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论述皮亚杰、科尔伯格的认知阶段理论。

admin2021-12-03  26

问题 比较论述皮亚杰、科尔伯格的认知阶段理论。

选项

答案(1)皮亚杰在大量研究后指出儿童道德发展是从无律、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其与认知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年龄特征。 (2)皮亚杰关于道德认知理论的基本观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无律阶段(0~5岁)。此阶段,规则对儿童无约束力。他们尚不能将自己与周围环境区分开,把外在环境看作是自身的延伸,总是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执行规则。 ②他律阶段(5~8岁)。此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服从和顺从的愿望。他们认为服从权威就是好人,规则是固定的。 ③自律阶段(9~11岁)。此阶段,儿童开始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不再无条件服从权威,但该时期儿童的判断还不成熟,因此也称道德相对主义,合作的道德。成熟的自律阶段,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公正、平等,并更多地从行为的动机而不单纯是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的责任,而且与成人的关系也从权威性过渡到平等性。 (3)科尔伯格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他认为道德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是通过有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心理结构重新组织而形成的,而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促进这些阶段的发展。 (4)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水平和阶段。 ①前习俗水平(9岁之前)。出现在幼儿园和小学低中年级阶段。第一阶段即惩罚和服从定向阶段,这阶段的儿童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及严重程度。第二阶段即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这阶段的儿童以行为的功用为准则,带有浓重的互利交换的实用主义色彩。 ②习俗水平(10~15岁)。出现在小学中年级以上,一直持续到青年、成年。第三阶段即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即好孩子取向阶段。此阶段的儿童以人际和谐为准则,儿童心目中的道德行为就是取悦于人,有助于人或者获得别人的赞赏。第四阶段即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注意的中心是维护社会秩序,判断某一行为的好坏,要看他是否符合维护社会秩序的准则。 ③后习俗水平。出现于15岁以后,这一水平又称“原则水平”,在青年期人格成熟之后出现。第五阶段即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此阶段的人以社会契约和法律为准则,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义务感。第六阶段即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此阶段的人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准则,行为完全自律,以良心、正义、尊严、人权等原则作为标准。 (5)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对了解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和实施道德教育更具实效性和针对性,同时论证了教育要符合道德发展规律的顺序性。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VIca777K
0

最新回复(0)