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开展刑事被害人救助、涉法涉诉信访救助等多种形式的救助工作,对解决困难群众燃眉之急、化解矛盾纠纷收到良好效果。关于司法教助制度,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dmin2021-06-09  31

问题 近年来,各地开展刑事被害人救助、涉法涉诉信访救助等多种形式的救助工作,对解决困难群众燃眉之急、化解矛盾纠纷收到良好效果。关于司法教助制度,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选项 A、司法救助就是为了“维稳”,缠访、闹访的当事人容易得到救助
B、对于能够通过诉讼获得赔偿、补偿的,一般不进行司法救助
C、虽然对案件发生有重大过错,但是因为案件造成生活困难也可以得到救助
D、司法救助应结合各地情况进行,无须进行统一规范

答案B

解析 司法救助是对受到侵害但无法获得有效赔偿的当事人,由国家给予适当经济资助,帮助他们摆脱生活困境。实践中信访救助比例较大,客观上导致一些缠访、闹访的当事人容易得到救助,而一些生活上确有困难的当事人难以得到救助。所以需要将司法救助从“维稳”转变到“维权”,从“门前治理”修正为“权利救济”,这既是需要转变观念和认识的问题,也从根本上决定了救助范围、救助标准、救助程序的法治化程度以及救助制度的实施效果。A选项体现的是司法救助信访化的错误倾向,会给救助人造成“凡是救助,法院必有错误”的印象,影响司法公信力,造成“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负面导向,甚至引发了新的上访、缠访、闹访,造成恶性循环,是错误的。   
2015年12月,中央政法委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见(试行)》。其中,国家司法救助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之一是辅助性救助的原则,即国家司法救助是对遭受犯罪侵害或民事侵权,无法通过诉讼获得有效赔偿的当事人,采取的辅助性救济措施。重点解决符合条件的特定案件当事人生活面临的急迫困难。对同一案件的同一当事人只进行一次性救助。对于能够通过诉讼获得赔偿、补偿的,一般应当通过诉讼渠道解决,不进行司法救助。B选项正确。   
通过C选项,考生要了解司法救助不适用的情况。根据中央政法委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见(试行)》,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一般不予救助:对案件发生有重大过错的;无正当理由,拒绝配合查明犯罪事实的;故意作虚伪陈述或者伪造证据,妨害刑事诉讼的;在诉讼中主动放弃民事赔偿请求或拒绝加害责任人及其近亲属赔偿的;生活困难非案件原因所导致的;通过社会救助措施,已经得到合理补偿、救助的。对社会组织、法人,不予救助。所以,C选项错误。   
构建统一的司法救助法律体系,应通过立法的形式进行制度化,将散见于各规定中的有关司法救助内容加以整合,从根本上解决政出多门、救助无序、资金短缺、审批烦琐、责任不明的状况。中央政法委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见(试行)》构建了司法救助制度的基本框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了配套文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规定》以及中央有关部门共同发布的《关于开展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的若干意见》等已施行较长时间,有关司法救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积累已较充足,可以说立法基础和时机已较成熟。D选项的表述是错误的,不利于推进司法救助制度法治化。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V0ry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