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杠杆”的内容标准为:“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材料二:在初中物理某实验室,用于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12所示。

admin2020-03-06  20

问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杠杆”的内容标准为:“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材料二:在初中物理某实验室,用于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12所示。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已学过二力平衡等知识。
    任务: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等)。

选项

答案教学设计如下: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能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具体问题。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采用比较法和综合分析法科学分析相关数据,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杠杆的应用,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探究并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杆秤图片,讲解杆秤的发展历史,提出问题:杆秤为什么能称量出较重物体的质量呢?并指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能知道原因了。 【设计意图】用杆秤来导入,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新课讲授 1.杠杆的平衡 在使用杠杆时,我们都是在它处于平衡时才使用,那么,什么是杠杆的平衡? 与前面物体的平衡类比,引出杠杆的平衡。 今天我们来研究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时的平衡,通过实验,共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2.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实验猜想】 教师播放不同体重儿童压跷跷板的视频,向学生提出问题: 跷跷板在水平位置平衡由哪些因素决定? 学生猜想出影响因素,并说明理由。 【实验设计】 利用桌上的实验器材设计出合适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师生共同讨论)实验装置如图13所示。 [*] ①杠杆材料为轻质木条,为消除杠杆自重的影响,杠杆应在中点悬挂,并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 ②质量已知的钩码若干。 ③实验中OA记作l1,OB记作l2。l1、l2可以直接从杠杆上读出。 (师生)探讨实验步骤并在表2中记录实验数据。 [*] 设计思想:控制变量法。 实验步骤: 步骤一: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 步骤二:取F2=1N,l2=10cm,l1=5cm,读出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时F1的大小。 步骤三:l1、l2不变,增大F2,测出F1。 步骤四:F2、l1不变,增大l2,测出F1。 步骤五:F2、l2不变,增大l1,测出F1。 【进行实验】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将数据记录在表2中。 【实验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杠杆平衡时有F1l1=F2l2。 引申分析:若l1>l2,则F1<F2,可以省力……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上述表达式中,F1、F2是钩码的重力提供的拉力,那么l1、l2究竟是什么呢?是指OA、OB的长度吗? 【实验论证】 (教师)请学生采用图14的操作方式(弹簧测力计竖直上拉),用实验验证上述结论的正确性。实验中取F2=1.5N,OB=10cm,OA=15cm,先计算出杠杆处于水平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再进行实验验证。 [*] (教师)请学生逐步倾斜弹簧测力计(如图15)。 (学生)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发生变化。 (教师)弹簧测力计倾斜后,F2、OB没有变化,是什么引起了F1的变化? 【实验反思】 (教师)组织学生探究:让F1为1.5N时杠杆处于水平平衡。假如F1l1=F2l2成立,则l1为10cm。组织学生用直尺测量寻找l1。 (学生)通过测量发现l1为支点O到F1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如图16)。 [*] (教师)通过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力臂的含义。 (教师)点明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可以用字母表示成F1l1=F2l2。 【设计意图】由生活中熟悉的跷跷板引入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在探究中得出结论,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巩固提高 出示指甲剪的图片,找出其中所含杠杆的个数。 出示“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第4题,学生讨论完成,教师讲解。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可以应用于现实生活,从而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四)小结作业 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UyJv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