瓶想象成圆柱形,然后根据展开图的知识展开进行计算最短和最长距离。”
    小平:“我观察了啤酒瓶,如果蚂蚁从上到下走直线就是最短的,但是最长距离没法计算,因为蚂蚁可以绕着瓶子走螺旋路线。”
    听了小平的奇思妙想,王老师又说,“如果我将蚂蚁放在了其他不规则物体上,并规定了蚂蚁的出发点和终点呢?”这就涉及许多立体物体的切割问题,同学们听后来了兴致,纷纷开始讨论。
    下课前,王老师表扬了小刚能够对所学知识学以致用,也肯定了小平的发散思维。王老师提醒学生,学习知识既要能够学以致用,也要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发散思维。
    问题:
从新课改的角度对材料中王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选项

答案王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新课改倡导的教师观、教学观。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师观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材料中。王老师在学生无法给出答案时,进行了反思,没有直接给学生答案,而是通过直观感知的方法让学生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王老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不断地引导学生向问题的答案迈进,体现了教师的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观指出,教学应从“重结论轻过程”向“重结论更重过程”转变。材料中王老师自始至终注重课程的开发和创生。王老师引导学生自己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对学生得出的不同结果都给予了肯定,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发现,而没有强调单一的答案,体现了王老师具备重结论更重过程的教学观。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在教学观上,新课程更重视关注人而不只关注学科。材料中,当学生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独特的想法后,王老师肯定了其发散思维的创造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THAv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