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上课了,教室很快安静下来。 李老师:同学们,上课了。有谁在游乐场坐过过山车呀? 教室里一下活跃了起来,同学们七嘴八舌地交流。 李老师:谁来分享一下坐过山车的感受? 学生甲:老师,我坐过,感觉风驰电掣,很刺激。

admin2018-06-29  19

问题 案例:
    上课了,教室很快安静下来。
    李老师:同学们,上课了。有谁在游乐场坐过过山车呀?
    教室里一下活跃了起来,同学们七嘴八舌地交流。
    李老师:谁来分享一下坐过山车的感受?
    学生甲:老师,我坐过,感觉风驰电掣,很刺激。
    学生乙:老师我也坐过,上去之前害怕极了,老担心会掉下来。
    学生丙:老师,我不敢坐,一想到过山车翻滚冲向环形轨道最高点,吓得腿软!
    李老师:看来不少同学害怕会掉下来。真的会掉下来吗?我们一起做个实验。
    李老师拿出了模型。
    李老师:同学们,这是老师自己做的模型,这是一个钢球,老师将钢球放在轨道上,大家注意观察钢球是否会掉下来。

    李老师将钢球放在高于圆形轨道顶端的轨道上,放手后小球沿轨道滑下。
    李老师:钢球从轨道上掉下来了吗?
    学生:没有。
    李老师:老师再做一次。
    李老师将钢球放在低于圆形轨道顶端的轨道上,放手后小球沿轨道滑下。
    李老师:大家看到了什么?
    学生甲:钢球还没到达轨道顶端就掉下来了,老师,我再也不敢坐了。
    李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这节课的课题“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
    李老师:钢球在什么情况下会掉下来,什么情况下不会掉下来,你们学习了其中的规律后就不会害怕了。
    问题.
(1)对李老师的教学进行评价。
(2)以此图为依托设计教学片段,帮助学生理解小球通过圆环最高点时的受力及运动情况。

选项

答案(1)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了生活实例导入、演示实验导入,利用了直观性原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启迪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借助生活中常见的过山车,引发学生积极讨论,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逐步将生活情境转化为物理模型。 在教师角色方面,李老师体现了学习引导者的角色,体现了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李老师采用生活情境中常见的过山车问题,?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对本节课产生兴趣,进而提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小球什么情况下掉落”,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到本节课的探究过程中。 在课堂气氛方面,李老师营造了一种民主、宽松、平等的课堂气氛,为学生主动思考,发表自己意见,发挥学生个性奠定了基础。 (2)师:大家思考一下,如果小球要通过最高点,速度能否为零?为什么? 生:不能,速度为零小球就会掉下来。 师:速度既然不为零,那么在最高点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由谁来提供的呢?大家先来做一下受力分析。 生:小球通过最高点,受重力和轨道向内的支持力。 师:如果速度较小的时候呢?这两个力是否会发生变化? 生:支持力会减小。 师:那支持力减小为零的时候,谁来提供向心力呢? 生:只有重力。 师:支持力会不会继续减小呢?支持力变成负值的话,轨道给小球的力指向哪? 生:力会向外,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师:因此,轨道给小球的力最小为多少? 生:为零! 师:我们能算一下此时,小球的速度是多少吗? 生:[*] 师:这个速度就是恰好能通过最高点的速度,此时只有重力提供向心力;如果小球速度大于这个速度,小球的向心力将由重力和轨道向内的支持力的合力提供,而且速度越大,轨道向内的支持力越大。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TRJv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