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全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 课文摘录: 在葡萄牙人沿非洲海岸向南航行的同时,西班牙人向西进行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全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 课文摘录: 在葡萄牙人沿非洲海岸向南航行的同时,西班牙人向西进行
admin
2017-01-24
55
问题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全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 课文摘录:
在葡萄牙人沿非洲海岸向南航行的同时,西班牙人向西进行横渡大西洋的探险。意大利人哥伦布相信地圆学说,深信穿越大西洋的航行可以到达印度。1492年8月3日,率领船队从西班牙的巴洛斯港出发,驶入茫茫的大西洋。10月,到达巴哈马群岛的一个小岛。发现了美洲大陆沿岸的很多地方。
对哥伦布航行美洲的看法,印第安人认为:哥伦布把欧洲强盗带到美洲,破坏他们的文化,掠夺他们的财富,是一个恶魔。欧洲人认为: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把落后的美洲带入文明时代,是一个有功之臣。
要求: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选项
答案
一、导入新课 采用图片导入法,展示两张分别为15世纪和16世纪的欧洲人眼里的世界地图,要求学生观察其异同,指出哪个时期的世界地图和现代的世界地图比较接近? 学生观察后回答:16世纪的地图和现代地图比较接近。 教师总结: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15世纪的欧洲人只认识到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地方,对整个世界的认识还比较模糊,但是16世纪后,欧洲人眼中的世界已经和当代世界非常相近了,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呢?这样的变化又带来了什么影响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航路的开辟”。 【设计意图】图片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出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讲授新课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播放影片《大国崛起》,并请学生思考:为什么15世纪的欧洲会出现大规模的海上探险? 学生观看影片,结合课本找出原因,教师总结: 社会根源:欧洲人的“寻金热”。 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 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直接原因)。 【设计意图】使纯粹的理论变成生动的历史再现,加深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抽象概括出理论知识。 2.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出示问题: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共开辟了哪几条线路?分别是哪些航海家开辟的?是在谁的支持之下进行开辟的? 学生根据问题,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并完成表格: [*] 教师总结,出示答案: [*] 出示世界地图,请同学们根据文字,在地图上绘制出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加深对内容的记忆。 【设计意图】通过填写表格,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通过绘制路线,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出示材料: 对哥伦布航行美洲,印第安人认为,哥伦布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了他们的文化,掠夺了他们的财富,是一个恶魔;欧洲人认为,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把欧洲文明传到了美洲,把落后的美洲带入文明时代,是一个有功之臣。 材料中是不同的人对于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评价,请同学们根据上述材料,以历史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文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评价,进行总结概括: 积极: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海外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同时,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的封闭和孤立状态,把旧大陆和新大陆联系在一起,世界历史迈出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关键性一步。 消极:在进行殖民扩张的同时,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不利于殖民地的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对前面学习内容的理解,请学生归纳总结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结作业 采用提问的方式,共同回顾总结本课的知识脉络并进行整理。要求学生课后回去继续观看《大国崛起》的相关视频,并以小论文的形式,写出对于新航路开辟的整体认识。 【设计意图】小结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和对整体内容的理解;作业可以提升学生总结归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TJx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图2是某教师执教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下)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这一课题的教学设计流程图。附:展示、学生实验、课堂辩论、课后拓展内容主题1.“介绍化肥中的核心成员”主题2.“买哪种化肥更划算”主题3.“化肥家族的发展”学生实验1.探究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空气”的内容标准为:“能够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活动与探究建议:“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材料二某版本教材有关“空气”的内容呈
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按照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用结构网络的形式表示出概念的意义以及与其他概念之间联系的学习策略是()。
为实现下列实验目的,依据表1提供的主要仪器,所用试剂合理的是()。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面试题,并对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试题】低温脱硝反应为:2NH3(g)+NO(g)+NO2(g)=N2(g)+3H2O(g)△H<0。若在恒容密闭的容器中发生此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用一束紫外线照射某金属时不能产生光电效应,可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措施是()。
案例:在“牛顿第二定律”教学中,为了处理数据方便,通常用比较法分析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某教师在推导牛顿第二定律公式的过程中,直接举出实例:如下图,让两个小车同时由静止开始运动,在相同的时间t内两车发生的位移分别为S1和S2,并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的运动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发现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指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或原理时,只是提出一些事实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研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下面以“地球如何公转”为例说明发现法在地理教学中
下面是某中学历史教师在教授《中国近代史》时制作的时间轴,其所蕴含的事件反映了近代中国与某个国家的关系,这个国家是()。
《史记.五帝本纪》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引文中的“帝”指的是()。
随机试题
可引起心率加快的药物是
试油按工艺方法可分()。
嘴唇糜烂多因
通常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的每天治疗剂量为( )。【2004年考试真题】
下列有关现金流量及现金流量图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关于晋升竞赛的说法,正确的是()。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黑色闪电,既小是俄岁斯影片《黑色闪电》中的伏尔加老爷跑车,也不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被冠以“黑色闪电”美誉的牙买加选手博尔特,它是真的闪电。长期以来,人们的心目中只有蓝白色闪电,这是空中的大气放电的自然现象,一般均伴有耀眼的光芒!但很少有人看
______abouthisfinancialpositionthathetossesandturnsatnight
UniversalHealthCare,Worldwide,IsWithinReachA)Bymanymeasurestheworldhasneverbeeninbetterhealth.Since2000the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